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

夏天的特点
夏天的特点:天气炎热、白天时间长、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1、天气炎热,气温高是夏季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但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不同气候。 2、白天时间长,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3、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夏天的时间划分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到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在北温带,气象意义上的夏季为公历5月21日(小满)~8月23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上的夏季为公历11月22日(对应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9日(对应北半球的雨水)。
夏天的特点是什么?
你好亲,夏天的特点是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表现为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在夏季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摘要】
夏天的特点是什么?【提问】
你好亲,夏天的特点是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表现为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在夏季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回答】
天文:夏季太阳直射点一直处在北半球。起初向北移动,夏至时到达北回归线,之后向南“回归”。夏季是北半球日照最长的季节,在北极圈会出现极昼,太阳终日不落。【回答】
夏天的特点有天气炎热、昆虫多、植物多,农忙等。(1)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时间划分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中国的一些地区则为夏至至9月份(南北方有一定差异,福建、广东一般至秋分结束,长江中下游一带至处暑,而北方地区则至立秋)。日本通常将6月、7月、8月订为夏季。在北半球一些地区则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将12月、1月和2月订为夏季。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高于22摄氏度为进入夏季的标志。【回答】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第二个季节,从立夏起至立秋结束。气温高是夏季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但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不同气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夏季的气候并非一样。总体来说,我国东南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西南高海拔地区夏季凉爽降水少,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干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回答】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表现为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在夏季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1)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到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在北温带,气象意义上的夏季为公历5月21日(小满)~8月23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上的夏季为公历11月22日(对应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9日(对应北半球的雨水)。【回答】
夏天的特点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一般是指阳历的6月、7月、8月三个月。夏天的主要特点包括:高温炎热:夏季气温高,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温度更高,容易出现热浪等极端天气。植物生长旺盛:夏天是植物生长的旺季,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环境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及结果。农事繁忙: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夏收、夏种、夏管等农事活动,农民的工作繁忙。人们穿着单薄:由于高温天气,人们穿着单薄和浅色的衣服,以便透气和散热。水上活动多:夏季是进行游泳、垂钓等水上活动的最佳时期,也是人们消暑的主要方式之一。【摘要】
夏天的特点【提问】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一般是指阳历的6月、7月、8月三个月。夏天的主要特点包括:高温炎热:夏季气温高,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温度更高,容易出现热浪等极端天气。植物生长旺盛:夏天是植物生长的旺季,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环境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及结果。农事繁忙: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夏收、夏种、夏管等农事活动,农民的工作繁忙。人们穿着单薄:由于高温天气,人们穿着单薄和浅色的衣服,以便透气和散热。水上活动多:夏季是进行游泳、垂钓等水上活动的最佳时期,也是人们消暑的主要方式之一。【回答】
夏天的特点
一说到夏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热,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目前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夏节气的到来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划分四季,6-8月为夏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就是我国南方在6月之前早就烈日炎炎,而在东北到7月份才能感觉到夏日的气息。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春季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时开始进入夏季,当温度低于22℃时就意味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这其中既有内陆地区的干燥酷热,又有沿海地区潮湿闷热。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造成夏季天气如此变化多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汽,充沛的水汽是各种天气变化的基本素材。说到水汽,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天气系统就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平均位于地球35度处,近似沿纬度圈排列的高压系统,副热带高压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流从高压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向外旋转流出,在高压西部形成偏南气流,偏南气流源源不断地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输送到我国大陆,从而为降雨提供水汽。当暖湿气流一旦和北方下来的冷空气相遇就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由于这个高压的位置随季节变化,也使得我国夏半年的降雨带自南向北依次推进。入秋,副热带高压南撤,雨带也跟着南移。这就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原因。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可以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但副热带高压的内部,因受下沉气流影响却往往是炎热干燥的晴好天气。一些移动反常的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我国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的罪魁祸首。夏季的六个节气:1、立夏:从立夏开始,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民间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灾病缠身。2、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将来越是大丰收。在江南一带,气温平均22℃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3、芒种: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又叫“黄梅天”。4、夏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注意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5、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小暑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小暑时,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接近30℃,暴雨很多,东南沿海地区台风较多。气温炎热,人容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五脏主时,夏季以心为主,因此,夏季养生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6、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大暑节气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热者往往难以承受,导致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