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自动自发

如何专心工作,自动自发?
如何专心工作,自动自发?
提示:

如何专心工作,自动自发?

专注员工无论从事哪种工作,他们都不需要任何人的管理和监控,就会自动自发地完成任务。可以说,自动自发是专注职业精神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子集,这是专注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


什么是自动自发?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强迫你,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自动自发的员工是一个以专业致胜、埋头苦干的人,是一个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坚持不懈的人,他只专注于一个工作目标。


自动自发的员工在工作中是怎么做的呢?掌握老板的指令,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干,把指令内容做得比老板预期的更完美;主动学习更多跟工作有关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有高度的自律能力,不经督促,自行把工作保持在较高效率水平之上;了解老板的期望,按部就班地达到每一个目标;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职位,随时调整自我去适应环境。


具有专注精神的员工,不仅能专心工作,而且能自动自发,从而使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在一家皮毛销售公司,老板让三个员工去做同一件事:去供货商那里调查一下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张三15分钟后就回来了,他并未亲自去调查,而是向同事们打听了一下供货商的情况就回来汇报了。


30分钟后,赵五回来汇报,他亲自到一家供货商那里了解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王六一个小时后才回来汇报,他不但亲自到三家供货商那里了解了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而且根据公司的采购需求,将供货商那里最有价值的商品做了详细记录,并且和各供货商的销售经理取得了联系。同时,他将三家供货商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比较,制定了最佳的采购方案。


如果你是经理,你会给谁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呢?张三和赵五同样专心工作,但他们却缺少王六身上那种自动自发的工作习惯,所以相应的,他们的优势便荡然无存。坦诚地说,许多年轻人都能集中精力地干工作,但有很多年轻人却是茫然的。他们从未一心一意地扑在工作上干一个小时,更别提自动自发地工作了。他们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国营企业中尤为严重。


很多年轻人只是被动地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态度决定一切,这样的工作态度,怎么可能会产生优质的产品呢?由于粗制滥造的产品而产生的恶性事故屡见报端,这已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更需要员工在自我管理中加强重视。专心工作,自动自发!希望每位员工都以此工作精神激发自己。思索一下:什么是工作?为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工作?


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准时上下班的,可是我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当我们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某种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是自动自发的。


其实,工作是一个包涵诸如智慧、热情、信仰、积极主动、专注、想像和创造力的词汇。全力以赴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像和创造力,而失败者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工作更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更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奖赏和回报。


事实上,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或者是一种点名报到。他们并没有把工作做到老板要求的那么好。以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决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和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到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创造的问题。工作就是自动自发,工作就是尽到最大努力。不是为了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工作,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


老板之所以为专注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在于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专心做事,自动自发,有一种真正的工作热情与行动,对企业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爱,能够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公司的利益。这种难能可贵的人才,没有人会让他座在冷板登上的。

自动自发读后感
提示:

自动自发读后感

[自动自发读后感]我还是喜欢从文章中找到共鸣的地方,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文章有很多让人深省的话语,不过我还是找几处我最喜欢的句子来阐述下我的心得体会吧,自动自发读后感。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是只做别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工作。诚然,被动的去处理工作上的事物,是永远无法超越别人的,工作给予你薪水,同时也给予你机会,如果你只是看在薪水的份上,被动的接受上级给你的任务,你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薪水的等价物,永远是看着薪水办事的人,那么自然是无法超越那些勤勤恳恳,主动出击的同事们,我们在抱怨身边的同事薪水涨的比自己快,职位比自己提升的快,看到了外在的东西,却忽视了内在的核心,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悠闲的时候,别人却在主动的出击,不仅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还在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拘于自己本身的工作范围。而那些连别人交代的事都做不好的人,更不用说超越了,做好自己份内事是工作最基本的一个性质,你连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任务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老板如何给你机会,如何给你加薪。所以,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完成自己份内的事,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超越。不为薪水而工作,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说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同化了。不为薪水工作,就现实来讲,是不现实的,每个人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薪水自然是工作的一个最大目的,不过工作固然是为了生机,而比生计更可贵的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打工皇帝黄骏曾经说过,你第十年的工作薪水,可能是你前九年工作薪水总和的十倍,不错,对于刚入职场的我们来说,薪水固然是一个看重的方面,但是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学到经验,不断的总结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工作给你的,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工作的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的高低,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全力以赴,那么工作才会让你愉悦,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我以前就犯过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高低非常的重要,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是,工作给予你一种不断学习的机会和动力,它能让你不断的积累经验,经验就是财富,所以不要计较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高低,踏实的做好工作,这才是你应该要得到的。这让我想起了我和父辈这两代人的观点差别,我们知道我们的父辈那时候的学徒学习一门技术,是没有工资的,有可能还是倒给师傅钱,但是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想学好一门手艺,然后靠这门手艺去赚钱养家,而现在的年轻人做学徒,不仅有工资可以拿,而且生活的条件比上代人要好很多,但是他们却抱怨不已。其实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获得。我们在工作的前几年,放弃了自己的私人时间,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高额的薪水,但是这些,我们可以从十年后全部的补偿回来。所以很多人在入职场的前两年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被公司压榨的什么都没了,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跳槽,其实这充分说明了,自己的期望太高,现实却无法满足这种期望。其实我们在工作的前两年,完全可以把期望放低一点,毕竟你刚脱离学校,什么都不懂,也没有工作经验,当你想获得一份高额薪水时,你试想一下,你凭什么能有这么高的薪水呢?工作不分贵贱,但是对工作的态度有高低之分,有些人抱怨自己不是公务员,自己不是白领,没有坐在写字楼里面,其实对待工作,完全就像对待朋友一样,把每一个朋友都平等的对待,这样你就会平衡一些了,我们不能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一个连自己工作都看不起的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怎么可能获得别人的肯定,怎么能得到心灵的满足呢?如果你诚实的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其实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工作,我们学习了二十多年,却要工作一辈子,工作占到我们生命的五分之三,与同事相处就是一种缘分,与顾客,伙伴见面就是一种乐趣,读后感《自动自发读后感》。而成功者是乐于工作的,如果他们停下工作,他们心会不安,所以成功者把工作的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接近他们,乐于和他们相处,对待工作,我们要主动出击,有时候工作怠慢了,行动可以让工作节奏变的有条不紊,全力以赴主动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要拖拉。拖拉是一种坏习惯,它最具有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让人变的懒惰,本来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办,一旦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那么很难矫正了,对待拖拉,一是要主动出击从,二是心里有一种压力感。拖拉能消磨人的意志,对自己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从而全方位的打倒你。对待事情要主动,就是这本书的精髓了,主动是你随时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和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自动自发的做事,同时为你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为承担责任。主动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好的晋升,获得更多的报酬。所以工作上,要主动出击,做人要主动,做事要主动,调动你的一起积极性,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那么机会不向你招手都难。文章还谈到了忠诚问题,当今社会,很少有人一生只从事于一门工作,那么忠诚问题就是一个工作中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喜欢抱怨老板的苛刻,环境的恶劣,同事的狡诈,或者薪水的低廉,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工作是老板给的,薪水是老板发的,有些人工作的环境比我们更差,我们只是把自己跟好的方面做比较,却从来不把自己跟坏的方面做比较,人一直往好的方面看,这我不否认,但是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满足,就是因为我们不满足的欲望太强烈,使得对待忠诚方面,做的不是那么的好。其实你的不忠诚,不仅背叛了你的老板,更加的背叛了你,日本是一个高度忠诚的国家,对待国家,对待工作,日本人做的比我们要好很多,这并不是说我们都不爱国,只是在工作上,日本人喜欢在一种工作中长久的干下去,因为他们的工作教条第一点就是,对待公司要忠诚,所以在工作方面,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下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不管老板如何的克扣你工资,如何的对你不仁慈,记住一点,当你设想没了工作的时候,请想想以前的种种好,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忠于自己和服从自己,我们作为员工,也应该站在老板的角度想想,毕竟他花钱雇你,是让你完成工作任务,为公司创造财富的。换位思考,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一个本质区别,成功人士往往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方位的看待问题,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候,要谨慎很多,而失败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去度量一切,所以当你失败了,请不要抱怨是运气不佳,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你本来就比那些成功者少了很多因素,失败是很正常的。对待工作,对待同事,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无信则不立,良好的信誉能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以诚相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砝码。当一个人完全的失去了诚信的时候,那么身边的人都会离你而去,失败是注定的。对待工作,我们要有信誉,对待同事,我们同样也要做到诚实可信,信誉是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你连这点都难以做到,那么谁敢雇你,谁想跟你做朋友,谁想给你机会让你晋升。。。。。同样对待自己要有自信,我以前是一个没什么自信的人,使得尝试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不敢,担心完成的不够好,其实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自己的恐惧阻扰着自己的行动,我们要自信的活着,哪怕有一天你确实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那也不害怕,也没什么,你能出现在其他人面前,就已经证明了你比别人强很多,所以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自信,自信会使得一个人更加的有魅力和吸引力。最后,我想说说人的韧性,什么是人的韧性?就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成功面前不得意,在挫折面前不灰心,在恐惧面前不胆怯。一个人如果能经历多种磨练,他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石,而韧性,是每个新进员工必须要去磨练的一种意志,只有像钢铁那样禁得起高温和敲打,才会抵挡的住各种潜在的不安因素,每个成功的人身上都有这种韧性。所以当你羡慕成功人士的时候,请学习一下他们身上的韧性,因为一个人的品质是很容易模仿的,如果你想获得成功,请从模仿韧性开始,一步步的去接近成功。这就是我看自动自发这本书的一些感受,其中还有很多让人思考的哲理,时间原因,就不在详细的罗列。从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新员工应该在职场中所具备的基本工作素质,而工作本来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主动出击,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制造掉馅饼的机会。  〔自动自发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谈谈什么是自动自发?
提示:

谈谈什么是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自觉而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制定目标时要协商一致,但要实现目标管理,更重要的是自我控制,这就是目标的“内部性”。 但很多人即只关注“目标管理”而忽视“自我控制”,最后还是难以实现目标管理。 因为我们一些企业管理者,强调的是上级对下级的管控,从上到下发指令、压指标,很容易忽视如何从内部动机的角度去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也就是我们的管理者总想控制下级,却忽视下级的自我控制。 一方面,要能够为自己订立可控性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掌握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利润提升20%”、“客户增加100个”,这种目标看上去很量化,并不可控,因为“利润提升20%”、“客户增加100个”,这是预期的结果,是一果多因的,除了需要个人主观努力外,客户认知度、市场竞争态势、竞争对手价格等都影响了这个结果。 而这些因素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他无法控制。可控的只能是“让客户更加满意”、“每天打200个电话”,这样的目标既能够控制,也能够做到。

什么是自动自发?
提示:

什么是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是一个多义词,所指的意思分别是: 1、自动自发指的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图书: 《自动自发》是2009年天津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的图书,是一本所有公务员、公司职员的必读书,对《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阐释和延展,内容更详细,思想更明晰,结构更系统。该书作者是阿尔伯特·哈伯德。 2、自动自发指的是《一流员工始终坚守的高效行为准则(经典励志珍藏版)》 《自动自发:一流员工始终坚守的高效行为准则(经典励志珍藏版)》是一本于2009年由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山。 扩展资料: 《自动自发》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是美国著名出版家和作家。1899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杂志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以此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更是畅销全世界,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该书印数高达4000万册。一个世纪以来,该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动自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动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