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电影

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历史
一、19世纪末到192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长期。 19世纪末,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几乎和娱乐电影同时在法国诞生,比如1895年的《机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纪的外科医生》等。 但这些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 直到1902年法国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 1910年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似乎在拍摄关于外星人和未来战争的题材的科幻片上一马当先。 不过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生产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于1916年生产的一部长达105分钟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 到了1920年代,美国科幻片开始和欧洲分道扬镳。 和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等欧洲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片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 这一时期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二、1930年代和194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熟期。 从1930年代开始,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偏爱带有恐怖、悲观和浪漫色彩的疯狂科学家主题,并且开始连篇累牍地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 比如,这一时期出品了《科学怪人》(1931)、《科学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学怪人的儿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类似的还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飞侠哥顿》系列(Flash Gordon)。 而《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刚》(King Kong,1933)都是当时产生的名作,它们延续并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在特技运用和情节安排上的长处,并已经产生了独特的程式。 到了19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好莱坞科幻片处于一个止步不前但却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十年中生产的科幻片几乎都是从前题材的“后续系列”,比如《隐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0)、《隐身人归来》(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隐身人复仇记》(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 不过,这也同时巩固了好莱坞科幻片的叙事模式。 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学家成为了邪恶的敌人,将好莱坞科幻片和战争宣传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三、1950年代和196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繁荣期。 1950年代,也许是冷战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们常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也更加依赖特技的运用。 比如《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线》(Them!,1953)、《两万英寻下的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人入侵》(Invaders From Mars,1953)、《外星人大战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盗尸者入侵》(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惑星历险》(Forbidden Pla,1956)、《苍蝇》(The Fly,1958)和讲述核战争的《海滨》(On the Beach,1959)等。 冷战对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持续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记》(Countdown)就以美苏军备竞赛为想象的源泉。 但正是在1960年代,产生了科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 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无论在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是特技效果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四、1970年代和198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 特技的使用对好莱坞科幻片而言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随着视觉效果技术的发展,特技和故事之间的张力逐渐开始加大。 究竟应该怎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很多导演做出了他们的尝试。 乔治·鲁卡斯(Gee Lucas)的《THX1138》(THX1138,1971)和《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Alien,1979)无疑是70年代几个成功的范例。 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莱坞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而同时这些科幻电影又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 比如乔治·鲁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继推出气势宏大的《星战之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战之杰迪归来》(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y),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温情脉脉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五、1990年至今:好莱坞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大量倚赖电脑合成影像(CGI),并将其发挥至极,但在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 9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陈,在视觉效果则上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 *** 真。 《独立日》,《侏罗纪公园》系列,《星战前传》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将观众培养得对那些花费高昂的特技大场面甚至开始司空见惯起来。 当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在银幕上趋向于饱和的时候,好莱坞科幻片也同时开始迷失了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好莱坞科幻片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请列举一下近年来美国好莱坞的科幻大片.
2008年最新科幻、奇幻片__
《BBC失落的古代城市》(2008火爆科幻大片)
《BBC 摧毁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杀手》(英国2008科幻大片)
《重振威严》(2008西格尔最新暴力动作片)
《末日危城》(2008最新科幻大片)
《霹雳游侠》(美国2008年新版)
《奇幻精灵事件薄》(2008最新科幻大片[高清])
《心灵传输者》(2008科幻大作[抢先版])
《尼斯湖怪·深水传说》(首发08科幻大片[清晰中文字幕])
《卡珊德拉之梦》(2008科幻片[DVD])
《时空骇客/心灵传输者 》(美国2008年最新科幻大片[清晰中文版])
《星际之门:真理之盒》(2008星际之门SG1电影版)
《史前一万年》(2008年万众期待科幻片[抢先版])
《双生儿之幻想》(2008科幻片)
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作品内容简介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 、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 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11] [12]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小公务员 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 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11] [12]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2]
被拍成电影的世界名著有哪些?
1、《丛林之书》 《丛林之书》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讲述了在印度丛林里,虎口逃生流落丛林的婴儿毛克利被狼妈妈收养,在狼兄弟的陪伴和狼王、黑豹及老熊的教导下,逐渐成长机智勇敢、通晓丛林法则的丛林王子的故事。 2、《王子与贫儿》 这本书是马克·吐温著名的童话体讽刺小说,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互换身份的童话。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长相相同的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因互换衣服,从而导致了命运的颠倒。 最后,在良心的谴责下,贫儿汤姆·康第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历经劫难的王子爱德华。爱德华也因为这段冒险生活而成为一个体恤百姓的仁慈君主。 3、《黑骏马》 《黑骏马》是一部十九世纪下半叶轰动欧洲文坛的经典儿童小说。主人公“黑骏马”是一匹漂亮的优种黑马,受过良好的训练,性格温顺,主人非常喜欢他。但是好景不长,主人家里有了变故,黑骏马不得不被卖掉,尝尽了人间的甜酸苦辣。 4、《格林童话》 19世纪初,格林兄弟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此后许多动画片、电影和文学作品都以这本书为素材进行了再创作,《格林童话》逐渐成了享誉世界的童话经典。这些童话故事语言质朴,情节明快,含义深刻。 5、《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是世界经典的侦探小说,作者以一个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医生——华生的视角,讲述了一系列离奇、古怪的案件,以及在华生的陪同下,私人侦探福尔摩斯是如何从细微处发现线索,最终破解谜案的。
都有哪些外国名著被拍成了电影?
1、《李尔王》 《李尔王》是由Michael Elliott执导的古装宫闱剧情片,劳伦斯·奥利弗,安娜·考尔德-马歇尔及杰瑞米·坎普等参加演出,1983年在英国上映。《李尔王》改编自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同名的四大悲剧之一。 剧情讲述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2、《远离尘嚣》 《远离尘嚣》是美国2015年出品的爱情电影,根据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同名作品改编,由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凯瑞·穆丽根、马提亚斯·修奈尔茨和迈克尔·辛等联袂出演。电影于2015年4月17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电影节率先放映。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远离尘嚣、风景如画的偏僻乡村。一个美丽女孩的到来,引起了农庄的男人们的燥动不安。三个男人不期而至,一个轻佻、一个敦厚、一个疯狂,三个男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她。 3、《麦克白》 《麦克白》是由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发行的战斗剧情片,由澳大利亚导演贾斯汀·库泽尔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大卫·休里斯联合主演。影片于2015年10月2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根据威廉·莎士比亚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屡获战功的英雄麦克白,在女巫的诱导及其夫人的怂恿下,弑君夺权,继而变成了一个暴君的故事。 4、《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由汤姆·斯托帕德根据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77年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由乔·怀特执导,凯拉·奈特莉、裘德·洛、亚伦·约翰逊、凯莉·麦克唐纳、马修·麦克费登、多姆纳尔·格里森、露丝·威尔森、艾丽西卡·维坎德、奥莉维亚·威廉姆斯、艾米丽·沃森等主演的剧情片。 5、《简·爱》 《简·爱》是2011年焦点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美国爱情片,由凯瑞·福永执导,由迈克尔·法斯宾德、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杰米·贝尔、朱迪·丹奇等联袂主演。影片于2011年3月1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娜·卡列尼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克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远离尘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尔王
堕落少女日记的电影导演
格奥尔格·威廉·派伯斯特(Georg Wilhelm Pabst,一般写作G. W. Pabst),奥地利导演,被认为是德国默片时期“新客观派”(即新写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包括《没有欢乐的街》(Die Freudlose Gasse)、《一个灵魂的秘密》(Geheimnisse einer Seele)、《三分钱歌剧》(Die Dreigroschenoper)和《同志之谊》(Kameradschaft)等。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他患上了糖尿病,1957年,派伯斯特加患帕金森氏综合症,不得不永远地结束了他的电影生涯。1965年,奥地利教育部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他计划与次子Michael Pabst合著的传记没有完成。 1967年5月29日,派伯斯特在维也纳因急性肝疾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