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温灸法

马氏温灸法的五大独特表现!
01
不热无效力,汇聚“艾、药、热”三种力量
马少群先生认为温灸是一种以适度之温热而起治疗作用的方法,其原理与传统的灸疗相吻合,具有“艾、药、热”三种力量,疗效甚大。温灸是以温热治病,“不热无效力”,而艾和药须借助温热而进入体内。
这其中也有对慢性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辨证辨病、选穴配穴、灸量控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认识均是马少群先生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经验中得出。
例如对热的认识,他说用暖水袋熨一熨身体就觉舒服,在春天气候暖万物生长,冬天冷生物则萎缩死亡。物理方面如热能溶解,遇冷则凝固。机器由热能发动则力量无穷。人身也需要热能,我不是专家说不出来,但我认为胃是人的热发源地。
02
总结灸量经验
马少群先生以其数十年的温灸经验为依据,总结出,温筒灸每穴每次的一般灸量应是:头面部穴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胸腹部穴灸30分钟。
这尚且是比较谨慎、保守的规定,因恐初灸者不知深浅、随意延长灸时,引起弊端。实则慢性病患者在按此施灸1个月左右,以后多可延长灸时,因周身经脉的滞碍已渐渐灸通,故增加灸量一般不会引起上热及格拒现象而疗效会更好。
03
改良马氏温灸筒
马少群先生对传统的日式温灸器加以改良,使之价廉效高,是对温灸器的一个创新和贡献。《马氏温灸法》一书中认为马氏温灸器有诸多优点,如使热力更好地下返,作用于施灸部位,以及便于固定和操作等等。
04
穴位压痛感触诊法
马少群先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些脏腑病的触诊规律。他认为各脏腑的病,相关穴位出现压痛感是较普遍的。因此在治疗前,穴位触诊能帮助医者了解病证的脏腑、经络归属,利于诊断。
如心脏病摸按每4-7胸椎棘突和少海穴常有压痛感,肝脏病摸按第9胸椎棘突下有压痛,或章门穴部位触之胀痛等等。如治疗后相关穴位的压痛现象没有消失,还不能说病已根治,须要治疗到这些穴位的压痛感消失为止。
05
积累和总结温灸治疗病症和穴位主治
马少群先生在其长达50余年的温灸临床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尤其是留下来的许多病案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少群温灸法的最主要材料。此马老在闲暇时间收集整理穴位主治,这些都散载在他的著作中,如气海穴,盲肠炎灸后痛止。
马氏温灸法的施灸操作
(1)灸疗前的准备:取出温灸盒德内筒,装入拌好灸药的艾绒,用手指轻轻按一按表面的艾绒(不要按实),然后将内筒放入外筒,用火点燃中央部的艾绒(并不见火苗),放置室外,过18-25分钟后,灸盒底面触之烫手且烟已比较少,此时便盖上顶盖,取回使用。要注意,预燃不够,则施灸时艾火易灭,预燃过渡则使用时艾火不耐久。(2)施灸:将灸盒(底面向下)隔几层布放置在灸位上即可,以被灸者感到舒服,热度足够又不烫皮肤为佳。如果过热,则增加隔布层数,若已隔多层布仍觉过热,可用布块罩在灸筒上面,这样出烟和进入空气减少,灸盒的温度即可减低,不够热则减少隔布,或将顶盖敞开片刻(但要小心不要让筒倾倒)。(3)注意事项:进食后不要马上灸,不要空腹灸,其它时间均可灸,灸后宜避风寒,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4)副作用:温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少数患者,于灸后可见头晕口干,咽燥,鼻出血,纳呆,乏力等现象发生,上述情况应减少灸量。若施救过程中患者有些异常反应,可能属于施救不当,如反映强烈,医者须及时明辨酌情处理。
马氏温灸法:5日循灸法,轻松治感冒,不再碰针药
感冒亦称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及主气管,这些部分的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主要临球表现是鼻塞、打喷嘘、流涕、咽痛、咳嗽和项背痰痛等,有的可伴发热。 一、5日循灸法 1、按“感皆常规灸法”灸治,每日灸1~3次。 灸序: 第1日:风门、阳陵泉; 第2日:百会、神庭、支沟; 第3日:大椎、命门、合谷; 第4日:风府、风池、悬钟; 第5日:大肠俞、大陵、列缺; 注:以上穴循环灸至愈。轻症感冒往往只须灸风门,阳陵泉2~3次便愈。 2、一些人感冒时主要感觉咽部不适,继而咽痛、咳嗽,并无一般感冒之恶寒、头痛、项背部酸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于感冒初期宜只灸以上第1次的穴,加灸天突穴颈部20分钟,1天灸2~3次; 属温病者,尚宜含服潜荷含量高的糖块(西方国家流行此法,甚效》﹔ 若症状主要为咳嗽时,按急性支气管炎灸法灸治。 3 、胃肠型感冒 ,以呕吐,泄泻等症状为主,则按以下灸法治疗。 第1日灸风门、阳陵泉各25分钟,中庇(腹部>30分钟,足三里(下股)各30分钟,第2日灸水分(腹部>30分钟,天枢(腹部)各30分钟,气海(腹部)6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至愈。.若兼肾虚而泄泻者须加灸肾俞(腰部)务30分钟,照海. (下肢)各25分钟。 4、若感冒热已退,反有谄语者,为热入血室,少群曾试灸1人,予灸期门(胸部)30分钟。太冲(下肢)25分钟,有效。 二、感冒病例 例1、孙 ,女性,34岁。住天津市南马路。1961年4月26日就诊。 1、病史及症状:10天前患流感,发热,经药物治疗未救。现体温39 C,头痛、身痛、腹痛、咽不利,纳呆,大便7日未下,小便黄,面赤,倦怠欲卧。 治疗当天晚上先灸风门、阳陵泉各25分钟,然后灸左大横、承山各30分钟。 灸后汗出安睡,次日晨大便下,体温已正常感觉饥饿,喝一碗粥后予灸中脘、足三里1次,痊愈。 例2、王 ,女性,26岁,住天津市南马路大水沟。1960年9月2王日就诊。 病史及症状:昨日晚上感觉身冷发热,服药未效。现体温39.7度,头痛,呕吐,倦怠懒言。 治疗 : 予灸风门、阳陵泉各6分钟,中脱60分钟。 灸后患者家属仍不放心,遂带患者去医院,试体温才知已降至38 C,.因医院予肌注及口服药物治疗,故未再来灸。 服药:后仍头痛,呕吐两次。次日展又来灸,予灸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灸脐60分钟,灸后肠鸣增多,头痛止,至当晚愈。 三、临床体会 感冒一症,因其常见又往往可自愈,故许多人称之为“小小的感冒”,未予重视。其实,感冒的防治也并非小事。中医认为。五脏六的许多病症多由外感〈感冒)而诱发。而各种慢性病每每因感冒而致使病情反复加重也为一般人的常识。 温灸治感冒效果确佳。越早灸效果越好,若初:觉身体不适便即刻施灸,往往一灸便愈。 若施灸过程中感觉灸某穴特别舒服,则此穴可增加施灸次数。如感冒兼便秘;若单灸治感冒而大便不下,病状会有反复,宜在灸感冒穴后随即加灸左大横、承山各30分钟以通便。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