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
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各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以避免互相推卸责任,有利于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如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工程项目部建立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对实行经济承包的工程项目,承包合同中应有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工程项目部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及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项目部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目标分解。建立对安全责任制和责任目标的考核制度,同时对项目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推行考核和黄牌警告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始终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实行了项目经理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和黄牌警告制度,规定年度内发生事故的项目经理和参建单位领导扣除相应的项目承包风险奖金,将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参加强化培训班、暂停职务等处罚。对在安全检查中被评定为不合格和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一律予以黄牌警告,企业治安处应予以重点监控。实施创新实践从零工作法,是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每天从零做起,即每天的安全防护技术方案审批到位、班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技术交底到位、工人的安全防护用品配备到位、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监控检查到位、事故隐患整改到位;只有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才能确保安全管理零缺陷、安全防护零隐患、安全生产零事故。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包含哪些内容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形成网络管理。
2、认真搞好新工人入场教育和操作、换岗及特殊工种培训和教育,凡未经入场教育考核登记注册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帽,严禁穿拖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严禁吸烟,现场明火作业必须持有用火证。
4、进入施工现场要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必须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施工现场严禁酒后上岗,高空作业需系好安全带,严禁攀登起重臂、绳索、脚手架、井架、龙门架和运料的吊笼和吊篮及吊装物上下。
6、作业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有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临边的交通路段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严禁触摸非本人操作的设备、电闸、闸门、开关等,拒绝违章作业。
8、现场使用机械、临电要有设计方案,技术交底要详细,验收手续要齐全,重要设备设专人管理,维修设备必须拉闸、断电。
一、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级别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二、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步骤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九十条之规定,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订立。因此,订立建设工程合同必须严格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其订立过程一般分为以下4个步骤:
第一,立项。由业务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对工程方案、选址、资源、资金筹措、经济效益提出初步设想,并报国家计划部门批准。
第二,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被国家计划部门批准后,成立筹建委员会,委托有关机构对工程方案、选址、资源、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并报国家计划部门审批。
第三,订立勘察、设计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勘察、设计合同的内容包括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文件(包括概预算)的期限、质量要求、费用以及其他协作条件等条款。
第四,订立施工合同。勘察、设计合同履行后,依据被批准的技术设计、施工图和总概算等订立建筑、安装合同。《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五条规定: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