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抚顺学校,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是公立吗
本文目录索引
- 1,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是公立吗
- 2,东北育才实验中学(小学部)是公历还是私立学校?
- 3,东北育才小学,辉山部与抚顺部哪个好,有什么区别?
- 4,东北育才抚顺学校
- 5,东北育才抚顺学校的介绍
- 6,东北育才抚顺学校的东北育才学校校史
- 7,东北育才几个分校
1,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是公立吗
我就是东北育才的~~~~东北育才实验学校的前身是东北育才抚顺学校。东北育才是公立学校。东北育才是教育集团,采用集团是教育,行政上隶属沈阳市教育局。由于采用集团是运作,资源很丰富,学生能享受到普通公立学校享受不到的资源,但绝对不是那种只是谋取私利的私立高中.
那个gpxlcj,我想问问你:什么叫师资一般?!辽宁省实验中学今年清华北大还不到东北育才的一半!!师资不好 ,招收教师的基本条件就是1硕士2“211”工程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来我们学校还不一定能进呢!!
我们师资力量差?!沈阳市老师你去问问:东北育才老师给你上一节课多少钱?!沈阳市中考命题哪个学校领衔?!哪个学校负责?又是哪个学校特高级教师最多?!
我们每个学校教师都是最高级的~~~
2,东北育才实验中学(小学部)是公历还是私立学校?
是公立学校。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的前身是东北育才抚顺学校,在美丽的浑河南岸,坐落在沈抚交界、抚顺高科技开发区李石科技城,与沈阳世博园隔河相望。 学校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能容纳近4000名学生就读。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学校建筑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包括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发展性活动课教室。 学校实行寄宿制封闭管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教育条件。其硬件条件完全按照东北育才双语学校的标准配备。 历史建造: 1986年起学校先后设立了超常教育实验班、数学特长班、计算机特长班、英语特长班、日语特长班、初中三年常态班、六年一贯制班等特色班级。 这些班级的学生在中国国内外的竞赛、中考、高考(或同中国同等级别的升学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以上内容参考: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官网
3,东北育才小学,辉山部与抚顺部哪个好,有什么区别?
我是高中部的毕业生,对小学部的判断都是凭经验,仅作参考。 双语和抚顺都是企业和银行的资金,育才进行管理,负责教学,基本上是一样的。 比较师资的话,双语要好于抚顺 1 因为双语虽然也是新校区但是已经有两三年了,即使是新招的师范毕业生也有了3年的经验和培训,老师这个行业经验是很重要的; 2 因为双语在沈阳,那么同样招聘毕业生,最优秀的更愿意去沈阳而不是抚顺,嗯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你是家长,你也会有一个判断吧;而抚顺一来前景不明朗,二来抚顺相对不如沈阳有吸引力,所以新老师这一部分,双语目前是肯定好于抚顺的。 3 “挖墙角”弄来的老师,抚顺和沈阳相比,您也可以自己判断; 4 东北育才的核心学部是本部(小,初,高,少儿)和国际部,科学高中部。双语实验的师资骨干本部在职教师,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抚顺情况类似,但是师资方面育才也很难再凑出足够的骨干教师用于外派,毕竟本部的教学和竞赛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对于当官的政绩和学校的声誉都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师资之外,是硬件,育才学校的所有学部的硬件都是非常好的(收费当然也是很高的,您是了解的);但是本部的新校区是98年开始使用的,而且除了初中部以外,本部和其他核心学部都在那,比较有人气,风气也比较好(育才的孩子还是蛮乖的,虽然对家长脾气不好,哈哈)。而双语和抚顺相比,抚顺主体工程刚结束,而双语怎么说也是有若干年人气了,在同样的管理者和方式,规章制度下,双语的环境理论上要好于抚顺,至少在抚顺新建的第一年是如此。 双语的学生还是以沈阳人为主,而抚顺就是全省各地都有一部分了,环境更复杂一些,虽然说不上不好。 综上所述,建议你能去本部去本部,否则优先选择双语实验。 -------------------------------- 东北育才学校 有4个小学部 其中小学本部是公立学校,在浑南校区,和高中部 科学高中部 国际部少儿部在一起;是育才历史最悠久的学部,有独立的教学楼和运动场,同时也用高中部的体育场、馆。是最便宜的,也是教学质量最好的。 东关模范,是私立,前身是奉天官立东关模仿小学校,周恩来有念过,还保留那个木质校舍做纪念,是独立校园,是90年代沈阳硬件最好的小学之一,后来被育才买下,不再招生。 双语,在辉山小区,硬件是最新也是比较先进的;师资是从本部调一部分做骨干,高薪挖一部分,之后再包括一部分新老师。属于私立,学费比较贵。
4,东北育才抚顺学校
明白,那个什么抚顺学校是在李石的新学校嘛.
汗,都不想把"东北育才"4个字加前面,怪丢人的.好歹东北育才在我们辽宁的高中教育里也是领先集团的,这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么.
有一点希望楼主弄清楚.
师资力量与学校实力和升学率没直接关系。
要理由么?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凤翔路的那个2中分校,就在老2中的地方.
那的师资力量够强吧?老2中的那些班底,估计说具体人大家也未必知道,总之当初2中搬走的时候,几乎所有有实力的老教师都没走.那些人是2中这么多年来真正的财富.他们都留给了2分.
而真正的2中呢,现在40多岁的教师都算大龄,30多岁的算老手,绝大部分都是25到30岁的刚毕业的教师(学校里经常有女教师怀孕生孩子,你算算这年龄``)年轻教师的活力是优势,但能力和经验是极大的劣势.每年都有将近1/3的教师被淘汰,这对学生而言意味着经常有科目在一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根本讲不明白课的老师教,相当致命.
结果呢,又3年过去了,又是"一代人".2中培养出的依然是很养眼的一本数量,二本的只能"打狼",经历教师大换血这个"青黄不接"的阵痛期,依然是省内前十的好学校.反看2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是7个一本吧.
说这话没贬低2分的意思,2分里也有人才,比较少罢了。
还是那句话,学校实力和师资力量没什么直接关系.
学校的管理力度,管理层的建校方针,学苗素质,校内风气都会直接左右学生的成绩(当然了,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成绩是唯一因素,这是实话).
东北育才教师,厉害能厉害到哪去?我不相信他们随便找过来一个都能强过老2中那些在全国都有名气的老教师??再说就算有好的,他们能流放到抚顺的初中部么?不要迷信那些XX毕业的XX生,没有意义,新2中的教师里全是很强的大学的毕业生,实力也是有高有低,教师是个特殊的行业,学历不代表什么。
当然了,新学校也有新学校的好处,比如至少没遗留的不良风气,比如管理必然严格等.我也不是说东北育才抚顺学校(太绕嘴了,哪个字都不能删,汗)肯定不行.新学校有一鸣惊人的,比如玉成,也有一败涂地的,比如拔萃.如果您是家里的孩子有意去那里上学,我建议您不要去.实在是没必要拿孩子的一生前途去赌一个并不怎么为打击看好的学校的未来。
5,东北育才抚顺学校的介绍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在美丽的浑河南岸,坐落在沈抚交界、抚顺高科技开发区李石科技城,与沈阳世博园隔河相望。学校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能容纳近4000名学生就读。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学校建筑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包括室内体育馆、塑胶跑道、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发展性活动课教室。学校实行寄宿制封闭管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教育条件。其硬件条件完全按照东北育才双语学校的标准配备。
6,东北育才抚顺学校的东北育才学校校史
伪满时期与民国时期1927年至1932年,为满洲专门教育学校附属小学校1933年至1936年,为奉天千代田寻常高等小学1937年至1940年,为奉天千代田小学1941年至1943年,为奉天千代田在满国民小学1944年至1945年,为富士青年学校1945年11月至1946年7月,为沈阳千代田国民学校1947年9月长白师院学生迁入,后迁抚顺1947年至1948年,为文理学院。奉天千代田小学是专为日本移民子女开设的。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人陆续回国。但现在日本仍有千代田小学同窗会,每年都有当年曾为该校学生的日本老人来学校参观。奉天千代田小学被列入沈阳市首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千代田小学是日本侵华时期,一所专门招收日本在华侨民子女的学校。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本侨民陆续回国,千代田小学停办。当年曾在千代田小学读过书的校友,在日本成立了原奉天千代田小学同窗会,成员达数百人。他们中许多人事业有成,对当年在千代田小学读书的往事深怀眷恋,中日建交后,纷纷来校访问。1987年9月日本千代田同窗会组织70多人的访华代表团来校访问,受到学校友好热情接待。1989年8月校长葛朝鼎、原副校长赵魁阳应邀去日本访问,受到友好热情接待。1994年东北育才学校建校45周年时,日本千代田同窗会特赠送学校太阳能时钟一座,立于学校主楼门前。建国初期1948年12月学校开始筹办,1949年初开始招生,1949年5月1日正式开学,隶属于东北局。当时,东北育才作为一所东北局和沈阳军区的干部子弟学校,实行供给制,学生一律住校。第一任校长为李立群(时任东北地方行政长官高岗的夫人)。张闻天将学校命名为“东北第一育才小学”,由徐特立专门为学校挑选教师。当时,在校190名学生全部是市级以上将军子女、烈士子女。1951年,贺龙元帅曾来校看望师生。林彪元帅和叶群也曾两次来校。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曾专门发文,对学校及学生的各项开支费用做出明确规定。学校还与医大签署了关于医疗和化验员培训的合同。当时教育界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办学经验。学校多次接待苏联人的参观访问,并请苏联教育专家来校讲教育学。建校初期,学校仅有小学一年至四年四个班190人。不久,发展为完全小学。在朝鲜战争初期,学校曾于1950年11月迁哈尔滨(次年3月返回)。东北军区卫生部(即现在的主楼)搬迁,该楼归属了学校,学校扩建为两个楼,占地38000平方米。1954年7月,根据中央财政部及东北局决定,沈阳市教育局接管学校,更名为沈阳市育才完全小学校,但仍只招收东北局和沈阳市一级党政军干部子弟,实行寄宿制。1956年,辽宁省委办公厅发出通知,将原育英小学合并于育才小学,改为普通小学,实行走读制(仍有300名住校生)。此时(合并后),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教学班20个,学生993人,教师28人的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1956年,与沈阳市第五十三中学合并,同时招收小学、初中学生。后与沈阳市第五十三中学分离。1965年,改为有沈阳市教育局管理,并与育英学校等学校合并。扩大了办学规模。1958年,学校设初中部,正式招收初中学生。1958年,获沈阳市先进单位称号。1960年,获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称号。1960年,兴建东楼。1962年竣工投入使用。文革时期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工作组进校,8月离校。1966年9月,被迫停课。1967年,教师分裂为“辽革站”“八三一”“辽联”三派,同年7月各派发生武斗, 校外组织也卷入并抢占了西教学楼,学校实验室被砸,许多教学仪器损坏丢失。军宣队进校。1968年,“复课闹革命”。1968年8月,沈阳变压器厂工宣队进校。成立校革命委员会,将校名改为沈变育红学校。1969年10月,沈阳市电话三分局以备战为名,占用了学校5320平方米的校园。同年,中华剧场又私自将校园西侧围墙拆除60余米,侵占校园场地约1200平方米。1970年,取消校革命委员会,改校名为沈阳市第一二一中学。1974年,在蛇山子大队建立了学农基地。1975年,取消小学部。实行九年一贯制。1977年10月,工宣队撤离学校。改革开放初期学制逐步恢复到文革前的“六、三、三”学制。1980年,沈阳市教育局确定,在育才学校进行中小学“五四学制”实验。1981年5月,直接隶属沈阳市教育局。1981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沈阳市教育学院(现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迁入学校,建一栋宿舍楼。育才学校成为沈阳市教育学院附中。营公司经沈阳市政府批准在校园内建锅炉房,和作为补偿的一栋宿舍楼。1981年,学校成为沈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并被列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81年,学校足球队代表沈阳市中学生参赛,夺得全国希望足球赛冠军。葛朝鼎校长任内1985年,葛朝鼎出任东北育才学校校长。在他任内,学校开始实施“优才教育”。1986年,沈阳市教育学院迁出,西楼收回。1986年起学校先后设立了超常教育实验班(俗称少儿班)、数学特长班、计算机特长班(已取消)、英语特长班、日语特长班、初中三年常态班、六年一贯制班等特色班级。这些班级的学生在中国国内外的竞赛、中考、高考(或同中国同等级别的升学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初中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市区首位。高考成绩从居于重点中学中部位置,逐步上升到文理各科平均分、大学升学率、重点大学升学率、重点大学保送率均居于全省首位,2000年、2001年全部毕业生百分之百升入国家重点大学。自1994年获第六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实现了辽宁省参加国际奥赛夺牌零的突破之后,东北育才学校连年在国际奥赛中夺牌。目前共获金牌11块、银牌5块、铜牌5块。1991年,沈阳市电话三分局占用的校园部分收回,成立沈阳日本语学习中心。后全部收回。1992年,建成图书科技楼。1995年,建成综合楼。1997年,浑南校区奠基。1998年,高中部迁入沈阳市浑南新区。1999年同日本关西语言学院合办的中日友好分校(高中,后更名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也在浑南新区开学。2001年葛朝鼎退休后旋被聘为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校长。2006年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建成于沈北新区。2008年,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建成于沈抚交界处(李石开发区)。苏文捷校长任内苏文捷校长上任后,进行“集团化”模式发展,学校总体规模扩大。建立了理科部(现科学高中部)、幼儿园、国际部、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部),外国语学校增加了初中部,并收购了周恩来曾就读的沈阳东关模范小学(原奉天官立东关模范小学,现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小学部)。2007年升任沈阳市教育局局长,同时免去校长职务。
7,东北育才几个分校
学校共有8个校区12个学部。 截至2017年5月,学校共有8个校区12个学部(不含网校),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学生人数发展到15000余人,教师1000余人。 学校创建于1949年,时名东北第一育才小学,1981年,学校成为沈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并被列为辽宁省重点中学。 扩展资料: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优才先优德,十几年来坚持实施东北育才学校现代德育系统工程,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德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等真正落到了实处,学校德育成为硬性教育实体,形成了立体网络,达到了整体优化,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0年学校开始逐步探索知识性德育、养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自主体验式的德育新模式,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成为具有高品位气质、高尚人格、有责任感、有进取精神、有国际视野、重事业成就的人才。 学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全面加特长。在研究性学习、双语教学、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高中学分制、优秀学生导师制、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 并在全国中学中率先创立了尖端科学研究实验室,让学生能从小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同学参加了尖端科学研究而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美国伊利诺州数理学院合作建立中美合作研究实验室,学生通过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深入关注世界发展。学校的教学改革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62门选修课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所以在各个领域都崭露头角:有的学生托福得满分;有的学生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发表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科学实验室的学生与导师一起搞课题,两篇论文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有的学生设计的“新型搅拌式球磨机”得到专家好评,并获得国家专利。2003年学校被正式确认为首批“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