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刘镇

玉楼春·东山探梅原文_翻译及赏析
玉楼春·东山探梅原文_翻译及赏析
提示:

玉楼春·东山探梅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宋代·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玉楼春·东山探梅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梅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河水叮咚流向桥东,行云悠闲飘聚在溪水上边。清风淡月往来有规律,流水行云却难寻踪迹。美人独自伫立备受相思之苦,单薄衣衫浸透寒露,日日伴修竹,双眼欲穿盼郎归,常常等至天色暮。残雪身边春色青,我却白发头上生,执意问春我老否?春天默默不出声。 鉴赏 这首词的题目是“东山探梅”,全篇写的就是去杭州东山探梅的所见与所感,重心在一个“探”字。上片以探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时所见的“泠泠”流水、"漠漠"归云和"疏风淡月"等景物烘托渲染环境,意致十分闲淡。下片前两句以杜甫诗所写幽独佳人比拟梅花,以抒发探梅之所感;后两句则借探梅这个话题慨叹道:往昔白白错过了雪中赏梅的大好机会,如今已进老境,失去的青春已经无法追回了。最后两句的这个慨叹,才是一篇抒情的主旨。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宋代·郑域《昭君怨·梅花》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咏物 , 梅花 , 抒怀怀才不遇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宋代·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婉约梅花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代·张谓《早梅》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咏物梅花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咏梅花诗赏析
提示: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玉楼春东山探梅》咏梅花诗鉴赏 刘镇 泠泠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修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著意问春春不语。 在群芳百卉的花苑里,梅的高洁形象,历来为人所赞咏歌颂,刘镇的这首《玉楼春》即是有代表性的词篇,作品以梅拟人,在描写梅花情韵的笔墨中,寄托了词人孤寂、凄凉的心境,物象带性,颇含意蕴。 词的上片,以疏淡、动荡之笔写梅的生长环境,着力渲染凄迷空寂的气氛。 “泠泠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泠泠:清畅高响。漠漠:寂静无声。早春的河水在桥下不停地向东面流淌,凄声寒响传送远方。天空的云朵,无声无息地飘然而至连成大片,阴笼溪流,显得有些单调沉闷。这二句交待了梅生长的空间,从天上到地面,于不同的方位里摄取色调相近的景物,互为映衬,展示出一幅早春寒郊的图画。为正面咏梅作了必要的铺垫。 “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俗语说:早春的天,孩儿面,说变就变。词人面对这阴晴不定的春空,瞬间逝去的行云流水,不禁产生许多联想。自然景物一刻不停地变化着,此际眼中所见,如同宝贵的时光,一去不再复返了。清风明月虽是经常出现,然而流逝的水,逸去的云是无处寻觅的。正象苏轼《前赤壁赋》说的那样,天地万物“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曾不能以一瞬”。这里明议景物变幻更易的现象,暗吐对光阴的珍惜之意。空灵的诗句,含蓄的情思,十分熨贴地引出了梅的形象。 词的下片,直接以人写梅,宣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怀。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修竹暮。”薄袖:指梅的花瓣。修竹:高高的青竹。残冬时节,地冻天寒,百花凋零,而那孤高殊雅的梅花,清姿丽质,于冰中育蕾,雪里开花,迎着烈风寒霜,亭亭玉立,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南宋陈亮的咏梅诗说出了梅的这种品格,“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可是,这篇词作把此境此情拟为娴雅不群的少女,经受着痛苦的折磨,时刻在盼望着自己恋人的归来。不是么,依偎着青竹旁的冬梅,那香蕊花瓣被薄暮的寒风所困扰:疏枝癯干亦会使人想到相思中的佳人。作者借梅写孤寂愁怨的思绪,正是要表露梅花对春天的追求,迎来春天又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白头空负雪边春,著意问春春不语。”空:徒然。负:忧虑。执意追求春天到来的梅花,一旦大地回春,冰消雪融的时候,梅花已临衰谢,它在“勾引春天”的过程中自己奉献出一切,而春天却不动声色悄悄地来到人间,对先“传春消息”的梅花冷冷相待。这二句陡然一转,以梅花遭受春之冷落,抒发了作者对世情的感叹,包含一定的人生道理。 这首词在写法上值得提及的地方主要有两点。其一,遗形取神,着重写意。诗词中咏梅之作,或写疏影横斜的风韵,或写清雅宜人的幽念,或写凌风傲霜的劲节,以及姿色体态等等,而此作品是以词人主体感受来写梅的标格,梅的意态。凭此流露词人情怀。其二,情景交融寄情于物。词篇上片描写了梅花生长的自然天地,下片刻画梅的形象,通首笔笔不离外物,却语语深含诗情、好似主人公在表白对人生的体验。因此作品有“象外之旨”,“味外之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