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文

潼关的赏析
诗的第一句用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了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第二句则将“秋风”和“马蹄声”引入诗中,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诗的三、四句是从河和山方面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
《潼关》
近现代·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赏析
诗的首句描写出了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诗的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诗的三、四句从河和山两个方面来写,将写景和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
整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精神投入到了高山和大河之上,仿佛已经与高山、大河融为一体了,表现出了一种扩张式的、外拓型的心态。
《潼关》的赏析
谭嗣同《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 古人作诗讲求炼字,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嫌”字和“解”的表达妙处。
答:“嫌”是“嫌弃”的意思,“解”是“解决”的意思,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大山”以人的生命力,描绘了一幅黄河磅礴奔腾,高山巍峨耸立的画面。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所传达的画面。
答:一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雄心抱负?
答:抒发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