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工厂

798工厂的发展历史
1964年4月,根据第四机械工业部有关文件,联合厂分解,各分厂成为独立法人。 联合厂解体后,原一分厂定名为797厂;原二分厂定名为718厂;原三分厂定名为798厂;原四分厂定名为706厂;原五分厂定名为751厂;原七分厂定名为707厂,798厂独立运营后,以产品门类不同而划分为若干车间。 产品仍以“黑磁”和“白瓷”,即磁性材料和陶瓷材料为两大主力产品类别,同时不断向其他门类扩展,逐步形成了九大系列,上万个品种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体系。 其中包括:软磁铁氧体、金属软磁、金属永磁、微波铁氧体器件、陶瓷电容器、高功率电容器、独石电容器、混合集成电路和敏感元件等。 谈起北京798艺术区的历史,必须从新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说起,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 718联合厂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王铮部长指挥筹建,前苏联、民主德国援助建立起来的。 1952年,联合厂在京郊毫无工业基础的酒仙桥地区筹建,1954年开始土建施工,1957年10月国家领导参于了开工典礼并宣布开工生产。 其速度之快在建国初期是罕见的,它凝聚着老一代领导及建设者的辛勤劳动。 在酒仙桥地区,与718联合厂同时筹建的还有774厂、738厂,这三个厂的建成,不但改变了酒仙桥地区的面貌,而且在中国电子工业史上形成了大发展的开头,这一先头作用永远载入了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史册。 718联合厂建成后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对电子工业的建设、国防建设、通信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1964年4月,四机部撤消718联合厂建制,成立部直属的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及国企的不断推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工业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798厂也由以生产为中心的车间到分厂制承包经营,再到股份制改造。 于是,在原来分厂的基础上,陆续组建了“飞行泰达微波器件有限公司”(原798厂微波器件分厂)、“飞行波德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原798厂金属磁粉心分厂)、“飞行博达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原798厂独石电容器分厂)、“飞行联发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原798厂高功率电容器分厂)等。 之后,尚未转制及组建公司的陶瓷材料及电容器分厂、敏感元件分厂、磁钢分厂等,相继并入“北京飞行波德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2001年末,根据北京市电子工业领导部门的决定,成立“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797、718、798、706、707等五个厂并入该集团,成为其旗下分公司。 七星华电科技集团飞行分公司即原国营第798厂。 2002年末,鉴于企业发展需要,经七星华电集团批准,原798厂对其下属已经转制的子公司重新进行整合,组建“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七星华电占新公司总股本的51%,本企业员工占总股本49%。 公司下设“磁材事业部”、“陶瓷事业部”、“独石电容器事业部”等。 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组建于2002年,为国有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控股,是原国营第798厂部分骨干员工参股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企业,注册资本1100万元。 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员工500多人,固定资产25000万元。 位于北京东北郊机场路附近大山子地区的“798工厂”如今是北京最著名的艺术社区了。 同房地产商们使用的“SOHO”概念不同的是,798工厂是真正意义上的“SOHO区”。 今天轰动艺术业界的798艺术区?前身是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三分厂。 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始建于1952年?为当时的民主德国所援建。 1953年改厂名为“718联合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为其第二厂名。 联合厂内分六个分厂和一个研究所。
798原来是干嘛的
1964年4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四元字
1035号》和《四计字1354号》两个文件,撤销
718联合厂建制,成立部直属的706厂、707厂、
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直到90年代,这些工厂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作用。简单地说,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与大多数国营企业相似,这是一个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赋予生命的老企业和工业区。
【摘要】
798原来是干嘛的【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回答】
798是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工业基地,由周恩来总理批准,王铮部长指挥筹建,前东德参与援助建设。1957年10月,798艺术区的前身718联合厂,即“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正式投产,主要建筑由上世纪50年代前东德专家设计并建造,建筑采用了包豪斯设计理念。
【回答】
1964年4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四元字
1035号》和《四计字1354号》两个文件,撤销
718联合厂建制,成立部直属的706厂、707厂、
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直到90年代,这些工厂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作用。简单地说,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与大多数国营企业相似,这是一个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赋予生命的老企业和工业区。
【回答】
798原来是什么工厂?
798原来是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三分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始建于1952年为当时的民主德国所援建。联合厂解体后,原一分厂定名为797厂;原二分厂定名为718厂;原三分厂定名为798厂;原四分厂定名为706厂;原五分厂定名为751厂;原七分厂定名为707厂,798厂独立运营后,以产品门类不同而划分为若干车间。 798的介绍 大山子798厂艺术区等,艺术区的名字是由北京国营电子工业老厂区的名称沿用而来。同时,798也指代这一艺术区引申出的一种文化概念,以及LOFT这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 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ArtDistrict),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目前叫798艺术区的这片厂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
798工厂是干什么得?
北京798工厂介绍
东四环。大山子环岛往北,酒仙桥路四号。一个普普通通的厂区,干净整洁而静谧,从大门看和北京城残存的一些老工厂相比,没什么异样。然而往里走,本来是荒废着的车间厂房一角,废旧的锅炉机床旁边,冷不丁地就冒出一堆奇形怪状的雕塑来,而且有些还没完工,白生生地立在那;在半空中盘匝来去的管道,锈迹斑斑的电线杆,经年没有修剪的树,周围静悄悄地,纵横的路幽幽地横着,一个全身上下一袭黑袍的女人幽灵一样从你眼前一闪而过……这是你进入798厂可能会经历的真实一景。在这里你会看到许多你平时难见到的奇人和奇事,新鲜。
798厂,原本是北京国营电子工业的老厂区,现在正在成为北京城内最牛B的艺术文化新区。工厂是50年代初由苏联援建,东德的技师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项目,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ban-haus)”风格,整个厂区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简练朴实,巨大的铸浇机构和明亮的天窗为其它建筑少见。2002年,在徐勇等几位国内知名当代艺术家的挈领下,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这里,开始了集体的LOFT生活方式,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新区。这里聚居了一大批的艺术家群体。各种艺术的、伪艺术的、商业的、非商业的文化形态在这里汇聚,画廊、酒吧、咖啡厅、书店、俱乐部、艺术家工作室、广告设计公司、家居展厅以及中西餐厅……于是在厂区里流连,你会看到身穿蓝制服的车间工人,也会看到长胡子短头发,短胡子长头发,以及长胡子长头发或没胡子没头发的各色艺术家,翻着各种地球语言的老外,打扮得奇形怪状,手里不时地晃过一个长筒镜头或短筒DV的娱记小资……纵横交错的一排排车间厂房,每一扇大门都在阳光下张着黑洞洞的大嘴巴,静谧而神秘,进去之前你得做点深呼吸,因为你不知道每一扇门里都有着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在等着你。也许你刚一进去迎面就扑来一排面目狰狞的海报;一堆让你目瞪口呆的装置,一屏音色古怪的DV,把你吓个半死;当然,你也有可能一脚踏进一个温柔乡,扑面而来的是精美家居的奢华精致,爵士舞女的唇彩妩媚,满桌盛宴的芬芳诱人……
在这里游走,你的感觉犹如赶场艺术的“大集”。你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场景。当代艺术打破了艺术与媒介的概念,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与载体组合在一起:油画,装置,影像,音乐,甚至活生生的动物与人,它们深入你所有的生活经验又别开生面地超越了你一贯的对艺术的体验,让你感受到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与时代气息,在这里游走你甚至会发现,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意,没准哪天你突发奇想,也能成为这些当代艺术家中的一员。
时尚的生活总是离不开艺术内涵的铺垫。所以不管你是一个喜欢艺术的伪小资人士,还是一个喜欢小资生活的伪艺术人士,不管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享受,你都有必要来游走一下798。如果说什刹海是北京七百多年近代人文历史的展现,那么798则是新中国历史的浓缩,这里将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有机地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最新的国际化的艺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