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袁腾飞作品

求关于历史的书评3000子
求关于历史的书评3000子
提示:

求关于历史的书评3000子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8-12-23 11:25《“回眸”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 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 *** 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 *** 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 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 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 *** 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 *** 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 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 *** 的正确领导。 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 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 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 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求关于历史的书评 3000子
提示:

求关于历史的书评 3000子

巍巍中华, 雄踞亚陆, 山河壮丽, 人杰地灵。
她不仅以悠久的历史文明著称于世, 而且又是
一个富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在漫长的
中国历史上,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直作
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绵
延不断, 与时常新。从鸦片战争起, 中国遭受资
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中国社会在被动依附的状
态下开始了近代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
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焕发
着新的历史特点, 激励和启迪中国人民去谱写
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中华振兴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 反对侵略, 维护独立中华民族是
一个酷爱独立、自由的民族, 从不甘屈服于外来
的侵略和奴役。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
的侵略战争, 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
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当有“ 世界的工
场”之称的英国凭借近代的武力发动侵略后, 中
国人民无所畏俱、不甘屈服、英勇抗敌、反对投
降, 成了鸦片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中心内容。

“ 上公声望慑蛮夷, 一檄贤于十万师” ① 。在伟大
的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中, 具有爱国重民思想
的林则徐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英雄。他受
命赴广东查禁鸦片, “ 原知此役乃蹈汤火, 早已
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 决心“ 为中原除此巨
患’, ② , 向全世界表示了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
和反侵略的坚决性。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
雕刻在夭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它作为
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勒在炎黄子孙的
心中。“ 因义生愤愤生勇” , “ 家室田庐须保卫” 。
面对英军的野蛮入侵, 三元里人民义声如雷, 手
持犁锄和简陋武器, 齐心合力把“ 强徒摧’, 。
“ 奉命剿贼, 有进无退” , 不惜“ 为国捐躯’, 。这
就是关夭培、陈化成等爱国官兵们的精忠报国
思想。“ 守士之义, 不可以不死。” 富有报国情
操的姚怀祥等爱国文官亦能同赴国荡。乍浦、镇
江驻防旗兵的血战, 隆福兵败自刻, 海龄合家殉
难, 则充分表现了少数民族官兵的高度的爱国
主义精神。“ 子随父死不顾身, 母闻子死数点
首’, ⑥ 。葛云飞的老母称赞儿子死得忠勇, 陈连
升、朱桂都是父子同殉国难。大学士王鼎甚至以
尸谏反对投降。这种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何等
的可歌可泣和感人肺腑
不甘屈服的顽强的斗争精神, 是一个民族
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可贵的品格。鸦片战争
后, 中国人民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英勇顽强的
斗争精神, 通过历次民族保卫战争、边疆自卫反
击战争、反洋教斗争、反帝爱国运动以及其他各
种反侵略斗争形式, 为反对外国侵峰, 捍卫民族
独立, 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斗争。所以
资本帝国主义永远不能实现灭亡中国、变中国
为其殖民地的目的。
第二, 面向世界, 善师人长中国是一个
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 中国人民在世界文
明发展史上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自明清以
降, 由于封建经济的停滞, 中国日渐落后于世界
历史的行程。从中外关系来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
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受比自己先进的外来势力的
侵略并被其打败的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签订
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给我们
民族带来了历史厄运, 但也因此促使她逐渐从
闭塞、自满、愚昧、落后的状态中觉醒。在鸦片战
争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 中国有识之士称中国
社会状况和中外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为“ 古今之
变局” , 从中总结出落后挨打的教训, 多维地认
识西方世界, 多维地反省中国自身, 在忧愤、求
索和抗争中探寻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道路。
鸦片战争时期, 林则徐以求实的态度正对
现实, 不断自我克服陈旧观念, 注意“ 洞悉夷
情” , 组织翻译西洋书报, 编撰《四洲志》, 首先开
眼看世界。魏源心怀战败的“ 积感” , 发愤作《圣
武记》和《海国图志》, 要求“ 过时而悔” , 主张通
过“ 以夷款夷” 开门通商, “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林、魏的“ 师夷制夷”主张是一种包容“ 知
夷”和“ 师夷”两方面内涵的完整的反侵略思想。
但当时除林、魏主张“ 师夷”外, 大多数爱国者,
包括疾呼“ 欲中国稍习夷事”的姚莹在内, 仍只
是停留在要求“ 知夷”的层次上, 而对“ 师夷”还
缺乏明确的认识。这表明, 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
在其起始时就具有艰难曲折的性质。只是到第
二次鸦片战争所受的打击更加严重, 教训更加
深刻, “ 师夷长技”的主张才被付诸实践。追到甲
午中日战争失败, 中国人又从对洋务运动理性
偏误的检讨中提高了认识, 近代中国学习外国
的潮流被推进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表明, 中国由于落后
一再挨打, 这又激发人们要求向外国学习。近代
中国民族觉醒始终包含反对外国侵略和学习外
国先进两方面的内涵。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最先体现了这两个
方面不可分割的关系。魏源征引古语说过“ 善
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
之” ⑧ 。鸦片战争后中国长期不能扭转落后挨打
的局面, 除了由于帝国主义的贪婪和凶残外, 从
中国自身的因素考虑, 这与“ 不善师外夷”有关。
再之, 近代世界自资本主义产生后, 逐渐形成了
世界市场, 从而使世界各国的发展出现了某种
一体化的趋向。从此, 任何一国的存在和发展都
离不开世界, 离不开世界市场。不管你愿意与不
愿意, 自觉与不自觉, 都必须以某种方式进入世
界市场, 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鸦片战争时
期, 林则徐坚决反对“ 封关禁海” ⑧ 。张际亮也
说“ 今日之势, 既不能闭关绝市以清其流, 则唯
有因势补救而已” ⑩ 。魏源则从对英国“ 专行贾,
且佐商贾以行兵’, 。的认识出发, 提出通过“ 款
夷”通商以实现“ 自修自强” 。自魏源的《海国图
志’奖励国民对外之观念气“ 国人亦因有是书
略知求知识于世界’, , 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和世
界市场意识逐渐明朗和开阔起来。王韬盛赞魏
源的“ ‘师长夕一说, 实倡先声” 。并认定“ 中外通
商之举, 将与地球相终始’, 。, 不可逆转。为此,
郑观应阐发“ 商战”思想。及至孙中山则更高倡
“ 行开放主义, “ 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 。可
见, 从鸦片战争起, 面向世界, 善师人长, 积极参
与世界市场和国际竞争, 是近代爱国主义潮流
的又一重要内涵。
第三, 注重“ 内治” , 致力富强中华民族
是一个富有内省意识传统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民
族。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者充满反求诸己的愤
发图强精神。他们怀有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和历
史责任感, 批判现实, 呼吁改革。鸦片战争前夕,
龚自珍强调“ 夭地, 人自造, 众人自造, 非圣人所
造” ⑩ , 慨慷悲辛, 呼唤风雷, 憧憬“ 更法” 。鸦片
战争后, 魏源及时总结了战争失败的教训, 提出
了“ 自修自强”和“ 富国强兵”的口号。他从“ 御
夷” 、“ 善后”的角度, 强调“ 治内详于治外” 、“ 以
治内为治外” 。他从外御强敌必先革除弊政这种
重视“ 内治”的思想出发, 要求克服“ 人心之寐”
即愚昧昏庸和“ 人才之虚” 即虚骄浮夸的中
国政治的这“ 两大积患” ⑩ , 使中国政治清明, 社
会充满生机, 从而借以转弱为强, 使外国侵略势
力折服。他非常重视和强调当政者在开启“ 人
心” 、转移“ 风气” 、“ 自修自强”方面的作用。他用
彼得大帝向“ 西洋”“ 学习工艺”使俄国称雄欧洲
的故事, 劝谏清廷“ 厉精淬志” , “ 足国而足
兵”。, 使中国臻致富强。这种注重“ 内治” , 致力
富强, 把反对侵略和学习西方、外御强敌和内革
弊政结合起来的爱国主张, 代表了近代爱国主
义新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
者还有一个突出的可贵之处, 这就是他们富有
重民思想。他们相信民众有爱国心, 爱国群众中
蕴藏着巨大的反侵略力量。他们高度相信中国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魏源在提出学习西方造
炮制船时, 主张除官办外, 应允许商办和从事民
用产品的制造。并说“ 风气日开, 智慧日出, 方
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他相信中国人民能
像西方各国人民那样使国家臻致富强。民族自
信是一个民族能够振兴的希望所在。一个民族
如果失掉必要的自信, 那就很难振作, 就会丧失
前途。鸦片战争时期,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
爱国者, 充满发愤图强精神, 重视“ 内治” , 呼吁
改革, 高度相信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这种爱
国与重民相结合的情思, 弥为珍贵。他们无愧是
近代爱国主义的“ 前驱先路”
总之, 自从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历史帷
幕后,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开始以反对侵略、维
护独立、面向世界、善师人长、注重“ 内治” 、致力
富强等为主要内涵, 这就把优患与发愤、求索与
开拓、爱国与重民、御外和治内、民族精神与世
界观念结合起来, 从而开拓了近代中国爱国主
义潮流的新方向。当年, 国势砧危, 人民苦难, 从
林则徐、魏源到康有为、孙中山等近代爱国者不
断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使近代中国民族振
兴之路逐渐明亮。今天, 中华国运已经回转, 香
港已经回归, 只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鸦片战
争以来的近代爱国主义精神, 沿着立足祖国、放
眼世界、振兴中华的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的二十
一世纪前景和现代化事业必将更加灿烂和辉煌!

靖康之耻的经过
提示:

靖康之耻的经过

靖康之耻简述

宣和七年1125年大金攻宋,宋徽宗退位,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钦宗,年号靖康。靖康元年正月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后反悔。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遭到十几万金军攻打,于月底攻至开皇都开封,同时派康王等三路人往金军,分别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河北,河东。被围城十几日后听信迷信,派郭京迎战金军,被攻破城门,破城后金军随意封锁城内各地金银为已。

仍保有大片国土时的大宋钦宗,十二月向金国正式投降。交付全城尽半兵器,搜括开封市内的金银贡献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而此时康王并没有去金营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拥兵自守一路南逃(此时正是岳飞出山在康王刘浩下效力时,曾随宗泽与金开战)。

靖康二年1127年宋钦宗和宋微宗本人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虏,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钦宗赵恒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掳去,受尽折磨终身监禁达三十年之久。

通常历史家公认北宋亡于1126年。此后徽钦二宗先后死于五国城

耻辱啊,大宋朝当时文有李刚,武有宗泽,后有岳飞,但关键在大宋根底已腐败不堪,多数人想着如何保命,如何保官,同时又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对于猛烈的金朝攻势,节节失利,又没有好的组织起来抵抗。唉,可叹!

宣和七年1125年冬,灭辽后金朝大举进攻宋朝。四十四岁宋徽宗退位,二十六岁的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钦宗。时金对宋实行进攻和议和双管齐下的方针。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兵临国都开封城下。宋钦宗欲车驾南逃,被尚书右丞李纲劝阻。李纲在危难时刻主持开封防御,几次打退攻城的金军。陕西的老将种师道率军入援。宋钦宗又希图发兵夜劫敌营,侥幸取胜。宋将姚平仲劫营失败后,宋钦宗慌忙与金人订立城下之盟,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东路金军退走后,宋钦宗又翻悔割地。宋徽宗回到开封。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七十六岁种师道病卒,生前曾出四次关键建议:第一次是二月初姚平仲夜劫金营失败,种师道建议再次出兵劫营,或者每夜发兵几千人袭扰敌人,可以成功,宋钦宗不用。第二次是完颜斡离不退兵,种师道建议乘金军半渡之际,发动奇袭,否则必为他日之患,宋钦宗也不用。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后,种师道急令调兵京城,第四次是临终遗奏,建议皇帝退守关中,众臣建议良臣李纲、宗泽代守开封,宋钦宗不用。在北宋立国一百六十年,养成一种浓重的重文轻武风气,一时国中无大将可用。此时的宋朝内部由宋徽宗重用高俅,童贯,宋江,方腊之乱后,被宋钦宗换掉一批旧朝,朝中紧急缺员的情况下,面临金军的进攻。失去种师道无疑让宋钦宗更无助。

十一月宋钦宗让宋徽宗劝说九弟康王割地太原、中山与河间出使金国,同时又派耿南仲和聂昌出使,割让河北与河东。康王与金军反方向行至河北的相州,与知州汪伯彦歌舞升平。同终日巡城的宋太宗的六世孙通判赵不试形成鲜明对比。后至磁州宗泽守地,宗泽劝其利用身份号召周围五州兵力出师真定。围魏救赵,分散金军进攻开封注意力。康王不愿出兵,只求自身安全,回到相州整日花天酒地。奉命割让河北的耿南仲被卫州(今河南汲县)人驱逐,也来到相州,与耿延禧父子团聚,而另一奉命割让河东的聂昌却被当地人杀死。至此割地计划无一成功。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朝东路军完颜斡离不率十万屯兵城东北,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攻击,由于救援太原,用兵河北河东,共出兵30几万,而后种师道临死前曾招二十六万八千人,死后被议和派唐恪和耿南仲以财力不支为名撤销,现正规军仅七万加上冲破阻截来援的南道总管张叔夜临时率兵一万三千人再加上临时征调的开封附近保甲(民兵),在市井招兵,最后拼凑了十七万人。

时监察御史张所的上奏。一、弹劾唐恪误国无能;二、说王宗濋自恃骄贵,不知军事;三、建议召李纲回京,委以重任;四、举荐谙熟兵机的正七品武功大夫吴革,提议破格用人,以吴革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兼守御副使;五、强调绝不能放弃河北与河东,应当下诏收回割地的命令,号召两河民众组织义兵,抵抗金兵。宋钦宗御笔:唐恪罢少宰,改太宰。李纲复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速回京师。仍重用王宗濋,吴革当量才而用。

闰十一月宋钦宗迷信,命王宗濋副都统郭京准备六甲神兵七千杀退金军

闰十一月十三日,宋钦宗召见金使,金使要求国相和皇帝亲临敝寨和谈,宋钦宗不愿亲往,后改要求相前去议,太上皇,皇子,越王与郓王为质,可退兵,候河北、河东两路割地了毕,即送太上皇等归城。宋钦宗亦不与。在攻城战期间宋钦宗曾两次上守城劳军,期望振奋军心。内殿对是死战还是议和,众说云云,宋钦宗也犹豫不绝。

闰十一月二十四日郭京率其新征六甲神兵代替守城军,一开始后被大败,郭京扔下宣化门只身逃跑。攻城金兵冲进并占领宣化门,利用城楼设施对内,与城中军民展开以此门为战略的战斗,死伤无数百姓。秦元、王宗濋 与刘延庆三军数万之众出逃,此时宋钦宗仍以来神兵大胜,后得知城破,悲痛不以。

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景王和李若水出使议和,金军要求河东河北河中割让,并交付犒军金银。第二日宋钦宗亲自出使达成协议。

十二月一日宋钦宗正式在城外上降表。一百万锭和银五百万锭的犒军费。被诱降至金帐,废宋,至此北宋亡。与钦宗出降时康王用勤王之势在相州开元帅府,副元帅汪伯彦,挂名宗泽。并拥兵与开封反方向行军自守。

二月七日王时雍、徐秉哲和范琼将宋徽宗和皇族、后妃等三千多人,或者乘轿,或者乘牛车,或者徒步,陆续押送到金营。至十一日被金军将帅选取女子达一万五千六百多人,皇室女多被瓜分,仍不能凑足犒军费,下令开封府搜刮金银,此间金营每天都有非正常死亡事件。

三月七日金朝对张邦昌行册命礼,国号为楚,以建康府为国都。在时百姓称之为“伪楚”。后于四月四日宣布了自己逊位,请孟太后主持大政。

三月二十八日金军撤离开封,押解宋钦宗金军五月十七日到代州(治今山西代县),六月二日抵达完颜粘罕的大本营,金朝西京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东路国五月一日,就将宋徽宗一行押解北上,於十三日到达燕京析津府,大群宋俘由外城东的迎春门入城,以“亡宋太上皇”的旗帜为导。这两批宋俘于七月才得以团聚。皇室储公,女等被送金朝大都会宁府,除去被抢占的皇室女后,其余被分配到洗衣院当女奴,洗衣院其实是一个变相的妓院。

1161年,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