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余波

余波的余是什么意思呀???
余:剩下来的;多余的。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 读音:yú bō 引证: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六月二十五日》:“生病——今天还写这个,仿佛有点多事似的。因为这是十天以前的事,现在倒已经可以算得好起来了。不过余波还没有完。” 近义词后患 读音:hòu huàn 意思:日后的祸害。 引证:聂绀弩《谈鸨母》:“不但应该没收,没收了还可杜绝他们兴风作浪的后患。” 举例:你的这种做法,不是放长线钓大鱼,而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余波是什么意思
余波的意思是指事件结束后残留的影响。 余波解释: 释义:比喻事情存留下来的影响。 引证:鲁迅《集续编·马上日记·六月二十五日》:“今天还写这个,仿佛有点多事似的。因为这是十天以前的事,现在倒已经可以算得好起来了。不过余波还没有完。” 用法:作谓语,宾语。 示例:在战争和压迫的余波下,人们经常被告知要忘掉一些事情。 扩展资料 余波的近义词: 一、后患 释义:以后的祸患。 引证:聂绀弩《谈鸨母》:“不但应该没收,没收了还可杜绝他们兴风作浪的后患。” 二、影响 释义:作用;施加作用。 引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通过汤阿英,还可以影响细纱间的女工。”
晋楚争霸的介绍
晋楚争霸:晋国是周成王的弟弟虞的封国,初封于唐,后因境内有晋水改成为晋。晋国地处山西汾水流域与戎狄杂处,到了晋献公时候,消除了一批同姓宗族,重用军功的异姓卿大夫,加强了公室的权力。随后晋国不断的开疆拓土,战胜了北狄、骊戎,消灭了一些临近的国家,领地发展到了黄河西岸和南岸,成为占据韶山和函谷关天险的北方大国。此后,晋国开始了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流亡在外19年的公子重耳回国以后继承王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重用狐偃、赵衰等人,推行免债轻赋、救济贫困、发展农商事业的经济举措;明贤良、赏功德的用人政策;并且扩充军事编制,由原来的二军增加到三军、五军。结束了多年以来动荡的晋国政治,从而为创造霸业提供了条件。就在晋文公为霸业图谋的时候,时机已经来到。就在他即位的同一年,周襄王被他的弟弟太叔勾结外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抓住了这个机会,约会诸侯,用武力平定了太叔带来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搏得了尊王攘夷的美名。与此同时,南方楚国也不断北犯,中原诸国纷纷归附于楚。晋文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图谋南下与楚争霸。在公元前632年,楚国联合陈国、蔡国等出兵伐宋,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率领军队救援宋国。 晋军为了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没有开战之前,主动退避三舍至城濮。晋文公采取的是诱敌深入袭,击敌军薄弱部分、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取得了这次决战的胜利。城濮之战是关系着中原全局的战争,他使楚国向北发展的兵力第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原小国纷纷摆脱了楚国的控制,归附了晋国。战争结束后,晋文公在践土大会诸侯,始称践土之盟,并且向周襄王举行了贡献楚国俘虏的礼仪,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盟约规定各盟国应该共同辅佐周王室,不能够相互侵害,这场盟会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这年冬天,晋文公又召集了齐国、秦国、宋国、鲁国、郑国、陈国等国的诸侯在今天河南温县会盟,周襄王被召赴会,晋国的霸主地位更加的巩固了。此后80年的时间里,晋国与楚国的斗争成为大国争霸的主要内容。
晋楚争霸的详细情况?
楚汉争霸是秦末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角逐。
[编辑本段]反秦战争阶段
秦朝末年,伴随着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也出现许多反秦武装集团。其中,项羽和刘邦就是两支主要力量。
项羽原是楚国的旧贵族。公元前209年9月,他跟叔父项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杀死会稽太守,在吴(江苏苏州)举行起义,队伍发展到8000余人。
刘邦早年做过沛县亭长,在萧何、曹参等人支持下,杀死沛令,自立为沛公,集聚了起义者3000多人。
陈胜、吴广的主力军失败后,部下召平渡江与项梁取得联系,用陈胜的名义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项梁率领8000人渡江,和陈婴、英布等人起义军会合,到下邳时队伍发展到7万人。不久,吕臣的义军和刘邦的队伍也前来会合。项梁等人为了号召群众,共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公元前208年,在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交战,打败秦军,接着转攻定陶(今山东定陶)又取得胜利。项羽和刘邦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也连破秦军于雍丘(河南杞县),斩秦将朱由。
项梁被胜利冲昏头脑,放松了戒备。秦将章邯夜袭定陶,项梁战死。
章邯得胜之后,又击破魏、齐等割据势力,然后渡黄河北上击赵,大破赵军于邯郸。接着,他以重兵包围巨鹿(今河北平乡县)。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7万人救赵。宋义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后,饮酒作乐,46天未进兵。项羽愤杀宋义,率义军渡河破章邯军。项羽令义军“破釜沉舟”,每人只带3天口粮,表示决一死战。
项羽军渡河后,先打败章邯的军队,又进攻王离的军队。双方在巨鹿大战9天。农民起义军英勇杀敌,每个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使秦军惊恐万状,王离被俘,农民军取得重大胜利。巨鹿之战基本摧毁了秦军的主力军,扭转了整个战局。章邯走投无路,率20万秦军投降了项羽。
正当项羽北上救赵时,刘邦带领一支起义军西向击秦,一路收编其它义军,迂回曲折地向咸阳进军。公元前207年8月,大破武关,进兵蓝田,取得节节胜利。这时,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赵高杀死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又杀赵高。刘邦率军直扑咸阳,驻兵灞上今西安市南)。秦子婴无可奈何,捧着玉玺,向农民军投降。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的统治结束了。
[编辑本段]鸿门宴
刘邦攻占咸阳后,想住在皇宫。樊哙、张良劝他想得天下,就不要留恋宫中美色财宝。刘邦接受他的意见,还军灞上,废除秦的苛法,仅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秦人拥护。
项羽听说刘邦先入关中,非常愤怒,率军攻破函谷关,杀奔咸阳而来。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军队40万驻扎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鸿门(今临潼县东项王营)。当时,刘邦军队只有10万人,实力不敌项羽。他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自去鸿门拜会项羽。
刘邦向项羽故意请罪,卑辞言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想乘机杀掉刘邦,找项庄(项羽从弟,勇士),以表演剑舞,伺机行刺。项羽的叔父项伯从前和张良关系好,这时见势不妙,也拔剑伴舞,掩护刘邦。过了一会,刘邦借口上厕所,从小道回到灞上。
“鸿门宴”后,项羽带兵进入咸阳,杀掉秦王子婴,烧毁秦的宫殿,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又封刘邦为汉王,居巴蜀汉中,另封章邯等人三分关中。
项羽分封诸侯,将众多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分封于彭城周围,以巩固联盟,但其它众多诸侯因没有得到满意的封地,多有怨气,矛盾日渐突出。
不久,齐将田荣最先起兵反对项羽,自立为齐王。彭越在梁地有1万多士兵,未得分地,对项羽怨恨,田荣也联合彭越。陈余对张耳被封常山王不服,联合田荣赶走张耳,做代王。诸侯混战再次爆发。
[编辑本段]刘项对峙
被项羽逼处巴蜀汉中一隅的刘邦,采纳萧何的策略,在汉中招揽人才,治理巴蜀作根据地。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 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与此同时,派韩信北上收拾赵魏齐等地,开辟第二战场。与其他诸侯联合,拉拢彭越、英布等人,孤立项羽,终于逐渐转为优势。
[编辑本段]最终决战
项羽在已无盟友的情况下,无奈提出和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今河南贾鲁河)为界,河东属于楚,河西属于汉。但刘邦听从属下建议,于公元前203年底,汇合诸将,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项羽粮食吃光,援兵断绝。在寒冬的一个夜晚,项羽被围在一个山头,看到战场上旌旗遍野,鼓角齐鸣。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军心涣散,大势已去,只好与爱妾虞姬话别,连夜夺路突围。
天亮以后,刘邦闻讯,立即派5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100多人。
汉军追上,杀得项羽只剩28个残兵了。项羽跑到乌江边上,见前面茫茫乌江,后面滚滚追兵,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公元前202年6月,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刘邦即皇帝位(即汉高祖)。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
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据说就是从这场争斗中演变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