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形

“大道无形”是什么意思?
大道无形 [ dà dào wú xíng ] 基本释义 [ dà dào wú xíng ] 最深刻的道理是没有办法形容的。或者说真正的道理是没有办法形容的,不可言,不可谕! 例句:阅《鬼谷子》最大的感悟就是天机不可泄露,大道无形。 “大道”可以简单地视为人生的里程碑(包括治国、当官为人、管理公司、管理家庭等等,关键是你认为人生中最体现意义的事),主要地方为“形”这个字,形也就是形状等意思,一般我们人所知的形状均是可追寻的,有规律的,“无形”的意思就是反之无法追寻的,无规律的,是道家第一句“道非道,非恒道。名非名,非恒名”的进阶引伸。 所谓的大道,他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绝对的成功案例(因为人家这样选成功了,不代表你同样这选也成功,学马云的人很多,成为马云的只有一个),所以人要不断去提高自身的能力,去做正确的选择与判断,才能实现自己的大道,而成功的结果可能都一样,而过程绝对是每个人不同(不可复制)。
大道无形
老子说: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道之所以空虚无形、幽暗隐秘,是因为它超越在宇宙之外,人看不清它,人也不知道它生于何时,死于何时,实际上,道是没有生死的。道在那里存在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这是道与物的最大区别。
神曾经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自有就是它的存在不依赖它之外的力量,永有就是永恒,没有生死。
道和神还有区别吗?
老子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下一句是什么?
解释为: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
拓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清静经》
原文中说: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经文大旨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纯正理论学说,无神话色彩。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
《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是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
编入《早坛功课经》之中。全真道士领受初真戒时,也必须诵习此经。因此,《清静经》在后来的道教中,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由於一般人思维的局限性,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并无法深入剖析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
正因为”道”本身是难以言说,所以在《清静经》里写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抽象,但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终极真理叫作『道』。」道,是「一」之上,不可言说者,为体。 德,是道所衍生的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规律,为用,而生生不息即是道体的作用,道存在於天地之间的生命意义。
《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经典。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