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那些事儿

读《汉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汉朝那些事儿》有感1 这几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叫《汉朝那些事儿》的书,让我思绪万千。 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项羽在楚汉之争中会输得那么历害,而刘邦,却似有了祖仙相助一样,连连获胜,沉思良久我终于找到了原因: 在前些篇章里,有提到过刘邦用人材之妙;而项羽,对人材用之谷底,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却将他给捧上天,特别只是花言巧语却不干实事的人。项羽为人只有一个字,“爆”,这便很多人愤愤不平,还有本为别人之功,他却架到自已头上来,这也使人为此不平。 当我想通了这一原因之后,我又想到前些天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组内本是可以有几个人有很大的作用的人才,可被我分到那些十分低的小杂工职务,引得那几个人愤愤不平。结果组内十分不团结,有人还要退出我们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我们在分工时,当有的人说明了他们各自优点,说要干什么时,我却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们别说了,就去实践吧!分别是隶书、行书、草书,去找资料吧!”就因为这样,我们组的这三名得力“干将”愤愤不平,可就是他们看在我是他们的好朋友份上,不争了。但过了几天,他们终于火了:本是他们干出来的活,可却被那一句话给带成我的做的了,他们立马罢休,这一些活动就不来了,但我还是没意识到问题的症结还是我行我素不管他们。 一直到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安排工作要用所长,才能论其发挥最大功效,最后才能论整个团队获得成功。 《汉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告诉我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要什么方法,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读《汉朝那些事儿》有感2 这几天看了一本书,《汉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写的是楚汉相争。 白话正史这个东西还是蛮吸引人的,比那些文言文好看多了,看完之后,我就对里面的两个超级无敌重量级的人物发生了兴趣,因为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年而不断,必有其代表之处。 首先,当然是写一下我喜欢的,那就是项羽,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啊,少年见秦皇便发出豪言:“彼可取而代也!”由此可见此人胸中豪气万丈,并且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霸气护体啊,所以此后作战是战必克攻必取,所到之处无人能敌,以三万精兵横扫刘邦的三十万大军,打得刘邦逃命的时候嫌马车不够快而把同乘一辆马车的儿子和女儿都推下了车。项羽从他带兵开始到自刎结束,从没打过败仗,其一生辉煌至此,不辱霸王之名,但我却纳闷既然项羽打仗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项羽兵法》这玩意儿留给我们呢(估计是被刘邦烧了)? 以我那笨拙的文笔,当然描绘不出项羽那英豪之气,我只是想谈一下对项羽和刘邦这两人的感受。 我觉得项羽是我们人间真情的代表,友情,亲情,爱情,兄弟情,每一样他都做到了极致。 项伯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正是这个人改变了楚汉相争的结局,每次战斗都不见他的身影,但是到了吃里扒外这种事情,他绝对会现身。鸿门宴;还有当项羽要杀死刘邦老爸来要挟刘邦时,他又出面帮了刘邦,救了刘邦老爹一命;鸿沟议和时,项伯当谈判使者,结果签了和约之后,刘邦一得到归还的老爹和老婆,立刻就撕毁合约,跟项羽兵戎相见,项伯真是功不可没啊!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项羽都听他的呢?因为他是项羽的叔叔!从小就看着项羽长大的叔叔!当项梁死后,项羽就唯项伯是亲,很多事情都让着他,可以直接说是孝顺了,就连军机要务也不例外,可想而知项羽对亲情是多么的看重!更可恶的是项伯最后还受了刘邦的封侯,赐姓“刘”,我彻底无语了,世间还有这么吃里扒外的叔叔。 虞姬了解项羽,垓下之围时,虞姬知道只要有她在,项羽就不能全心全意突围,于是她拔剑自刎,“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羽的红颜知己啊! 其实项羽本性就像个小孩子那么纯真,他的血腥狂暴也是一种天性,一种万物的天性,他只是对世人毫无保留的表现他自己,最纯真的自己。项羽就是人间真性情的代表,或许,就在公元前两百多年的时候,我们的上天就用项羽和刘邦来进行了一次赌博,这次赌博的结果将持续影响中华民族,直到今天,或者到世界末日。 再说一下刘邦,这个人可以用一句话,六个字来高度概括总结:“人至贱,则无敌!” 刘邦从出生到不惑,再到嗝屁,整个就是一个流氓,自私无赖这是他性格最突出的那点。他心里从来就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什么时候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所以他吃败仗逃起来比谁都快,什么都可以不要,但命一定要留着,第一次被项羽打到扔儿女,第二次被项羽打到扔了全军,第三次看着项羽要杀老父也不惟所动。每次攻下城池,必先找美女。至于他封官封得那么大方,我认为他是在想,要是我一个人把官都做完了,那谁帮我整治内务,行军打仗啊,我还不如把工作都让他们做,我自己寻欢作乐去岂不更好。反正他们都是穷苦出家,而且很多都是相交多年的朋友,刘邦早把他们看透,知道怎么控制他们。 结果,楚汉相争,真性情死了,无赖却赢得了天下,这个天下叫汉朝,汉族也就由此产生。 现在我们的大中国,90%的人口都是汉族,也就是流氓皇帝的遗种,他的流氓血液当然也遗传到了世世代代的汉族身上,从此我们中国就进入了一个流氓辈出的时代。 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正如鲁迅说的吃人的社会,世间没有了真情,有的只是裸的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城管,奶奶杀手,小悦悦,李刚,矿难,传销……社会道德何在,真情何在? 向真性情,真汉子项羽致敬!我们怀念你!
《汉朝那些事》读后感600字
《汉朝那些事》读后感
——徐 劲 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的朝代,而朝代的更替,繁荣或者灭亡,都是历史这本书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最近我刚看了《汉朝那些事》这本书,了解了许多关于汉朝的知识。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国家,共历经29位皇帝,享国405年。前206年刘邦被封汉王,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8年王莽篡汉,西汉亡。25年,刘秀称帝,东汉建立,定都洛阳;184年,黄巾起义;220年,曹丕篡汉,东汉亡。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东西两汉共经历了四百多年,金戈铁马,东临大海,西征绝域,南服百越,北击匈奴。
纵观汉朝四百年历史,比较有名的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同样大汉王朝也是人才辈出:乱世枭雄刘邦、项羽;胸怀大度的萧何;命运坎坷的韩信;雄才伟略的东方朔;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治军严明的周亚夫;战功彪炳的李广、卫青;更有如灿烂流星般谜一样的战神霍去病。
整套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昭宣中兴和汉武盛世,西元前141年,16岁的汉景帝刘彻即位,汉武帝在位期间李广、李陵、卫青、霍去病都是征战沙场的大将。通过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几场大战役,全面击溃了匈奴,从此漠北再无王廷,然后又吞闽越,并朝鲜,通西域,大大扩张了中国的领土面积。之后张骞出使西域,打通古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不少以前没尝过的瓜果和工艺品等,更是把中华文明传播海外。因此汉武帝在位54年,他将中国历史带领到了新的阶段。但是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之前汉宣帝、昭帝治理下的海内大定,政治清明,国富民安,又何来汉武帝的辉煌呢!
当然一将功成万骨枯,汉武大帝的辉煌也伴随着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征战沙场,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所以谁是枭雄?谁是草莽?谁能流芳百世,谁会遗臭万年,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消逝在大汉帝国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沧桑与辉煌随风飘逝,最终等待后人去评说。
汉朝那些事儿,你知道多少
秦末天下大乱,秦朝被刘邦推翻,自此建立汉朝,刘邦被封为汉王。汉朝建立之后,就开始了各种类似“文景之治”这样的改革,改革的新气象,让汉朝也逐渐兴盛起来。刘邦很是厉害,如果不是他推翻了秦朝,估计现在的百姓还是活在暴君的统治之下,水深火热的生活会让百姓喘不过气来。刘邦建立了汉朝,让百姓获得了重生,应该很是感激吧。 一、汉朝梗概 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改制革新,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二、汉朝国号 汉朝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东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今汉魏洛阳城),自称中汉,又称后汉;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自称季汉,又称西蜀;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三.炎汉开国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四、休养生息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五、文景之治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被后世历史学家称羡。 六、汉武盛世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采取 *** 霸道、王道的治国方针,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汉武帝时期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终于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重要时期。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七、昭宣中兴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
那时汉朝的作者简介
月望东山,本名王月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海南省海口市东山镇人。早年学诗,后写小说,现攻历史文学。中华五千年,当年明月一人力不能及,于是月望东山沿用“月派”写法,开讲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王朝。《那时汉朝》就像汉代的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有幸重新看到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沧桑与辉煌,以及那些早被历史风尘模糊的人和事。原来这才是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