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高考

高考总分一共多少分
高考总分为750分。 高考各科分值为: 文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300分,共计750分。 理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 综合300分,共计750分。 普通高考的阅卷是实施网上阅卷的方法,当考试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全部收集起来,先召开阅卷大会,然后将在指定的一所普通高校内的计算机办公大楼组织人员展开阅卷。 答题卡是先拆封后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系统,这一部分将由公安机关单位负责(确保答题卡内容能顺利扫描进计算机系统不被泄露出去),试卷进行切割,选择题部分由工作人员将标准答案录进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判别,解答题和作文部分实行的是人工评分的方式只要是考生回答有理都能获分。 阅卷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重新装订密封进行保管,任何人不得查看,3年后进行销毁处理。 高考试卷的所有客观题批改都是由电脑完成,所有的主观题都实行双评制度,如果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差距超出了阈值,那就会自动启动三评程序,如果三评老师给出的分值也超出了阈值,则将启动仲裁程序。
高考分数总分是多少,各科各多少分?
大部分省高考总分为750分。例外的是:海南满分900分,江苏满分480分,上海满分600分,云南满分772分,浙江满分810分。 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其中外语包括听力3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各300分,其中文科综合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理科综合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我国高考目前有三种方案,每种方法的计分方法不同。 1、“3+X”方案,应用于大部分省市“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上海方案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 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 A+……比例给分。其中地理等级考在高二。总分660分。 3、浙江等地区的新高考方案必考学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选考学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有3+3模式和3+1+2模式。 选考科目每年会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 总分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均安排在每年6月份同期举行。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待条件成熟后实行“一年两考”。 选考科目一般都是按照等级赋分制度执行,因为各学科难度有差异,所以需要把考生的实际分数按比例转换成等级,再最终转换成分数,这样更加公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出发,统筹推进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的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013年高考哪些省份使用全国卷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南综合、江西综合、湖北综合采用全国Ⅰ 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语数英、辽宁综合采用全国Ⅱ卷。 2014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试卷的省份为15个,2015年起增加了江西、辽宁和山东3个省份。一些专家表示,“全国一张卷”将为后续很多改革奠定基础,如异地高考问题,打破分省录取、打破录取批次、实现一档多投等。 发展历程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 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2020年开始,因部分原课标全国卷地区高考改革,新推出新高考全国卷Ⅰ、Ⅱ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历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历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如下: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根据历年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4年突破千万大关。 而根据数据显示,中国高考人数一直在持续变化: 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33万人,2012年下降到915万、2013年继续下降到912万,2014年至2017年四年间高考人数稳定在940万人左右。2018年增长至975万,2019年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31万人,此后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上涨。2021年,全国的高考人数为1078万,比2020年增长了7万人,增长率为0.65%,而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15万人,增长率达到了10.67%。 历年高考人数统计如下:2022年是1193万,2021年高考人数为1078万、2020年高考人数为1071万、2019年高考人数为1031万、2018年高考人数为975万、2017年高考人数为940万、2016年高考人数为923万。
2013年高考人数是多少?
高考在2013年的人数是912万人。较2012年减少3万人。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峰时的1040万之后,这已是连续第五年下降。2014、2015年分别增加到939万、942万,2016、2017年稳定为940万。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比2017年增加了35万,这是2010年以来的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也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考试之一。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而高考就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他决定了考生的未来。 在中考分流以后,高考的人数也在急剧的上升,对于学生来说,高考就显得更珍贵了,另外,学认为高考不看背景,不看身份,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平台。 高考考场需要注意事项: 1.考生应诚信应考,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2.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核查、安全检查和考试违禁物品检查。《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持由当地派出所出具的身份证明。3.考生入场时,除2B铅笔、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外,其他任何物品(如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一律不得带入考场。4.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放在“准考证号签”旁的桌面上以便核验。入座后,须在《考生签到表》上签字。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在指定位置和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不得提前作答或动笔写任何字迹。凡因答题卡上漏填(涂)、错填(涂)或书写字迹不清等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5.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可举手询问,并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延长;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听力考试期间,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并保持安静。6.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考生必须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外语科目除外)。7.开考前30分钟,考生可以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外语科目14:45以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交卷出考场时间不得早于当次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提前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须在警戒线外安静等待,接到考点广播通知后方可离开考点。8.考生须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新高考改革后和以前最大的改变就是取消文理分科,以前高考将普通高中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两类,数学试题也是文科理科不同。现在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和高校分专业选科要求选择确定等级考科目,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新高考改革后科目与分值与以前不同 以前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两类:语数外+理综(理化生)、语数外+文综(史地政)。其中,语数外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满分均为300分。新高考实行“3+3”模式,前一个“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每科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进行2次考试;后一个“3”是指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等级考试,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新高考还有“3+1+2”模式,所谓3+1+2,其中“3”代表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1”指的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课,最后这个“2”是指从政治、生物、化学、地理中选2门课。 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要以考生为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综合服务保障,在考场布置、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特殊困难考生提供更具人性化的特殊考试服务;三是要启动天气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要认真了解并熟知《考生须知》,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以及需要携带的有关证件和必备考试用具,提前到达考点。要注意遵守考试规定,不要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鉴于近日多地降雨,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交通预报,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