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导论

量子力学入门书籍推荐
量子力学入门书籍推荐;
1.清华大学出版社《物理学史》,一本比较完整通俗的物理学史。
2.《上帝掷骰子吗》,一本有趣的量子力学史。
3.曹则贤《量子力学(少年版)》,写给中学生的量子力学普及读物。
有了初步的微积分和经典物理基础之后可以看一些初级教材,比如
4.陈熙谋《近代物理》,一本200页小册子,内容很广但都不深入,适合初学者,强烈推荐。
5.《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量子物理学》,外国的书,有翻译版,内容比较完整。
6.朱林繁《原子物理学》,我比较喜欢的一本原子物理,比起前两本有更多关于原子的内容。
量子力学的书籍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我对量子力学有一些兴趣````请问谁知道有关他的一些书籍最好是入门性的`````推荐以下```谢谢
解析:
量子物理的科普书,市面上有的,我几乎都看过。
我高一的时候读约翰·格里宾的《寻找薛定谔的猫》(海南出版社),此书翻译奇烂,但内容相当好,我至今感觉是最好的。
第一推动丛书第四辑出了《新量子世界》welan/union/rec?id=11592&URL=welan/730621/ ,很好!
也是第一推动,有一本《原子中的幽灵》welan/union/rec?id=11592&URL=welan/1046151/
,是收录了八十年代末的一个访谈论集,关于各种解释的争论。稍微有点了解后读这本,很好。
吉林人民出版社支点丛书有本《命运之神应置何方——透析量子力学》,有点哲学味,过于简短,不推荐首读,但还是不错。
最近的网络难В渡系壑厉蛔勇?量子物理史话》welan/union/rec?id=11592&URL=welan/1318570/,唯一一本中国人写的不错的书,网上很容易找到电子版book.sina/nzt/liangzishihua/index.s,很好。
关于历史发展的专业些的著作可以看《基本粒子物理学史》welan/union/rec?id=11592&URL=welan/411096/,非常好。
——————以上都是普及书,难度与果壳中的宇宙差不多,公式少。
但请注意。看科普书看再多仍是业余水平。专业一点的入门书可看《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3卷)》
welan/union/rec?id=11592&URL=welan/869109/,此讲义可浅读可深读,物理专业学生与老师都应该读的。
费曼讲义的通俗版可以看《费曼讲物理 入门》welan/union/rec?id=11592&URL=welan/93504/,其中摘取了关于量子力学的通俗介绍。
对了,还有关洪写的《量子力学基础》,welan/union/rec?id=11592&URL=welan/33117/。看来是专业学习的入门书,但我没读过。
——————————以你的要求看我建议你先找一两本普及书看,然后就读费恩曼讲义或者《量子力学基础》。
还有一点,不要指望量子物理能“看明白”,说什么“初二就看得明白”那是不明白!量子物理是越看越糊涂的!费曼说:谁要是说他懂量子力学,那他就是在撒谎!
自以为看懂的话就再多看,直到感到惊异为止。波尔说:谁不惊异于量子理论,谁就没有了解他。
====================但是既要介绍得比较基础,又要结合公式的书不好找。貌似山东某(教育?)出版社出过一套难度介于专业和普及之间的,但我看似乎并不好。量子力学是很深的课程,高中毕业的数学能力可能理解那些“公式”吗?不要搞错啊,那可不是初等数学的那些公式了啊?偏微分方程什么的掌握了吗?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的课学过没有?目前来说还是先看普及书吧。要写公式给你看得话是很难只用初等数学写出来的。
什么是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有关微观事物的一个分支。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描述了粒子的行为——原子、电子、光子以及几乎所有分子和亚分子领域的东西。 量子力学发展于20世纪上半叶,其结果常常是极其奇怪和违反直觉的。 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有何不同? 在原子和电子的尺度上,许多描述物体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经典力学方程就不再有用了。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存在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在量子力学中,物体存在于概率的迷雾中; 它们有一定的机会到达a点,也有一定的机会到达B点,以此类推。 量子力学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量子力学发展了几十年,最初是一组对实验的有争议的数学解释,而经典力学的数学无法解释这些解释。它始于20世纪初,大约在同一时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相对论,这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高速运动的另一场革命。然而,与相对论不同的是,量子力学的起源不能归于某一个科学家。相反,在19世纪末到1930年之间,多位科学家为一个逐渐被接受并得到实验验证的基本原理做出了贡献。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试图解释为什么在特定温度下的物体,比如1470华氏度(800摄氏度)灯泡的灯丝会发出特定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下,会发出红色。普朗克意识到,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用来描述气体行为的方程,可以转化为对温度和颜色之间关系的解释。问题在于玻尔兹曼的工作依赖于这样一个事实: 任何给定的气体都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意味着光也是由离散的比特组成的。 这一想法与当时有关光的观点大相径庭,当时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光是一种连续的波,而不是一个微小的包。普朗克本人既不相信原子,也不相信光的离散位元,但他的概念在1905年得到了推动,当时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关于光的发射和转换的启发式观点》。 爱因斯坦认为光的传播不是波,而是某种形式的“能量量子”。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文中提出,这个能量包“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被吸收或产生”,特别是当一个原子在量子化振动速率之间“跳跃”时。这就是量子力学中“量子”部分的由来。 用这种新的方式来设想光,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对九种现象行为的见解,包括普朗克描述的灯泡灯丝发出的特定颜色。它还解释了某些颜色的光是如何将电子从金属表面喷射出来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 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有时以波的形式存在,有时以粒子的形式存在。这在双缝实验中最为著名,在这个实验中,像电子这样的粒子被射向有两条缝的板子,板子后面有一个屏幕,当电子击中屏幕时,屏幕就会亮起来。如果电子是粒子,它们会在穿过一条或另一条狭缝后撞击屏幕的地方产生两条明亮的线。 相反,当实验进行时,屏幕上会形成干涉图样。这种暗带和亮带的模式只有当电子是带有波峰(最高点)和波谷(最低点)的波时才有意义,而波峰和波谷会相互干扰。甚至当一个电子一次被射入狭缝时,干涉图样也会显现出来——这是一种类似于单个电子干涉自身的效应。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德布罗意利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方程证明了粒子可以表现出波状特征,而波也可以表现出粒子状特征——这一发现使他在几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量子力学如何描述原子? 在20世纪10年代,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试图用量子力学描述原子的内部结构。那时,人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一个重、密、带正电的原子核和一群微小、轻、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玻尔把电子放到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就像亚原子太阳系中的行星一样,只不过它们只能有特定的预定轨道距离。通过从一个轨道跳到另一个轨道,原子可以接收或发射特定能量的辐射,这反映了它们的量子本质。 不久之后,两名科学家独立工作,使用各自的数学思路,创造了一个更完整的原子量子图。在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通过发展“矩阵力学”实现了这一点。奥地利-爱尔兰裔物理学家Erwin Schrödinger提出了一个类似的理论,称为“波动力学”。Schrödinger在1926年证明了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 在Heisenberg-Schrödinger的原子模型中,每个电子都扮演着围绕原子核的波的角色,取代了早期的玻尔模型。在Heisenberg-Schrödinger原子模型中,电子服从“波函数”,占据“轨道”而不是轨道。与波尔模型的圆形轨道不同,原子轨道有各种形状,从球形到哑铃到雏菊。 SchrÖdinger的猫悖论是什么? SchrÖdinger的猫悖论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思想实验,描述了量子力学的一些早期开发者对其结果的疑虑。玻尔和他的许多学生相信,量子力学表明,粒子在被观察到之前没有明确定义的性质,Schrödinger和爱因斯坦不相信这种可能性,因为它会导致关于现实本质的荒谬结论。1935年,Schrödinger提出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猫的生死取决于一个量子粒子的随机翻转,而这个量子粒子的状态直到盒子被打开才会被发现。Schrödinger希望通过一个依赖于量子粒子的概率性质的真实例子来证明玻尔思想的荒谬性,但却得到了一个荒谬的结果。 根据玻尔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在盒子被打开之前,猫处于一种不可能的双重状态,即同时活着和死去。(还没有真正的猫做过这个实验。) Schrödinger和爱因斯坦都认为,这有助于表明量子力学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最终将被符合普通经验的理论所取代。 Schrödinger和爱因斯坦帮助强调了量子力学的另一个奇怪结果,这两个人都无法完全理解。1935年,爱因斯坦与物理学家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内森·罗森证明,可以建立两个量子粒子,使它们的量子态始终相互关联。粒子本质上总是“知道”彼此的性质。这意味着,测量一个粒子的状态,就会立即告诉你它的孪生粒子的状态,无论它们相隔多远。这个结果被爱因斯坦称为“远距离的幽灵作用”,但Schrödinger很快将其命名为“纠缠”。 纠缠已被证明是量子力学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并在现实世界中一直存在。研究人员经常使用量子纠缠进行实验,这种现象是新兴的量子计算领域的基础的一部分。 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不相容吗? 目前,物理学家对宇宙中所有观测到的粒子和力缺乏一个完整的解释,这通常被称为万有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描述的是大而有质量的东西,而量子力学描述的是小而无形的东西。这两种理论并非完全不相容,但没有人知道如何把它们结合起来。 许多研究人员都在寻找一种量子引力理论,它将引力引入量子力学,并解释从亚原子到超星系领域的一切。有很多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建议,比如发明一种假想的重力量子粒子——引力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满足我们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观测。另一个流行的理论是弦理论,它假设最基本的实体是在许多维度上振动的微小弦,但由于几乎没有发现支持它的证据,物理学家开始不那么广泛地接受它。其他研究人员也在研究涉及环圈量子引力的理论,在环圈量子引力理论中,时间和空间都是离散的、微小的块,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想法能在物理学界获得主流。
量子物理学是什么?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论,它描写微视物质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性质。它与相对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以及其它相关的学科都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 作为物理理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是华纳‧海森堡和薛定谔,马克斯‧玻恩、沃尔夫冈‧泡利、尼尔斯‧玻尔、保罗‧狄拉克和约翰‧冯‧诺伊芳曼对其理论成形也提供了重要的贡献。量子力学的主要概念是在1920年代形成的,当时经典力学和电磁学在描述微视系统时的错误以及此前的微视理论(见历史部分)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了。 透过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架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见解被革命化地改变。透过量子力学许多现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释,新的、无法直觉想像出来的现象被预言,但是这些现象可以透过量子力学被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且后来也获得了非常精确的实验证明。除透过广义相对论描写的万有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被量子力学描写。 重要理论 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关系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量子态和态向量 算符和本征态、本征值 量子力学中的微扰 量子散射 全同粒子 角动量理论 密度矩阵和量子统计 量子测量 量子缠结 量子脱散 二次量子化 量子多体问题 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量子场论 矩阵力学、波动力学、路径积分 决定论 因果律 自由意志
参考: zh. *** /wiki/%E9%87%8F%E5%AD%90%E5%8A%9B%E5%AD%A6#.E9.87.8D.E8.A6.81.E4.B8.BB.E9.A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