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ka

寨卡病毒病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以蚊虫为传播途径传播的病毒,这种病毒会对皮肤、肌肉、神经、关节等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危害极大,这种病毒目前没有有效预防疫苗,截止到2016年2月17日已蔓延至34个国家,在2016年5月15日,我国的北京、广东两地先后报告两期寨卡病毒感染案列,这两名感染者都是从疫情区回国者。病毒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难道要对病毒一无所知吗?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寨卡病毒。1、传播方式寨卡病毒主要是通过携带这种病毒的蚊虫、虱子等虫类叮咬传播,以蚊虫传播为主要途径。而且一旦感染了这种病毒,与其他人接触的时候,也会感染这种病毒,所以这种病毒一旦爆发,传播十分迅速。2、预防方法这种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所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病毒是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蚊虫与人体接触,做好蚊虫隔离工作和消灭工作,清理容易滋生蚊子的缓解,来减少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无论什么人一旦出现了这种病毒的病症,需要立即前往当地医院进行隔离防治工作,以免病毒感染,这种病毒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需要尽早治疗。3、症状表现这种病毒潜伏期不明,如果发作后症状较轻,在2-7天会自动痊愈,但是大多情况无法自愈,主要表现的轻微症状有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肌肉酸痛、头痛、眼眶铜、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这种病毒还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的并发症,症状根据病情而定。这种疾病对婴幼儿危害极大,会导致幼儿先天发育畸形,以小头畸形居多。4、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疾病,退热可以采用乙酰氨基酚,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具体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所以一旦发现感染,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
寨卡病毒是什么
1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2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3 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但是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其症状较为温和,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并且病不多见。然而如果孕妇感染后,可造成新生儿人出现小头症。 4 塞卡病毒对新生儿的危害 寨卡病毒虽然对成人危害不大,然而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塞卡病毒后,病毒会感染孕妇后,可能会导致胎盘感染,并进一步可导致胎儿畸形和脑损伤。其产下的新生儿会出现小头症状,患有该病的婴儿头部会比一般正常大小略小,婴儿脑部也有可能出现发育不完全的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甚至还会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