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极

妃嫔的位分排列是什么?
妃嫔的位分排列是: 一、秦朝 在秦时期,嫔妃共分了八个等级,分别是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芈月的级别是八子,在嫔妃中处于第四等级,是中级嫔妃,比皇后低三个级别。 二、汉朝 汉朝沿用秦制,但又增加了婕妤、娙娥、充依、昭仪等,级别更多了,皇后之下,又分了十四个等级。 一等夫人、昭仪,二等婕妤,三等娙娥,四等姬、傛华,五等美人,六等八子,七等充依,八等七子,九等良人,十等长使,十一等少使,十二等五宫,十三等顺常,十四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三、隋朝 隋朝时期,嫔妃共分为四个等级,且对数量有了一定的限制。第一等级:贵妃、淑妃、德妃;第二等级: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第三等级:婕妤、美人、才人;第四等级:保林、御女、采女。 四、唐朝 在唐朝,沿用隋朝设置,但将其扩充为八个等级。正一品: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二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三品:婕妤;正四品:美人;正五品:才人;正六品:宝林;正七品:御女;正八品:采女。 五、元朝 由于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因此并没有沿用历朝的等级制度,后宫嫔妃一律称为妃,没有高低之分。 六、明朝 明朝嫔妃分为七个等级。分别是一等贵妃,二等妃,三等昭仪,四等婕妤,五等贵人,六等美人,七等才人。 七、清朝 清朝以乾隆时期为例,嫔妃共分为七个等级和东西十二宫。一等皇贵妃,二等贵妃,三等妃,四等嫔,五等贵人,六等常在,七等答应。十二宫: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 皇帝妻妾成群,皇帝如何“召幸”后妃: 翻牌子,没错就是“翻牌”:一种竹制的签牌,一寸宽,一尺长。上段染绿色,下段涂白色,书写后妃姓名皇帝与皇后新婚之后,在坤宁宫洞房旁的东暖殿同住三日。 三日后皇帝便可按照平时喜好召幸妃嫔侍寝,一般在晚饭时,皇帝亲自翻牌,被翻的绿牌妃嫔就会被太监领到皇帝寝宫侍寝。
皇宫中的嫔位分别是什么?
1、皇后 2、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3、从一品:夫人 4、正二品:妃 5、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6、正三品:贵嫔 7、从三品:婕妤 8、正四品:容华 9、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10、正五品:嫔 11、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12、正六品:贵人 13、从六品:才人、美人 14、正七品:常在、娘子 15、从七品:选侍 16、正八品:采女 17、从八品:更衣 扩展资料妃嫔位分封号: 书中说,凡遇贵人、嫔、贵嫔、妃、夫人与四妃皆有封号,并以此为荣,骄行众人。唯有不甚得宠或家世寒微的,才往往以姓氏为封号。 但是纵观全书可发现,常在和娘子也可有封号。例如,方淳意和叶澜依分别被封为“淳常在”和“滟常在”,余氏和赤芍分别被封为“妙音娘子”和“余容娘子”。 甄嬛在小说中位分: 正六品莞贵人→正五品莞嫔→从四品甄婉仪→从三品甄婕妤→正三品莞贵嫔→从二品甄昭仪(未行册封礼,后被废)→莫愁师太→正二品莞妃→正一品莞淑妃(存封号,例同贵妃)→皇贵妃→明懿皇太后 甄嬛在电视剧中位分: 莞常在→莞贵人→莞嫔→莞妃(未封成)→莫愁师太→熹妃→熹贵妃→圣母皇太后 宫中妃子: 1、甄嬛:碎玉轩、碧桐书院、永寿宫、慈宁宫 2、皇后:景仁宫 3、华妃:翊坤宫 4、安陵容:延禧宫 5、沈眉庄:咸福宫、碎玉轩 6、敬妃:咸福宫 7、夏冬春:延禧宫 8、端妃:延庆殿 9、齐妃:长春宫 10、方淳意:碎玉轩 11、富察贵人:延禧宫 12、余答应:钟粹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