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灵渠沟通的两条河流是,秦朝修建的灵渠他沟通了哪两大水系简要说

本文目录索引

1,秦朝修建的灵渠他沟通了哪两大水系简要说明革革修筑的最初目的

灵渠
  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
  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开凿於西元前214年(秦)。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土岭,宽300∼500公尺,相对高度20∼30公尺,两河水位相差不到6公尺。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秦朝修建的灵渠他沟通了哪两大水系简要说明革革修筑的最初目的

2,秦始皇派人兴修灵渠,沟通了哪两个水系?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水系由北南两渠组成。北渠俗称湘江新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大致与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畴间,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引流后,约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与湘江故道相会,全长3.25公里,最大引流量为12立方米每秒。 扩展资料: “灵渠奇迹两千载,堪与长城共壮怀。”为统一岭南,秦始皇下令“凿渠运粮”,公元前214年,凿成“与长城南北相呼应”的世界奇观——灵渠,让北去的湘江和南流的漓江开启了2200多年的连接,更促成了其背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汇。 作为秦始皇时代三大工程的灵渠,并不如长城、兵马俑那样闻名于世,更似“养在闺中少人识”。目前,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让古老的运河登上世界舞台。当前,兴安县官方正在持续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其进一步走向世界。 近年来,官方正致力于对灵渠进行全面的保护修缮,实施灵渠南渠复航,同时整治周边环境,推进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建设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流淌千年 焕发活力 百度百科:灵渠

3,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什么?

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海洋河和大溶江。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灵渠巧妙解决了很多的技术难题。为保持整体水流大方向的一致,使用堰坝抬高水位,这一方面解决了河道的流向问题,但另一方面却可能因高差巨大造成水流过快而影响航行安全。 弯道代闸作为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中的杰出创造,在灵渠的航道设计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灵渠利用弯道延长渠道长度,有效地平缓坡降,解决了因高差变化而带来的航行安全问题。如今这段弯弯的灵渠成为美丽的风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灵渠:秦代水利奇迹

4,历史上的秦朝灵渠沟通了哪两条河?

历史上的秦朝灵渠沟通了海洋河和大溶江。 秦朝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 同时,灵渠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灵渠渠首海拔高程为212.08米,灵河口海拔高程181.8米,平均纵坡1.09‰,多年年平均水位184.10米,多年平均最高水位186.97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183.76米,极端最高水位是1985年5月27日为188.52米,极端最低水位是1964年12月30日为183.57米。 多年平均流量11.39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最大流量343.38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26立方米每秒,极端最大流量是1976年5月15日为662立方米每秒,极端最小流量是1989年12月20日为0.35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570千瓦,可开发利用630千瓦。

5,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沟通了长江、珠江。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水系由北南两渠组成。北渠俗称湘江新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大致与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畴间,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引流后,约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与湘江故道相会,全长3.25公里,最大引流量为12立方米每秒。 扩展资料: 灵渠修建的意义 1、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2、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灵渠的发展 近年来,官方正致力于对灵渠进行全面的保护修缮,实施灵渠南渠复航,同时整治周边环境,推进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建设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