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霜

金丹家所说的“玄白”是什么?“玄白”是如何制备的?
是铅霜,金丹家称之为“玄白”,即醋酸铅。铅粉制造工艺的第一步产物,即为醋酸铅,所以中国古代可能很早就制得了铅霜,但关于它的制备方法的记载却出现较晚。唐代《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七记载:“玄白法:九鼎第八服丹法诀,以玄黄若玄白一斤布釜底,以水银置其上,故须作也。取铅泻为挺,作板。依水银一斤,铅三斤,真金六两。消铅金,乃内汞,鼓以为银板,悬华池中,七日一发。未发当密覆华池瓮口。发之,取其流白者,纳青竹筒中,漆固其口,注华池中,三十日成水。又法:铅一斤,金一斤,两鼓之为板,薄锻如绢。置木盘中,以布幕其下,纳左味中三十日,皆为玄白。”这种方法是先将铅制成铅汞金三元合金或铅金二元合金,然后悬于华池中以醋熏,即可生成白色的醋酸铅。唐代的《玄霜掌上录》则是一篇专门介绍铅霜制法的丹经。其中说:“取上好黑铅一(斤)、生者二斤,汞半斤。先于铫子中扑铅令细,绝灰,便将汞投在铅中,熟搅,泻作埚子大小。临时用瓷瓶子一口,表里通油(釉)者。便取上好醋五升,贮在瓶内。……便安瓶子于坑内,其口与地平。将铅埚安瓶口上,更以纸三四重,纸上又安瓷碗盖之。若是阳极时,七日一度取出其埚,上如垂雪倒悬,见风良久自硬。扫取后,其瓶内醋损,即须换。如此重重取至一斤霜。”(《玄霜掌上录》,《道藏》总第599册)这段文字记载的制铅霜方法与《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记载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这里用的是铅汞二元合金。《玄霜掌上录》还说铅霜“其色如春雪,如面勃,其味甜淡甘美,捻在口中冷如春冰。”这是对醋酸铅性质极为正确的描述,为中国化学史和医药史上的珍贵史料。(赵匡华、张清建:《中国古代的铅化学》,《自然科学史研究》第9卷第3期,1990年) 五代末宋初金丹家日华子在《日华子诸家本草》中最早用“铅霜”一名。北宋苏颂等在《本草图经》中说:“又有铅霜,亦出于铅。其法以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亦谓之铅白霜,性极冷。入治风痰及婴孺惊滞药,今医家用之尤多。”苏颂等记载的铅霜制法与《玄霜掌上录》记述的方法相同,但其用汞量变得较小。 唐代金丹家沈知言在《通玄秘书》中记录的“华盖丹”是以铅片子悬于米醋瓮中熏制而成的铅霜。这种以铅一味直接用醋熏制铅霜的方法至明代已为医家普遍采用。《本草纲目》卷八记载:“以铅打成线,窜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横盆中离醋三寸,仍以瓦盆覆之,置阴处,候生霜刷下,仍合住。”这种方法可制得比较纯的醋酸铅。
铅霜是什么?古籍中有哪些关于它的阐述?
铅霜,金丹家称之为“玄白”,即醋酸铅。铅粉制造工艺的第一步产物,即为醋酸铅。唐代《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七记载:“玄白法:九鼎第八服丹法诀,以玄黄若玄白一斤布釜底,以水银置其上,故须作也。取铅泻为挺,作板。依水银一斤,铅三斤,真金六两。消铅金,乃内汞,鼓以为银板,悬华池中,七日一发。未发当密覆华池瓮口。发之,取其流白者,纳青竹筒中,漆固其口,注华池中,三十日成水。又法:铅一斤,金一斤,两鼓之为板,薄锻如绢。置木盘中,以布幕其下,纳左味中三十日,皆为玄白。”这种方法是先将铅制成铅汞金三元合金或铅金二元合金,然后悬于华池中以醋熏,即可生成白色的醋酸铅。唐代的《玄霜掌上录》则是一篇专门介绍铅霜制法的丹经。其中说:“取上好黑铅一、生者二斤,汞半斤。先于铫子中扑铅令细,绝灰,便将汞投在铅中,熟搅,泻作埚子大小。临时用瓷瓶子一口,表里通油者。便取上好醋五升,贮在瓶内。……便安瓶子于坑内,其口与地平。将铅埚安瓶口上,更以纸三四重,纸上又安瓷碗盖之。若是阳极时,七日一度取出其埚,上如垂雪倒悬,见风良久自硬。扫取后,其瓶内醋损,即须换。如此重重取至一斤霜。”这段文字记载的制铅霜方法与《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记载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这里用的是铅汞二元合金。《玄霜掌上录》还说铅霜“其色如春雪,如面勃,其味甜淡甘美,捻在口中冷如春冰。”这是对醋酸铅性质极为正确的描述,为中国化学史和医药史上的珍贵史料。北宋苏颂等在《本草图经》中说:“又有铅霜,亦出于铅。其法以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亦谓之铅白霜,性极冷。入治风痰及婴孺惊滞药,今医家用之尤多。”苏颂等记载的铅霜制法与《玄霜掌上录》记述的方法相同,但其用汞量变得较小。唐代金丹家沈知言在《通玄秘书》中记录的“华盖丹”是以铅片子悬于米醋瓮中熏制而成的铅霜。这种以铅一味直接用醋熏制铅霜的方法至明代已为医家普遍采用。《本草纲目》卷八记载:“以铅打成线,窜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横盆中离醋三寸,仍以瓦盆覆之,置阴处,候生霜刷下,仍合住。”这种方法可制得比较纯的醋酸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