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主人公是谁

不耻下问出自于哪里?
不耻下问出自于《论语·公冶长》。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不耻下问的主人公是谁
不耻下问的主人公是 孔圉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一定要好学多问。 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不耻下问的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国君为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答道:“孔圉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成语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国君为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答道:“孔圉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国君为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答道:“孔圉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成语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成语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急求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姓名
投笔从戎(班超)慷慨悲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横槊赋诗(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洛阳纸贵(张衡)
闻鸡起舞(祖逖)画龙点睛(张僧繇)
(1) 一字千金〔 吕不韦〕
(2) 一饭千金〔 韩信 ]
(3) 二碑纪功〔 杜预 〕
(4) 三顾茅庐〔刘备 〕
(5) 四面楚歌〔 项羽 〕
(6) 五月飞霜〔 邹衍 〕
(7) 七步成诗〔 曹植 〕
(8) 八斗之才〔 曹植 〕
(9) 千金买骨〔 郭隗 〕
(10) 入木三分〔王羲之 〕
(11) 马革裹尸〔马援 〕
(12) 不贪为宝〔子罕 〕
(13) 约法三章〔刘邦 〕
(14) 司马青衫〔白居易 〕
(15) 闻鸡起舞〔祖逖 〕
(16) 投笔从戎〔班超 〕
(17) 指鹿为马〔赵高 〕
(18)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19) 请君入瓮〔周兴 〕
(20)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21)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22) 凿壁偷光〔匡衡 〕
(23)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24) 孺子可教〔张良 〕
(25) 鞠躬尽瘁〔诸葛亮 〕
(26) 王前士后〔齐宣王、颜?〕
(27)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8) 东山再起〔谢安 〕
(29) 乐不思蜀〔刘禅 〕
(30) 纸上谈兵〔赵括 〕
(31) 卧薪尝胆〔勾践 〕
(32) 老当益壮〔马援 〕
(33) 多多益善〔韩信 〕
(34) 洛阳纸贵〔左思 〕
(35) 乐彘教子〔曾子 〕
(36) 沆瀣一气〔崔沆、淮瀣〕
(37) 退避三舍〔重耳 〕
(38) 金屋藏娇〔刘彻 〕
(39) 讳疾忌医〔蔡桓公 〕
(40) 焚书坑儒〔秦始皇 〕
(41) 望梅止渴〔曹操 〕
(42) 江朗才尽〔江淹 〕
(43) 负荆请罪〔廉颇 〕
(44) 图穷匕见〔荆轲 〕
(45)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46) 完璧归赵〔蔺相如 〕
(47)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48) 燕瘦环肥〔赵飞燕、杨玉〕
(49) 一饭三遗矢〔廉颇 〕
(50) 无面见江东父老〔项羽〕
篝火狐鸣——陈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
凿壁偷光——匡衡
图穷匕见——荆轲
破釜沉舟——项羽
请君入翁(瓮)——来俊臣
江郎才尽——江淹
乐不思蜀——刘禅
煮豆燃萁——曹植
纸上谈兵——赵括
再衰三竭——曹刿
木牛流马——孔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投笔从戎——班超
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
投鞭断流——谢安
退避三舍——晋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坚
完璧归赵——蔺相如
暗渡陈仓——韩信
拔山扛鼎——项羽
悬梁刺股——苏秦
罄竹难书——隋炀帝
怒发冲冠——岳飞
毛遂自荐—— 毛遂
老骥伏枥——曹操
口蜜腹剑——李林甫
鞠躬尽瘁——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七步之才——曹植
洛阳纸贵—— 左思
韦编三绝——孔子
多多益善——韩信
焚书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汉武帝
梦笔生花——李白
老马识途——管仲
一鼓作气——曹刿
不耻下问的同义词有哪些
【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以下是我收集整理关于该词的 同义词 以及 造句 ,希望对你有用! 不耻下问的同义词: 不矜不伐 谦虚谨慎 功成不居 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不耻下问造句: 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三、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六、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七、不耻下问,知错则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谓之文也。 九、要当一个好干部,必须深入群众不耻下问。 十、中国人尽避自信,但是并不自封自闭,能够不耻下问而师夷。 十一、不耻下问,学识才会加深,因此肯去寻找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十二、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十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