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无量寿经全文

无量寿经讲的什么内容?
无量寿经讲的什么内容?
提示:

无量寿经讲的什么内容?

《无量寿经》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大比丘众12000人及普贤、慈氏等诸大菩萨说法。 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译本 《无量寿经》有十二种译本,现存五种,康僧铠译本文辞详瞻、义理圆足,故古来高僧大德多以此译本为准,其他译本为参考,五种译本其实都有相对不足之处,在梵文原本已遗失的前提下,从宋代开始至今,有四位在家大德对该经进行了会集,希望会集出一个尽善尽美的译本,发心虽好,只可惜是行不通的。

无量寿经原文及译文
提示:

无量寿经原文及译文

无量寿经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做腊盯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 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 译文: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说:你等能于此浊世中正心诚意,不为种种恶业,堪可称为大德。十方诸佛纯和世界善多恶少,容易接受开导教化,唯有此五恶世间,苦最大最多。我现今在此作佛,教化群生,欲使他们舍掉五恶,去脱五痛,离开五烧,降伏化除他们的痴迷之心,让他们守持五善,使他们局罩获得福德。 寿经简介: 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此经一开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古印度王舍城中的故事:王舍城太子受提婆达多调唆,幽闭其父王频婆娑罗于七重密室,并将千方百计帮助父王的母后韦提希夫人幽禁在王宫中。 看见儿子如此不孝,韦提希夫人痛不欲生,求告于佛,希望佛能救她出苦难,往生佛国净土。称念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离三界六道之苦,证涅槃成佛之乐,此即“惠以”念佛成佛“真实之利”。所以,此经是世尊本怀中的本怀。此经又名《特留经》《独留经》,末法万年之后,诸经灭尽,此经独留,这也是由于此经是佛本怀经的缘故。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提示: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在过去无量无边无数不可思议大劫之前,有一个阶段叫光明劫,陆续有53位佛出世,第一位佛叫定光佛,也叫静光如来。53个佛的最后一位佛叫世自在王如来。当时有一位国王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座下,听了法以后当时就发起了菩提心,发愿当来一定要做佛。他发起了菩提心以后,就舍弃了王位,出家做了一个比丘,法号叫法藏,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当时就在佛的面前说:我将来要成就佛果度化众生,祈请佛你加持我让我早点成佛,乃至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十方世界有哪些佛的清净刹土,我要发愿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有清净刹土,能够接引十方的一切众生,到我的清静刹土,永远快乐,永不受种种痛苦,而且速成佛道。这个时候世自在王如来特别慈悲,就给他广泛的讲解了210亿诸法刹土。






法藏比丘听到世自在王如来讲了210亿多个佛陀的功德之后,就在佛陀的面前发了愿,说:我知道将来我的净土应该是什么样子了。接着法藏比丘就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发了四十八个大愿。






第一大愿:国中无三恶道愿;


第二愿大:不复更生恶道愿;

第三大愿:各得真金色身愿;

第四大愿:形色无有好丑愿;

第五大愿:生者皆得宿命愿;

第六大愿:皆得天眼彻视愿;

第七大愿:皆得天耳彻听愿;

第八大愿:皆得知他心念愿;


第九愿:皆得神足飞行愿;


第十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

第十二大愿:光明遍照十方愿;


第十三愿:寿命同佛永久愿;


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愿;


第十五愿:寿命修短随意愿; 


第十六大愿:国中无不善名愿;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二十大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第二十一大愿: 各具三十二相愿;


第二十二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第二十三大愿:一时普供诸佛愿;


第二十四大愿:供具自皆如意愿;


第二十五大愿: 菩萨演一切智愿;

第二十六大愿:菩萨得金刚身愿;


第二十七大愿:万物悉皆殊特愿;

第二十八愿是: 菩萨道树普见愿;

第二十九愿: 受经普得智辩愿;


第三十愿:慧辩无有限量愿;


第三十一愿; 净国照见十方愿;


第三十二大愿: 严饰超诸天人愿;


第三十三愿: 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四愿: 皆得法忍总持愿;


第三十五愿:信乐永离女身愿;


第三十六愿: 勤修必成佛道愿;


第三十七愿:皈依感动天人愿;


第三十八愿:妙服自然在身愿;


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四十愿: 随意见诸佛国愿;


第四十一愿: 闻名诸根具足愿;


第四十二愿:悉得清净解脱愿;


第四十三愿:闻名生处尊贵愿;


第四十四愿:修行具足德本愿;


第四十五愿:皆得三昧见佛愿;


第四十六愿:自然得闻妙法愿;


第四十七愿: 即得不退转地愿;


第四十八愿:即得诸忍究竟愿。

无量寿经第四十八
提示:

无量寿经第四十八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什么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提示:

什么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法会圣众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德遵普贤第二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提示: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本是民国时期一位居士汇集五种大藏经原译本的无量寿经编出来的一部新的经典,争议较大,建议您读诵原译本的。 宋、元而降,古册散佚。十二译中,仅存五本。文词互有详略,义谛不无异同。初心学人,遍读为艰。仅持一译,莫窥奥旨。是以尘封《大藏》,持诵者稀。虽曹魏康僧铠师所译,号为详赡,而汉、吴、唐、宋四本中义旨亦有康本所无者。 如四十八愿中最重要者,厥为“莲花化生”,与“国无妇女”两愿,而汉、吴本有之,曹魏本所无。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由无完本故。”非虚语也。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皆未尽美尽善,诚如黄超子居士所云,可见会集此经非易事也。 梅光羲《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不但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而且详陈苦乐,照真达俗。是以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小本始译于姚秦,《观经》初显于刘宋,二经未达乎东土,莲社已建于庐山。唐、宋以前,净宗之盛,莫不以此经为宗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