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阿巴达

凯尔特人队球员名单
凯尔特人队球员名单
提示:

凯尔特人队球员名单

2021-2022赛季凯尔特人队阵容(截止于2022年5月): 阿隆·内史密斯 后卫-前锋 杰森·塔图姆 前锋-后卫 格兰特·威廉姆斯 前锋 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 中锋-前锋 杰伦·布朗 后卫-前锋 德里克·怀特 后卫 布罗德里克·托马斯 后卫 朱万·摩根 前锋 尼克·斯陶斯卡斯 后卫 马库斯·斯马特 后卫 佩顿·普里查德 后卫 丹尼尔·泰斯 前锋-中锋 卢克·科内特 中锋-前锋 马特·莱安 前锋 马利克·菲茨 前锋 萨姆·豪泽 前锋 艾尔·霍福德 中锋-前锋 教练组: 艾米·乌卡度(Ime Udoka) 主教练 (Head Coach) 威尔·哈代 (Will Hardy) 助理教练 (Assistant Coach) 达蒙·斯塔德迈尔 (Damon Stoudamire) 助理教练 (Assistant Coach) 本·沙利文(Ben Sullivan) 助理教练 (Assistant Coach) 乔·马祖拉(Joe Mazzulla) 助理教练 (Assistant Coach) 阿隆·迈尔斯(Aaron Miles) 助理教练 (Assistant Coach) 托尼·多宾斯(Tony Dobbins) 助理教练 (Assistant Coach) 埃文·布拉德斯(Evan Bradds) 球员发展教练 (Player Enhancement Staff) 加勒特·杰克逊(Garrett Jackson) 球员发展教练 (Player Enhancement Staff) DJ·麦克利(DJ MacLeay) 球员发展教练 (Player Enhancement Staff) 史蒂夫·钱昂(Steve Tchiengang) 球员发展教练 (Player Enhancement Staff) 马特·雷诺兹(Matt Reynolds) 教练特别助理(Special Assistant to Head Coach)

凯尔特人队球员名单
提示:

凯尔特人队球员名单

凯尔特人队球员阵容名单如下: 1、艾尔-霍福德; 2、杰伦-布朗; 3、丹尼斯-施罗德; 4、马库斯-斯马特; 5、约什-理查德森; 6、杰森-塔图姆; 7、特里斯坦-汤普森; 8、伊内斯-坎特; 9、克里斯-邓恩; 10、罗密欧-兰福德; 11、阿龙-内史密斯; 12、格兰特-威廉姆斯; 13、佩顿-普里查德; 14、罗伯特-威廉姆斯; 15、卢克-克奈特; 16、卡森-爱德华兹; 17、布鲁诺-费尔南多; 18、特里蒙特-沃特斯; 19、塔科-法尔; 20、贾巴里-帕克。 凯尔特人队简介 波士顿凯尔特人队(Boston Celtics)是一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职业篮球队,1947年成立,1949年成为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创始球队之一,现为东部联盟的大西洋赛区参赛球队。 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历史上17次荣获NBA总冠军(1957、1959-1966、1968-1969、1974、1976、1981、1984、1986、2008),是夺冠次数最多的NBA球队之一。其中,1957-1969年在“红衣主教”奥尔巴赫的运作下,凯尔特人队星光璀璨,培养出“指环王”比尔·拉塞尔、“控卫鼻祖”鲍勃·库西等众多球星,获得了11次总冠军,其间包括空前绝后的八连冠。 70年代约翰·哈夫利切克、戴夫·考恩斯、乔·乔·怀特带队两夺总冠军。80年代拉里·伯德、麦克海尔、罗伯特·帕里什带队三夺总冠军。2008年保罗·皮尔斯、凯文·加内特、雷·阿伦带队夺得队史第17个NBA总冠军。

《十日谈》阅读心得
提示:

《十日谈》阅读心得

2021年12月25日星期六


乔万尼·薄伽丘(1313年--1375年12月21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 义作家。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阅读这本书,有几点心得。

一是构思巧妙。这本书的源头从这里开始:1348年,欧洲中世纪,一场可怕的瘟疫爆发了。繁华的佛罗伦斯丧钟乱鸣,尸体纵横,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处呈现着触目惊心恐怖景象,世界末日仿佛已经来到了……卜伽丘在《十日谈》里,一开头就以大手笔通过许多给人以真实感的细节,描绘出这样一幅阴暗的画面。小说就在这一片悲惨的气氛中开始。在这场浩劫中,有10个男女青年侥幸活了下来,他们相约一起逃出城外来到小山上的一个别墅里,约定每人每天轮着讲一个故事,作为消遣,住了十多天,一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本书就是他们讲的一百个故事的集结。

二是人物丰富。在这本书的一百个故事中,人间百态、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进入了作者的创作视野,有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梳羊毛女工、高利贷者、贩夫走卒等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从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还是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在作品中反映了这样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尤其是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总是关心人的命运——人们怎样摆脱封建教会的精神枷锁而掌握自己的命运。让大家睁眼看清楚了社会的黑幕,那些披着神圣外衣的天主教神父正在暗地里干些什么害人的勾当。

三是勇于斗争。不容怀疑地统治了西欧近一千年的天主教会的权威,第一次在文艺领域内遭受到了这样严重的挑战,所以有人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正是以《十日谈》的嘹亮的号角声揭开了序幕的。卜伽丘的确意识到,掌握在他手里的这支笔就是得力的斗争工具,他也意识到《十日谈》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搏。在他的这本书还不曾写满三分之一的时候,就招来了反动派的诱劝、威胁、辱骂,他们不断围攻,要他把笔搁下来。“那一阵阵的无情狂风,刮得我天昏地黑,刮得我站不住脚跟——那尖刻的毒牙把我咬得遍体鳞伤。”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他的任务是挑战、是呐喊、是摧毁、是冲锋陷阵,他坚持到底,终于用几年的功夫完成了这部杰作。

四是人文情怀。阅读了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前几个故事,全都是对当时炙手可热的天主教会的讽刺和揭露,一篇故事就是一篇挑战书,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力量,代表了他整个作品以至于一个时代的批判精神。所以说是《十日谈》是一副非常有战斗性的作品,同时在这些故事中也充满了一个人文主义者温暖的人情味儿,他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对女性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他说“我天生是个多情种子、护花使者,从我小时候懂事起就立志要把整个心灵献给你们。”所以在这本书中,他对于妇女显示了可贵的同情和尊重,在这本书一开始的“序”中就声明,这部作品是为妇女而写作,是献给整天守在闺房的小天地内的妇女的。对于妇女的崇拜,和用他的笔跟封建势力作战到底的决心,在他心目中几乎成了同一回事,所以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故事都是赞扬妇女的善良、深情、机智。尤其是在“绮思梦达的爱情”中女主人公不仅情深如海,坚强勇敢,而且还善于思考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后来莎士比亚晚期的喜剧《辛白林》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的。

当然这本书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他时代的局限性,在他的身上既有战斗的一面也有妥协落后的一面,所以在这些故事当中既有吹响反封建号角的战斗篇幅,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封建说教味很浓厚的东西,在故事当中所达到的思想境界有高有低,我看到这本书是一个矛盾体,新旧杂陈,充分反映了它是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产物。这本书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尽管随着历史的进展,他的思想光芒已经日趋黯淡,但是在六个世纪以前,正当欧洲天主教会气焰万丈的时候,敢于以笔做武器,针对反动势力投出可贵的第一枪,刺破了永恒的天国的梦幻,怀着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宣扬幸福在人间——这样一位旗帜鲜明的战士,是何等值得敬佩。

这本书通俗晓白,每则故事的篇幅就是2000字到3000字,可是有识之士却给了这本书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比但丁的《神曲》更近了一步——《神曲》还是以神为中心,《十日谈》却以人为中心。所以有人说,欧洲文艺复兴的大幕,就是由卜伽丘的《十日谈》拉开的。

读《十日谈》有感
提示:

读《十日谈》有感

      有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茅盾称其为“人生的百面图”,意大利评论家桑克提斯将其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它就是欧洲史上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品——《十日谈》。它集中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反映出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时代精神,同时,也被誉为“划一时代的纪念碑”。




    《十日谈》中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本书散发人性自由之光。




      《十日谈》思想内容中有这样一条:歌颂伟大的爱情,反对禁欲主义。它给了人信任爱情的勇气和决心。不仅说明爱和欲望一脉相成不可分割,更是歌颂了爱情的伟大力量。在这种力量下,男女匍匐称臣,教人征服天下,也叫人坠入地狱。然而只要是为了爱情,这一切便都是正当的。当然,这不是在鼓吹人们以爱情为借口去作奸犯科,正如薄伽丘所言,“这些故事也跟天下任何事物一样,能够使人受害,也能够使人得益,这完全要看听故事的人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态度。





      正如谁都知道,火的用处极大,人类不能一天没有火;可是火有时也会烧毁房子,村子,以至城市,难道我们因此就怪火不好吗?讲到武器,也是这样,我们要想安居乐业过日子,就必须用刀用枪来保障;可是刀枪往往也能杀害人,这不是刀枪不好,而只能怪坏人借了刀枪来横行不法。”;恰恰相反,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是成书的十三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对于爱情和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压抑。我们贬低爱情的价值,似乎为了一个人痴狂是一件不理性的、孩子气的、不负责任的事。如果你为了一个人茶不思饭不想日益消瘦,甚至有人会让你去看看医生,并嘲笑你是个多么软弱的人。不仅是当年的意大利,现在的我们,也是多么需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十日谈》!




      书里写的很好的还有另一方面:既讽刺和批判封建礼教,又歌颂并赞扬圣洁的行为。

      封建礼教的道德要求,很多时候是束缚人的枷锁,但是扬弃之后,道德应该还在,反封建不是提倡享乐主义。其实如果我们全面否定现有的道德,并不会使我们感到自由,或许我们会感到,那仍旧是一种束缚。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它。

      总而言之,《十日谈》是薄迦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其中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