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李晃

韩国币10000上的人物是谁?
韩国币10000上的人物是谁?
提示:

韩国币10000上的人物是谁?

韩国货币由韩国的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发行,货币单位为“圜”(won)。现行的纸币面额有1000、5000和10000三种,硬币则有10、50、100、500四种。在这些货币当中,也蕴含了相当多韩国历史的掌故。一般人只要掏出这些大小不一的货币稍微端详,并了解货币上图案的来历,就已经可以对朝鲜王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首先看看面额最大的10000圜纸币,在纸币的右侧是世宗大王的半身像。 世宗(李裪,字元正。西元1397-1450)无疑是朝鲜王朝历代国王中最具文艺气息的君主,他被誉为“圣君世宗”。世宗自小喜爱读书,他的青少年时代大概都是在书堆中渡过的。在《朝鲜王朝实录》中的《世宗庄献实录》里,记载了一个关于世宗少年时代书虫生活的故事。世宗年少时十分酷爱读书,以至于废寝忘食的地步。世宗的父亲太宗看见孱弱的儿子终日抱着书卷,心里心疼得不得了,他只好暗中吩咐宫人悄悄把儿子的书都藏起来,好让书呆子稍微休息一下。宫人们趁世宗不注意的时候,将书都收藏起来。世宗发现书都不见了,心里感觉十分郁闷。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地板上还有一本没有来得及收走的书。世宗十分高兴,他奔跑过去捡了起来,又坐到一边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太宗看见这个情形,摇着头对左右说:“好学不倦,看来真是天性所致的了。” 少年时对文化的喜好,必然对即位之后的世宗有很大的影响。世宗十分优待文人,录用有才能的人也做到不拘泥于身份、地位。世宗最为光辉的业绩,就是召集了当时的许多饱学之士,在集贤殿成立正音厅,从事创造训民正音的工作。今天我们看到的朝鲜语字母,就是世宗大王的杰作。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创造朝鲜民族文字的世宗,则从此成为朝鲜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人物。 世宗不仅仅文化上有卓越的贡献,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位全能的君王,因此在纸币的排行中荣获第一、被印刷在最大面值的10000圜纸币上。 10000圜纸币的背面的图案,是汉城景福宫中的庆会楼。 庆会楼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都是在韩国传统建筑中占据重要席位的殿阁。景福宫修建于朝鲜太祖李成桂时代,而庆会楼则在宫内湖心的一个小岛上,修建于太宗李芳远时代,世宗时代曾经进行过扩建。这里是举办大型宴会活动和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所,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沐浴在清风中的庆会楼景致相当幽雅。殿阁前的池塘上有三座连接,供不同地位的人使用。石桥上雕刻着的四不象的图案,据说有免除回禄之灾的功效。可惜这些神兽无法长久守护着庆会楼,在壬辰倭乱中,这座优雅的殿阁被付之一炬。现在我们看到的庆会楼,是高宗年间重修的。 5000圜纸币上的人物,名字叫做李珥(字栗谷。西元1536-1584),他是活跃于朝鲜王朝中期的著名学者。 都说李珥是东海仙女恩赐的童子,他母亲在临盆之前,在乌竹轩梦见青龙,因此他有“现龙”这个乳名。这个龙子仙孙自小从母读书,13岁便进士初试合格,在后来的生员试和式年文科中均被点为状元,历任黄海道监司、大司宪和吏曹、刑曹、兵曹判书等官职。在学问方面,他是一个与退溪李滉并列的性理学的大儒,他们二人建立朝鲜性理学体系。李珥批判李滉的理论,发展了自己的思想,被称为栗谷学派。李珥致力于将学问应用于实际政治当中,为实施“大同法”、“司仓”而不懈努力。但是根据他从政的事迹看来,他的想法似乎并未即时被国王采用。他的先见之明,往往是在事后才得以被证实。 据说李珥在家的时候,吩咐下人们有空的时候前往临津河边的花石亭,在亭子里的柱子上刷上油漆。下人们听到老爷这个奇怪的吩咐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追问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李珥当时没有多加解释,只是让下人们按他的意思去做就好,反正以后会用得着。李珥死于西元1584年,在他死后的八年,壬辰倭乱爆发,朝鲜军队在日本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国王宣祖不得不落难到临津河。当时正在深夜,河边伸手不见五指,而日本军队正在后面追击而来。宣祖的扈从队伍掌着灯,灯光照在花石亭刷了油漆的柱子上反射到周围,河边的地方顿时被照亮了。多亏这些柱子,宣祖才得以安然渡河,否则一国之君沦为俘虏,则大势去矣。 5000圜纸币的背面,印有李珥的出生地乌竹轩。乌竹轩位于江原道江陵,是李珥的母亲、一代才女师任堂申仁善的娘家,当时朝鲜流行女儿回娘家生产的风俗。这是一所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宅第,始建于高丽王朝末年,是贤士崔致云的宅院。后来崔致云之子崔应贤将其传给女婿李思温,李思温再传给自己的女婿申命和,申命和就是李珥的外公。乌竹轩现在成为乌竹轩市立博物馆。 在此特别提一提李珥那位颇具才名的母亲申仁善,她学识渊博,尤其擅长画画。一次士大夫夫人的聚会中,侍女不小心将茶水泼在一位夫人的裙子上,这裙子是她借别人的,因此她觉得十分着急。这时申仁善让这位夫人脱下裙子,自己则用画笔在裙子的污迹上面涂涂画画。在她的精妙笔法之下,那些茶水的斑斑污迹,居然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葡萄和嫩叶。这条染了污迹的裙子,后来还真的卖了很多钱,足以买回好几条丝绸外裙了。 1000圜是纸币的最低面值,以朝鲜王朝中期的大学者退溪李滉(字景浩。西元1501-1570)为正面图样。 李滉和李珥齐名,被认为是朝鲜性理学两大先驱。论资排辈,李滉是李珥的前辈,李珥虽然批判李滉的学说,但是也有继承的部分。李滉的思想影响了栗谷学派、岭南学派、畿湖学派,是朝鲜性理学的代表。当时追随李滉的学者很多,其中不乏在朝廷中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譬如高官柳成龙、李山海等人,可见退溪学派是当时学界的主流。 李滉以程朱理学的继承者自命,儒学教条体现在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从这点来看,李滉无疑是一个卫道者。六十九岁时,由于病情恶化,李滉想辞掉右赞成的职位回乡。宣祖大王不同意,他想将李滉留在自己的朝廷里。这时,李珥登门拜见,劝他继续在朝廷辅佐年幼的宣祖,但是遭到李滉的坚决拒绝,他说:“按理来讲,作为臣子不应该离开朝廷。但我重病在身,而且没有能力担负重任,也该退位了。占其位,不谋其职,会给朝廷带来坏风气的。”李滉认为,对君主的忠诚不一定非得以留在朝廷来表现,由于年老多病而自觉离开朝廷,这才是忠诚的行为。虽然已经离开,但心还是留在国王身边。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大义来维系,这样做才是李滉心中“忠诚”的概念。 1000圜纸币背面的是陶山书院,位于庆尚北道安东市。李滉生前在这里开设了私塾,培育了大批的门生。在他死后,他的门生们为了纪念这位一代名儒,遂在这里创建了这个书院。陶山书院是朝鲜八道中的一个学问研究中心,在朝鲜王朝末年撤废书院的风潮中,陶山书院成为少数几个得以幸存的书院。书院里收藏了大量李滉的遗物。 韩国纸币上的图案,基本上都是文化名人以及文物古迹,典雅的古风扑面而来。如果说一国的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么韩国的国家名片设计无疑是相当成功的。此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纸币中的人物全部都是李氏朝鲜王朝时代的人,并且全部都姓李呢?这也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 一千元纸币上的李滉和凝聚着书生精神的陶山书院 李滉 [1501 ~ 1570]和李珥一起被认为是性理学两大先驱。曾一度“指引迷津”的李滉,1559年毅然辞掉官职,回到故乡,专心研究学问和培养弟子。 陶山书院 位于庆尚北道安东市。李滉生前在陶山私塾授课并培养了大批学生,在他去世后,由学生和弟子们创建了这个书院。李滉学识渊博、人品正值,因此为纪念他刻苦钻研学问的精神而修建的这所书院,也受到朝廷和学术界的尊敬,虽然已经去世几百年,但这里仍然是庆尚道地区儒学者的汇集之地。朝鲜末期书院纷纷被废除,但唯独这里和其他2处被赦免;书院内藏有4,000多本书和李滉生前使用过的物品。 五千元纸币上的李珥和他的旧居—乌竹轩 李珥 [1536-1584] 29岁之前先后参加过9次官吏考试,且每次都名列第一,因此成为一代“风流人物”;与李滉(1501 ~ 1570)一起被认为是性理学的“两大先驱”。他曾经大胆提出多种政治思想和性理学理论,并努力应用于实际政治,但经历重重坎坷。 乌竹轩位于江原道江陵市的乌竹轩,建于朝鲜时代中宗(1506-1544在位),是目前住宅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五千元纸币正面的乌竹轩,是朝鲜时代著名学者兼政治家李珥的故居,也是身为朝鲜时代第一位女画家,即李珥的母亲申师任堂(1504-1551)的出生地。 万元纸币上的世宗大王和景福宫庆会楼 世宗大王 [在位1418 - 1450]是朝鲜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他不仅创造了使用至今的韩国文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也颇有建树。世宗大王的头像旁,还印有建成于1438年的自动水漏。虽然这个由当时最有名的科学家蒋英实依世宗大王之命而建的水漏未能保存下来,但1536年在此基础上改良的水漏却至今仍保存在德寿宫内。据说,一到固定时间,便有小人自动出来敲锣打鼓,播报时间。 景福宫庆会楼无论从规模还是美观的角度来看,在韩国都是最典型的楼阁。虽然今天,周围有葱郁的树林和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但在几百年前这里是不能随便出入的。最初是世宗大王(1937~1450)的父亲太宗(1367~1422)修建的,当年,景福宫内的池塘里建有一个小岛,庆会楼就在这座小岛上,后来到了世宗时期进行了扩建。那里曾是举办国家大型庆祝活动及宴请外交使臣的地方,但壬辰倭乱(1592~1598)时被大火付之一炬。 06版一万元纸币背面印的是《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和普贤山1.8米望远镜、浑天仪等图案。韩国银行还发表声明称“纸币图案中所用的浑天仪是浑天表的一部分,浑天仪虽由中国最先制造,但有多种形态,认为纸币上的浑天仪是中国制造的浑天仪是没有道理的。浑天表中的浑天仪中间有一个地球仪,这种设计是韩国独创的。” 韩国报章批评,韩国银行只考虑图案设计,忽略了纸币图样应具有的科学及历史意义。韩国历史学家指出,韩国银行把中国发明的天文观测仪浑天仪印在韩国货币上并不恰当,可能会使人误以为浑天仪是韩国的科学成果。对于科学家的批评,韩国《朝鲜日报》分析,引起这次事件的另一主因,是银行的货币图案咨询委员会中没有科学及历史专家。 两分资料

五千韩元是什么样子?
提示:

五千韩元是什么样子?

介绍: 韩元(원,英语:Won)是大韩民国的通货单位。中文有时候沿用旧称“圜”(환(Hwan),1953至1962年之间的货币,日治时1902年至1910年,원(圆, Won))。由韩国央行韩国银行发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KRW。 具体介绍:5000韩元正面图案仍沿用了韩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栗谷李珥肖像画,还加上了栗谷出生地点乌竹轩图案和竹子。背面图案有西瓜,蝴蝶,喇叭花,五星花,蟋蟀。另外一个可能是狗尾巴花。

高阳公主自编“性骚扰”案,引发唐朝最残酷政治清洗
提示:

高阳公主自编“性骚扰”案,引发唐朝最残酷政治清洗

公元650年,年轻的李治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与此同时,太宗皇帝给他留下的两个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遂良――也在他们的岗位上表现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史称他们“同心辅政,上(李治)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永徽之初,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君臣同心,上下一致,帝国马车在贞观时代开创的宽衢大道上笔直地向前奔驰,没有人感觉有什么不妥。

可是到了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长安却突然爆发了一起惊天大案。

一切都来得太过迅猛,让朝野上下都感到猝不及防。而帝国的首席宰相长孙无忌则利用此案广为株连,大肆铲除异己,在帝国政坛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

没有人会料到,这场血雨腥风的源头,居然仅仅是一起毫不起眼的性骚扰案。



这起被长孙无忌利用并扩大化的案件,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引发这场大案的人,是太宗皇帝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

说起这个高阳公主,当时的长安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她除了一贯明目张胆给老公戴绿帽外,婚外情的对象也选得非常特别,几乎是清一色的世外高人,不是和尚就是道士,基本没有世俗中人。

高阳公主的老公是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房玄龄还在世的时候,表面上合家安乐、太平无事,可房玄龄一去世,房家立马就热闹了。因为高阳公主闹着要分家,不但要和房家长子房遗直争夺财产,而且还要争夺梁国公(房玄龄的封爵,依例由长子继承)的爵位。

面对这个任性刁蛮的公主,房遗直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告到了太宗那里。太宗勃然大怒,把公主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从此对她的宠爱大不如前。高阳公主恼羞成怒,不但对房遗直恨之入骨,连带着对父皇李世民也怀恨在心。

这件事刚过去不久,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通奸的事情就被彻底曝光了。

公主与和尚通奸!这真是一条爆炸性新闻,要说多八卦有多八卦,要说多香艳有多香艳。所以,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条新闻一直是长安坊间的娱乐头条,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太宗皇帝得到御史的禀报后,气得差点儿吐血。如此龌龊的丑闻居然发生在自己最宠爱的女儿身上,这对太宗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情的嘲讽,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太宗皇帝终究舍不得对这个宝贝女儿怎么样,只好把满腔愤怒发泄到辩机和其他人身上,不但即刻命人腰斩了辩机,而且还把高阳公主身边的十几个仆人和婢女全部砍杀了。

出了这么一桩大糗事,高阳公主却丝毫没有愧悔之心,而且当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情人被砍成两截后,心里更是充满了对太宗皇帝的怨恨。所以后来太宗皇帝驾崩的时候,公主的脸上没有半点儿哀容。

高宗李治即位后,高阳公主变本加厉,愈发肆无忌惮。当初的辩机被砍成了两截,她立马又找了一堆辩机,其中有善于“占祸福”的和尚智勖,有“能视鬼”的和尚惠弘,还有医术高明的道士李晃等。

与此同时,高阳公主又不断怂恿房遗爱与大哥房遗直争夺爵位。她认为连当初的太宗皇帝都管不了她,如今这个仁弱的兄弟李治更是拿她没辙,于是拼命追着房遗直死缠烂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高宗李治被这桩无聊官司纠缠得实在受不了,干脆各打五十大板,把房遗爱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刺史,把房遗直贬为隰州(今山西隰县)刺史,打算把他们全都轰出长安,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不烦。

高阳公主一见老公被贬,顿时傻眼了,没想到偷鸡不成反倒蚀了一把米。她愤愤不平,整天绞尽脑汁,决定要在老公离京赴任之前,想一个办法把房遗直一举置于死地。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

她认为这一次出手,房遗直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梁国公的爵位就非她老公莫属了。

然而,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准备置房遗直于死地的这个阴谋,竟然变成了一根导火索,莫名其妙地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政治清洗,最终不但害死了她自己,害死了老公房遗爱,而且还给李唐朝廷的一大帮亲王、驸马、名将、大臣,惹来了一场杀身流放、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

唐朝高阳公主怎么死的 高阳公主自编性骚扰案是真的么
提示:

唐朝高阳公主怎么死的 高阳公主自编性骚扰案是真的么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李世民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李治即位成王。李治是高阳公主的弟弟,但是最后他却赐高阳公主自尽,所以高阳公主是自尽而死的

高阳公主的自编的案件是真的
高阳公主是唐朝的一个公主,她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她自编的一个性骚扰案会引发大唐的一场十分残酷的政治清洗,最终不仅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房遗爱,甚至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上真的有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爱情吗?
提示:

历史上真的有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爱情吗?

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之间的爱情是真实存在的。高阳公主备受李世民的宠爱,这也造就了从小她的性格非常骄傲跋扈。没有结婚时候的她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皇宫里,甚至都不知道忧愁为何物。但是结婚之后的她却变了,变得更加的骄纵,幼年的开朗已经不复存在了。 高阳公主的丈夫虽然生出名门,但为人却十分懦弱。高阳公主自然看不上眼,于是便极力抵制这门婚姻。但古代的婚姻都是做不了主的,这也是徒劳无功。虽然结婚了,但也无法阻止高阳公主内心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当辩机和尚出现在高阳公主面前的一刹那,高阳公主内心的小宇宙又爆发了。那时候的辩机和尚还是一个20左右发奋读书的普通僧人。两个人一见面,高阳公主就被眼前这个彬彬有礼而又英俊的僧人所吸引。 在辩机的眼里,高阳公主就好像是天女下凡。两个人在彼此的爱慕中汇集成一个激情的洪流,燃烧着他们的内心。两个人迅速堕入了爱河,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哪还管得了什么皇权法律,清规戒律。 但是历史总是那么残酷,两个人的奸情也被发现了。这也丢尽了唐太宗的脸面,立马下诏将辩机和尚处以最为残酷的腰斩之刑,高阳公主的几十名奴婢也被处斩。高阳公主毕竟是公主的身份,没有受皮肉之苦。但是唐太宗也下令永远禁止她入宫,等于是断绝了亲情关系,一场恋情就以血腥的结局收场。

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私通是被谁带坏的?
提示:

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私通是被谁带坏的?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在各大卫视热播后,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与玄奘弟子辩机的地下情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有关高阳公主和辩机的不伦之恋一直不被历代史学家认可,原因是《旧唐书》中也没有记载,唯一可参阅只有《新唐书》相关章节。随着近几年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的发酵,这段婚外情愈发扑朔迷离。 但是: 依据正史上记载的高阳公主恃宠骄横的性格,大唐公主爱上一位才貌双全的和尚,在历史上应该有其发生过的真实性。 依据高阳公主所置身的大唐帝国开放的世风、和独特的李氏宫廷家风,这段恋情有其发生的合理性! 依据高阳公主因痴生情、因情生恨、因恨而走向极端的人性中固有的规律,在自己心爱的人被腰斩后、在深爱她的父皇离世、继而失去束缚、失去荣宠后,疯狂纳和尚、道士为面首、甚或聚.众谋.反等,高阳公主所有的放纵行为,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那么,从历史上的真实性、发生的合理性、放纵自己的必然性,这三个方面推论,高阳公主注定要以不光彩的角色被载入史册。人们不禁要问,造成高阳公主最终惨烈结局的深层原因、或者说背后的推手是谁呢? 不妨听笔者给列位一一道来。 一、人物介绍 高阳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天性聪颖,因为受到李世民的特别宠爱,不但骄纵任性,更是厌恶礼教的束缚,一切从心所欲,我行我素。 但是身处封建社会,即便是小门小户的民间女子,自身的命运都不是可以完全主宰的,更遑论皇室。所有的皇室公主在享尽宫廷中的富贵荣华之后、在有限的自由享乐之后,总要做好变身政治筹码的准备。为了证明房玄龄是自己最信任的朝臣、是曾出生入死拿下大唐王朝的亲密战友,唐太宗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作为平衡与房玄龄关系的筹码,将十二岁左右的高阳公主许配下嫁于当时的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高阳公主算是太宗女中册封和出嫁较早的公主之一。 房遗爱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中对房遗爱是如此描述的,诞率无学,有武力。活生生的一个不学无术的官二代。 只有一身蛮力、再无可圈可点的房遗爱,当然不是高阳公主心目中渴望终生相伴的男人。看清了自己婚姻的最终归途后,气愤之余的高阳公主从结婚那天起,从心理上没有真正接纳过丈夫。 拒绝自己所厌恶的,并不等于不再寻找自己的真爱!历史的机缘注定要让一段孽缘在某个时间段发生! 风和日丽的某一天,高阳公主在领地打猎时,遇到了辩机和尚,辩机的英俊和学识打动了公主。于是,公主让随从把帐床等用具抬进辩机的草庵,将辩机召进去,干柴被烈火点着了。那年,公主16岁,辩机21岁。该来的、终归要来!该发生的、终归要发生。 感情深陷的高阳公主愈发不能自拔,约会自然成了家常便饭,如此美好的时光持续了六年!难能可贵的是,孔武有力的房遗爱包容了两人所做的一切,有时还遣走全部随从,自己守在辩机的门口,替红杏出墙的老婆望风。有时由房遗爱出面,常召辩机入府。真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事后,公主为了报答房遗爱的大度,特别送给他两名年轻漂亮的侍女,还常在太宗面前说老公的好话。夫妻两个表面上恩恩爱爱,私下里也真的是和睦相处。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夫妇堪称对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楷模吧! 辩机何许人也? 关于辩机,正史没有太多记载。他是会昌寺僧人,玄奘的高足。在《大唐西域记》的卷末语中,有辩机的自我介绍,说他继承远祖隐逸之士的血统,自幼好学,十五岁出家为僧。 二、纸里包不住火 贞观末年,在长安街抓到一个小偷,缴获的赃物特殊,是一个镶金饰银、艳丽夺目的女用豪华玉枕。这可不是平常人家用的东西,经过严厉的审问,小偷招供,玉枕是从弘福寺内一个沙门的房间里偷出来的。这个沙门就是辩机和尚。此时,辩机正在弘福寺从事他的译经工作。 如果小偷盗取的是香炉或者文具,也就不会有人怀疑,但豪华的女用玉枕跟高僧生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御史台立刻召见辩机询问,起初,辩机态度强硬,坚不吐实,但是在巧妙而又严格的审问下,他终于无法隐瞒,坦白说出这是高阳公主亲自赏给他的礼物。 三、逃避感情 在与辩机交往的过程中,高阳公主始终是主动、热烈、痴情的一方。相对于她在爱情中得到的幸福,辩机可能要挣扎和痛苦得多,因为,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猜测,辩机是一心向佛的,按当时大唐的开放的世风,他完全可以选择还俗。 没有还俗的辩机,在与高阳公主交往的六年里,应该在努力让高阳离开自己,或者让自己离开高阳公主,----毕竟于人于己,都是明智的选择。 机会终于来了,玄奘从西天取经归来,经书用了二十多匹马载,而且全是梵文,玄奘奏请太宗批准后,在全国的寺院招聘修为学养最好的僧人,共同把这些经书翻译出来,玄奘共招聘了9人,其中有来自长安会昌寺的辩机是年纪最轻的,只有26岁。 由于译经,辩机要在弘福寺常住。在此之前的一次约会,临别之时,高阳公主赠送玉枕一个。辩机把这个价值连城的玉枕带进了弘福寺,就此种下祸根。 在自我情感中四处逃避的辩机被选去译经后,再也没有见过高阳公主。这段时间,他回归佛祖,成绩斐然,后世流传的《大唐西域记》便是玄奘口述,辩机撰写的,而《瑜伽师地论》之卷五十一至卷八十译文成为辩机的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