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

雕版印刷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雕版印刷术是唐朝发明的。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 作为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术影响 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但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雕版印刷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史书没有记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人。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存在什么缺点?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此外,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至宋代,印刷业更加发达起来,全国各地到处都刻书。 北宋初期,成都印《大藏经》,刻板13万块;北宋朝廷的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板10多万块。 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现在知道的就有700多种,而且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后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珍视。 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借鉴。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A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者的智慧。 毕A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改进了雕版印刷的这些缺点。毕A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1041年至1048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