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罕

南昌起义爆发的全过程
在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严峻形势下,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根据党中央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31日,前委决定8月1日凌晨举行起义。 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南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聂荣臻、周士第在南昌附近的马回岭,将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分部队也拉出来参加起义,于8月2日赶到南昌。 起义胜利后,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邓演达、贺龙、周恩来等25人为委员。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 南昌起义的意义。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 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上内容参考 巴中市政府——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南昌起义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南昌起义的结果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第一次武装反抗的起义。这场起义发生在现在的江西省的省会南昌,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事件和时刻,中国官方特意将起义发生的时间定作 建军节 ,并在起义发生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纪念馆。
意义重大的南昌起义终于发生了,那么它的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南昌起义的结果是失败了。虽然刚开始,南昌起义是 成功 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它却是失败的。虽然很是让人遗憾,但不得不承认它的确是失败的。南昌起义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取得了成功的,不仅成功的消灭了敌人,还十分迅速的占领了整个城市。那个时候,起义的军队大约是两万人。总得来说,这军队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不够跟国民党抗衡。
虽然那个时候共产党经过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因为当时 政治 局势的变化导致了许多革命力量的丧失。而且国民党的军队非常强大,掌控着国家当时巨大多数的 军事 力量,这让共产党非常的难攻克。这场起义虽然在最开始取得了成功,但是这样的成功已经使得国民党非常生气了,并且很重视。不久之后,国民党调动了许多军队开始向南昌进攻。于是,参与起义的军队开始撤离南昌,南昌重新回到了国民党的统治,因此,南昌起义的结果是失败的。
南昌起义的结果虽然让人遗憾,但是这场起义本身所带有意义却永远不会改变,它虽败犹荣。
南昌起义和武昌起义的联系
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这两场起义在 历史 上并没有什么联系,甚至连时间也是相差甚远,但是若是说真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两场起义都是中国内部的斗争。
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的时间分别是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和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
首先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组织发起的反抗,在起义中的领导人有周恩来、谭平山、刘伯承等共产党人领导。南昌起义的原因是因为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蒋介石的不合作,所谓的“宁汉分裂”,而这种影响也在持续扩大;甚至从四月起南京政府开始大量的逮捕共产党人进行处决,而武汉的国民党也 决定 开始“清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南昌起义爆发;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势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而武昌起义是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在湖北武昌发动的起义,起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路运动,因为清政府擅自将铁路归国所有并且将铁路擅自卖给将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而激起民愤,众多人民开始上街请愿反抗。但是四川总督却将保路同志会的代表罗纶等抓了起来,甚至强杀了上百的请愿百姓,武昌起义也因此打响了第一枪。
可以说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在本质上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南昌起义的背景
南昌起义是发生于近代中国的一次起义,人们也叫它“八一南昌起义”,因为这次起义是在八月一日爆发的。那么南昌起义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场起义呢?
总得来说,南昌起义背景是很复杂的。在这场起义发生的一年前,共产党本来是和国民党一起联合对嚣张的军阀开始作战的。后来,国民党的第一人孙中山突然生病离世。这让党派的内部局面变得很混乱,党内的两个人蒋介石和汪精卫开始了争夺权力的战争。因为政府其实是有两个的,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南京,权力的分裂导致了党派内部的不和谐。
这个时候,两人一心开始权力的追逐,为了更好的掌握权力,汪精卫最先开始叛变了。他杀害了非常多的共产党的党员,当初为了保证两个党派之间的合作,几乎所有的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因此在汪精卫反叛之后,造成了共产党党内非常大的损失。几乎是同时期,蒋介石也开始了叛变,他驱使军队将大量的共产党员驱除出党外。两个党派之间合作的破裂,对共产党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为了对国民党的反抗进行反抗,把控国家的局势,共产党的领导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应运而生。
以上,就是南昌起义背景的分析。虽然说南昌起义背景比较复杂,但是就分析来看,当时之所以发生南昌起义的主要原因依旧是社会动荡。
猜你喜欢:
1. 八一建军节90周年宣传标语
2. 2017年建军节多少周年
3. 建军90周年征文800字
聂鹤亭的大事年表
1905年出生安徽省阜阳县南乡(今属阜南县)。7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生活所迫辍学务农。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参谋长聂鹤亭1919年进阜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1921年秋考入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毕业后任中学体育教员。1924年秋到江西一军事学院学习半年。1925年五卅惨案后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任青年救国团队长。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六连排长。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安庆从事地下活动。11月组织武装暴动,响应北伐军。1927年春回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出征河南。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六连连长,随起义军南下作战。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春任中共东江特委教导营营长。后被派到安徽,在中共皖北特委阜阳临时县委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秋被派到江西,任红四军军部参谋。1930年10月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副团长,同年任团长。1931年春至10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团长。1931年10月至11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参谋长。同年至1932年任红四军参谋长、第十一师参谋长。1933年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同年秋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代参谋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同年10月至1935年2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代理参谋长。1935年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科科长。同年11月至1936年5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局长。聂鹤亭率部从苏南东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时期1936年1月任红一军团作战科科长。同年春至10月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同年6月至12月任参谋长。参加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的组织指挥。1937年1月任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四大队大队长兼第九队队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同年8月至1939年11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参谋部部长。曾调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冬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39年8月至1940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1942年春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司令员、中共松江军区委员会副书记,中共松江省工委委员、松江省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哈尔滨市委委员。1946年1月至4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司令员、中共松江军区委员会副书记。同年4月至6月、1947年2月至8月兼任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司令员。1946年6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长。1947年8月至1948年7月任辽吉军区司令员。聂鹤亭在工程兵共青团第一届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向立功人员颁奖1948年7月至8月任辽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3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副参谋长。参加辽沈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1950年9月至1958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副司令员,1950年10月至11月任装甲兵党委委员,同年11月至1959年7月任常务委员。1951年1月率部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1年4月至1965年12月任工程兵副司令员。曾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56年1月25日被补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1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
聂鹤亭的社会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聂鹤亭被中央军委调至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 在《罗荣桓传》中有这么一段:“有一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干部,历任重要职务,但在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上屡有失当,进城以后,又犯有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错误。罗荣桓曾经亲自找他谈话,批评了他的严重错误,严肃地警告他,如果不改,就要给他以严厉处分。但在评定他的军衔时,罗荣桓全面分析了这位干部的功过,还是主张授予他中将军衔” 。 这里说的就是聂鹤亭。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被授予中将只有唐天际、彭明治、聂鹤亭、赵镕、谭甫仁、谭家述等六人。中聂鹤亭的中将军衔是在1956年1月25日补授的,距55年9月28日我军第一次授衔仅4个月。至于说他的生活作风问题, 据林彪的秘书吴欣峰写到:装甲兵副司令聂鹤亭中将,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中对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表示不满。他说:“在 井冈山时期,我和林彪在一个连队 。那时,连队分大排、小排,我是大排排长,林是小排排长。 连长不在时,我可以代替连长。 林彪这个人心术不正,在东北时,他只管作战,整天在房子里,麻烦的事都推给别人。军队工作有罗政委和谭政、刘亚楼,地方工作有高(岗)、陈(云)等。 但功劳都记在他名下,缺点错误都是别人的。他老婆整天不工作,拨弄是非,和二毛子(苏联)男女混在一起。当时在哈尔滨,我们有些高级干部找二毛子姑娘结婚,我也找了一个,却遭到林彪的不公正处理。我至今有意见! ”聂鹤亭对牺牲的战友、烈士的亲属却十分慷慨。建国初期,他与一位参加过吴山庙暴动的烈士亲属取得了联系。尽管那位烈士的亲属没有提出什么困难,聂鹤亭还是从此定期寄钱补助他家的生活。上世纪50年代,聂鹤亭曾在出差时顺路去过一次安徽老家。他在阜阳辗转找到参加广州起义牺牲的张子珍烈士家,张子珍的父母、妻儿难抑悲伤,全家人一起痛哭。聂鹤亭忍住热泪,解开自己的衣服,露出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负伤留下的伤疤,动情地说:“干革命是有牺牲的,我也是九死一生。子珍虽然牺牲,但他是你们全家的光荣。”也是这一次,聂鹤亭在阜南找到了周传业、周传鼎烈士的亲属。周传业、周传鼎是兄弟俩,1928年聂鹤亭曾与他们一道重组中共安徽阜阳临时县委,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后来,周氏兄弟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于安庆。聂鹤亭来到周家,深切地慰问了两位烈士的亲人。回到北京后,聂鹤亭多次将自己的薪金寄给烈士们的亲属,聂鹤亭当时的月薪,也不过300多元。除经济上的资助以外,聂鹤亭还在思想上关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给他们写信。1951年7月9日,他在给张子珍烈士子女的信中写道:“我在信上看到你们的进步,这样你们就不愧为一个烈士子女的光荣称号……党对任何一个革命后代特别是烈属子女都是很关心他们的发展与进步的。但主要的还是靠他们的主观努力,与他们的革命性与进取心,因此我是十分热望你们能够做一个真正革命的儿女。”1971年3月,聂鹤亭在“文革”的动乱中逝世。多年以后,得到过他关照的烈士亲属们仍然深深地怀念着这位老将军。
黄埔军校校长是谁?
问题一: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是孙中山还是蒋介石? 蒋介石。
1923年1月,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并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
问题二:黄埔军校的历任校长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蒋介石委员长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关麟征中将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张耀明中将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罗友伦“中将”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谢肇齐“中将”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徐汝诚“中将”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艾“中将”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张立夫“中将”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林初耀“中将”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秦祖熙“中将”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言百谦“中将”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许历农“中将”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朱致远“中将”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卢光义“中将”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黄幸强“中将”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黄耀羽“中将”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汤元普“中将”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胡家麒“中将”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杨德智“中将”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马登鹤“中将”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童兆阳“中将”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丁渝洲“中将”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张岳衡“中将”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杨国强“中将”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王根林“中将”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贾辅义“中将”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陈良沛“少将”(降为少将缺)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全子瑞“少将”
问题三:黄埔军校的创立者是谁?校长是谁?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 *** 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首任校长:蒋介石
问题四: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谁 蒋介石为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并兼粤军参谋长, 而孙中山则出任校总理
问题五:第一任黄浦军校校长是谁 首任校长蒋中正(蒋介石)【任期】民国13年5月至36年10月【籍贯】浙江省奉化县
问题六:广州黄埔军校现任校长是谁 黄埔军校现在就没有所谓校长一职,黄埔军校已经作为一个景点,何来校长一说。
问题七:蒋介石为什么能当上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与黄埔军校
蒋介石为何能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刘翠英认为,蒋对孙“表现得很忠诚,又学过军事,有一定才能,当时只有30出头,可说年轻有为,因此就得到孙中山的充分信任。”虞宝棠指出,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造成了这一历史的必然”。首先是 *** 内缺乏军事人才,其次是蒋介石“毛遂自荐”,要求出使苏俄,从而促使孙中山做出了这一决定。丘挺、郭晓春则指出:“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又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对蒋介石的黄埔治军思想与实践,学者也进行了探讨。季云飞指出:“蒋介石此时期治军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治军思想,兼容苏俄红军的治军原则”,其主要体现在“分别编制,勤以训练,厚以教养,严以军纪,指导之以主义及政治观念”五个方面。韩胜朝认为,蒋介石的治军思想“从客观效果上讲,对军校及军中良好作风的形成,对军队政治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他又利用他的特殊职位极力推行曾国藩、胡林翼那套封建主义、旧式军阀思想与方法”。
问题八:中华民国三十六年黄埔军校校长是谁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名誉校长是蒋介石先生。实际的是关麟征将军。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1924年-1947年),1947年改任名誉校长。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1947年-1949年10月),关校长曾任52军军长、九集团军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军衔中将。出身黄埔军校一期。已病逝于香港。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1948年10月-1949年12月),地址四川成都。张校长出身黄埔军校一期、高教班9期。曾任52军军长,38军长,首都卫戍总司令。军衔中将。1972年10月病逝于台 *** 中市。
问题九:黄浦军校最早的校长是谁?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 *** 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 *** 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蒋介石为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并兼粤军参谋长, 而孙中山则出任校总理,第二任是关麟徵
《写作力好文章的技巧、戒律与套路》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写作力》(高语罕)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MSjhnviTauMASdLQEOb8A 提取码: htw6 书名:写作力 作者:高语罕 豆瓣评分:6.5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 页数:312 内容简介: 《写作力》是一本向普通读者介绍如何学习文章写作及提高写作能力的书。本书以作者在上海平民女校的讲稿为基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概述了文章写作中应注意的一般问题,如怎样选题、文章写作的禁忌、文章的美感、文章的精神和结构等;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叙述文、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的具体写法。 作者简介: 高语罕,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育的先行者。曾留学于早稻田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掌握多门外语,后任教北京大学。一度以撰文为生,精于文章写作之道。先后出版过《白话书信》《尝试集》等。发表于报刊的多篇文章风靡海内,出版的《白话书信》再版达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