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

娇养女孩不等于娇生惯养
日常总是能听到“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的话,女孩的富养究竟应该怎么养呢?刚好我们家也是女孩,对富养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富养不等于娇生惯养。
两种养育方式导致的结果完全不一样,用直白的话来说,富养的女孩会越来越吃得开,而娇生惯养的女孩不论社会适应性、交友的层次、自身的幸福感都会低很多。一岁以后,她的需求我会进行引导。
比如她看到很冷的天,路上的行人也在吃冰淇淋,她也要吃,我就会告诉她如果你吃冰淇淋感冒了未来几天会很难受不能去幼儿园、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甚至还会吃什么都嗓子疼,这样你还会吃吗?她会想想,然后告诉我不吃了。
其次,自立性对女孩也是很重要的。
生活上,我女儿从一岁多开始,表现出来很想独立完成某个事情的意识。比如穿衣服、穿袜子这样的生活小细节。动作慢也没关系,让她自己去完成,并加以鼓励,没几天真的可以自己穿衣穿裤了。这样生活独立的第一次甜头,是上幼儿园的头几天尝到了,因为喝水、上厕所、穿衣服穿裤子这样的小事她不用麻烦老师,时常被表扬,成为班里自理能力最强的小孩,自信心也大增。
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懂得在什么场合有什么样的表现。我经常看到情绪失控的小孩子会坐在地上哭闹、打滚,一旁的家长也跟着情绪升级。最后的结果,通常就是两种,为了止住这个难看的场面,行“走走走,我给你买还不行吗?”;或者就是“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于是哭声更激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多做延迟满足训练是个好方法。
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我有次带女儿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刚好穿了一件胸口有亮片可以变化图形的衣服,一个陌生的小女孩跑过来就开始玩我的亮片,我脑中闪过无数黑线,而且她完全不顾我的躲闪和尴尬。
你看,我举的例子都是一些生活中非常细小的瞬间,养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可是富养是不是=很大一笔钱才能做到呢?我觉得有心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2000多元就可以富养女孩了,具体看脑图我就不啰嗦咯。
当然,有的预算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开支的,比如旅行、歌舞剧演奏会这样的艺术欣赏、以及高级餐厅就餐完全可以拉大体验的跨度。其中,我认为最最刚需的,每月都要保证的是阅读的费用。300的预算,算是一项最小的投资,投资到你孩子的智慧、知识、认知上,百利无一害哦。
穷人养娇子/富人养子娇?请问有谁知道它的意义啊?
意思是,穷人家大多娇惯小孩,所以,孩子都不成才,导致家里难以翻身,一直穷;而富人家之所以富是把资源都用在提高生产力上,对孩子严格要求,所以富人家孩子有出息,家业兴旺。还有一说是:穷人惯娃娃,富人惯骡马;就是,越穷越富养孩子;富人投资的是资源。 其实,这是一句老话了,意思是说穷人家孩子多,富人家骡子多。孩子是自己生,晚上一激动就弄出来一个,没有钱做什么人流,而且孩子多了,有一口、没一口的能活就活,活不了就扔,孩子长大了还可以干活,穷人对孩子的感情是富人理解不了。富人娇生惯养的生孩子很困难,所以富人家孩子一般都少。 娇纵溺爱型 这种父母对孩子没有规则,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可以无限制选择做任何事,“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些孩子从小就被训练得要用自己的精力和智力去操纵和烦扰大人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 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想办法逃避责任,而不是培养自己的独立和能力。 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也让孩子丧失了自信心。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些什么。 这些父母认为这是爱孩子的表达方式。他们觉得孩子以后有大量时间要去适应冰冷、残酷的世界,何不尽可能长时间地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 另外的原因就是,这能满足父母们被孩子需要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好爸爸好妈妈”应该做的,他们不想孩子经历自己童年时吃过的苦。 当父母们因为自己做事更快、更好,而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培养生活技能的机会时,他们没有考虑这么做的长期影响。 等这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没能培养出好的生活技能和态度时,他们又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所以,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 当孩子知道自己不被娇纵时有多能干,会非常开心,也能因此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而收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