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雪山一支蒿

雪山一支蒿的主要成份
雪山一支蒿的主要成份
提示:

雪山一支蒿的主要成份

乌头碱:英文名 Aconitine别名:附子精分子式:C34H47NO11分子量:645.74CAS 登录号:302-27-2EINECS 登录号:206-121-7一种二萜生物碱。存在于乌头属欧乌头、川乌、北草乌和华乌头等多种植物中。 无色透明晶体熔点204℃,比旋光度+19°(氯仿)。溶于氯仿、苯、乙醇等。乌头碱为酯类化合物,易水解失去一分子乙酸,毒性即降低,进一步水解除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乌头胺,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1/4000。中药附子(乌头的侧根)经过炮制能降低毒性,可能与乌头碱被水解后毒性降低的性质有关。乌头碱对各种神经痛和痛风有镇痛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太大,早已不作临床用药。中医和民间广泛用各种草乌来散热止痛,治疗风湿顽痹,由于草乌中多含有乌头碱,使用时必须注意。乌头碱中毒剂量(口服)0.2毫克,致死量2.5毫克。中医用绿豆或金银花解毒。

雪上一枝蒿
提示:

雪上一枝蒿

母亲连日来腿部关节疼痛,用尽各种方式及药物皆不见效,不想一日弟媳发信息过来,推荐一外涂药物,名为“雪上一枝蒿”。初闻其名,让人顿生疑窦,一药品而已,何来如此诗意的名字?而再诗意也不过“一蒿”罢了!

后经查阅,乃源于云南的一味野生药材,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功效,在四川一带被人们所熟知,而并非我所熟识的北方蒿草。然对其名来历终不得解。

北方的蒿草,在农人眼里再低贱不过的了,沟渠、崖边、麦田,路旁处处可见其身影。它们虽长相有所不同,却同为蒿草。

其中有一种甚为烦人,只因其常常长在农田中,人们称它为“麦蒿”。春季麦苗拔节时,它也精力旺盛地向上生长,竟比那麦苗还高,细细一茎绿,稀稀疏疏地分散一茎绿绒般的叶子,成熟时那茎顶则开出一圈如伞盖般的鹅黄小花,只是那花并无什么异样香气。因它与麦苗颜色有异且长得比麦苗高,这使得它很好辨认,农人只需捏着它的茎,轻轻一提,便连根拔起。虽说很好根除,但它的数量却极多,一簇一簇如山般延绵起伏在麦田中,引得农人一边拔一边谩骂。只是农人们并不知道,这种可恶的蒿草在孩子眼中却极为宝贝。将这些蒿草折去根须,整理出一小束,扭几扭,盘在一起,将接头处捆扎紧,一顶简易的草帽就做好了。爱美的女孩子还会采些野花错落有致地插在“帽子”上。或是编成小花篮,总之在孩子们手中那看似无用的“麦蒿”总能玩出新的花样,也给那清苦的童年增添了几分趣味。

还有一种是青蒿,每逢夏季则长势极盛,那蓬蓬森绿的叶片松软异常,枝干分出数个,长得郁郁葱葱,如一棵棵小松树一般。奶奶活着时,经常打发我采摘其叶片,那一片片叶子跟文竹的叶子形似,可要比文竹叶子密实许多,我只需摘几片就够奶奶垫鞋用了。我曾好奇地问奶奶做什么要用这垫鞋,不怕把袜子染绿吗?奶奶告诉我,这草若垫鞋里面,夏季她的脚不闷热不说,走路长了也不硌脚,就连脚上的老茧也很少生。真是没想到这青蒿竟有如此妙用。

可是现在奶奶早已不用这种叶子了,我也遗忘了好久。不想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屠呦呦的报道时,方才了解到那不起眼的青蒿还能医治病患,这又让我对蒿草陡增敬意。

说起这敬意,想必我的父亲也曾怀有过得吧!这源于那次保护碾麦场事件。

那年我家分得几分碾麦场,只是这碾麦场的一面紧贴着土崖,由于那年雨水充足,崖边上的蒿草长得极为迅猛,以至于短短几天,掩去了少半个麦场。父亲先是很气愤,他狠狠地用铁叉将蒿草向崖下推搡了一气。不想那蒿草虽倾斜向下,根却不断。一场雨后,父亲发现麦场靠崖处坍塌了好一大块。待及去查原因时,竟然是那些倒伏的蒿草将泥土也带了下去,父亲有后悔自己当时的鲁莽,只好默默地将那里填平。等到蒿草再次长上来时,父亲再也没有去触碰过。那几年我们的碾麦场由于蒿草的固守,也再未曾被雨水冲毁过。到是那些将蒿草根除干净的人家,被雨水冲毁麦场的事情则时有发生。

到了冬季时,万物皆休,蒿草也不例外。此时的蒿草已经干枯。大雪初晴时,便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境,用“雪上一枝蒿”来形容再为贴切不过得了。那景致,虽无“宝琴立雪”般惊艳,也无雪松傲然于雪中的伟岸。只是寥寥几茎,依依斜斜相交错,挺疏疏几叶,枯黄着,迎着寒风矗立在雪中,却自有一番风骨于其中。这也让我豁然醒悟,“雪上一枝蒿”生长于高海拔地区,被雪覆盖也就再所难免了,而因此得名也未可知。

现在想来,无论是南方的“雪上一支蒿”,还是我们北方的蒿草,它们虽同为植物,却并非无情之物,都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为我们人类服务着,而作为人的我们又将该如何呵?

雪上一枝蒿简介
提示:

雪上一枝蒿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雪上一枝蒿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化学成份 2.8 雪上一枝蒿的药理作用 2.9 毒性 2.10 炮制 2.11 性味 2.12 功能主治 2.13 雪上一枝蒿的用法用量 2.14 注意 2.15 附方 2.16 雪上一枝蒿的临床应用 2.17 备注 2.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雪上一枝蒿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雪上一枝蒿的中成药 1 拼音 xuě shàng yī zhī hāo 2 《*辞典》:雪上一枝蒿 2.1 出处 《科学的民间药草》 2.2 拼音名 Xuě Shànɡ Yì Zhī Hāo 2.3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等的块根。夏末秋初挖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装麻袋内撞击之,使外表光滑。放干燥处,防潮湿及虫蛀。 2.4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块根直立,纺锤状圆柱形,长5~8厘米,外皮棕黄色。茎直立,疏生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掌状3深裂、裂片又2~9深裂,再作深浅不等的细裂,最终小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两面几无毛。茎下部叶具长柄,开花时枯萎,中部以上叶较密集,有短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袖被反曲短柔毛;花萼片5,蓝紫色,花瓣状,上萼片膨大呈帽状,高约2.5厘米;花瓣一对,有长爪,距短;雄蕊多数,不等长,花丝疏生短毛;子房3~5个,密被直而伸展的黄色长柔毛。蓇葖果3~5个,种子多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5 生境分布 多生于高山草地、山坡及疏林下。分布云南、四川。产云南、四川。 2.6 性状 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直径约0.5~1.7厘米,长达5~8厘米以上。外表呈黑褐色或黄棕色,饱满,皱纹微细,亦有较显明者,以纵皱为多,常有侧根的断痕,偶有分枝者。质坚脆易断,断面略呈圆形,现粉白色。栓皮菲薄,皮部较宽,木部及髓部约占直径1/3,形成层附近色较深,呈黑褐色圈。气微弱,味辛辣而麻。以皮色黑褐、心白、粉质、有黑圈、饱满、光滑者为佳。 2.7 化学成份 云南昭通产雪上一枝蒿的块根含有6种生物堿:乌头堿、次乌头堿以及一枝蒿乙素、戊素和己素。 云南东川产雪上一枝蒿的块根分得5种生物堿:一枝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和庚素。 2.8 药理作用 雪上一枝蒿甲、乙、丙及丁堿的盐对小白鼠表现镇痛作用,有人用雪上一枝蒿甲堿通过热板法实验,其镇痛指数仅为吗啡的1/11,其镇痛效能很不理想。雪上一枝蒿对蛙心有近似洋地黄样作用,其所产生之心功能障碍,阿托品及奎宁可制止之,中毒时表现副交感神经兴奋之症状。 铁棒锤对小鼠毒性甚大,用100%煎剂灌胃,其致死量相当于生药0.08~0.3克/10克体重。小鼠对20%铁棒锤药饵与正常食物无分辨能力,故可试用于毒鼠。 2.9 毒性 本品有剧毒,毒性反应在用药后0.5~3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轻者嗜睡,口腔灼热感,分泌物增多;重者全身发麻,发软,发冷,发胀,喉部不适,恶心呕吐,流涎,头昏眼花,心悸烦躁,腹痛有便意;重笃者昏倒肢冷,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或抽搐昏迷,心电图显示频发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曾有服药后仅2小时出观中毒死亡的先例,故用之宜慎。解救方法:根据一般临床经验,认为阿托品、普鲁卡因酰胺及奎尼丁是较有效的对抗剂,用之及时,可以获效。此外,民间亦用竹笋、竹根、竹子、芫荽、防风、茶叶、甘草等作为解毒剂,任选2~3种各5钱,水煎服;或猪油、红糖、蜂蜜任选一种煮稀饭吃,可酌情试用。 2.10 炮制 用清水浸漂7日,每日换水2次,待中心软透后切片,置蒸笼内蒸2~3小时,取出晒干。再用热猪油拌和炒透入药,或将湿纸包裹,置炭火旁煨透,去纸,浸童便中一昼夜,取出,漂净晒干。 2.11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苦麻,温,大毒。" 2.12 功能主治 消炎止痛,祛风除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牙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2.13 雪上一枝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2~4厘;或浸酒。外用:酒磨敷。 2.14 注意 有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牛羊肉。 2.15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牙痛:雪上一枝蒿0.25分(如米粒大)吞服。(《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雪上一枝蒿五钱,泡酒一斤,十天后外擦,禁内服。(《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牙髓炎(无痛去髓):用雪上一枝蒿酒精提取物(制法:取雪上一枝蒿块根研粉,浸于无水酒精中,24小时后过滤,将滤液蒸去酒精,得棕褐色胶状物)1克,雪上一枝蒿粉0.5克,蟾酥细粉1克,羊毛脂0.8克,共置于乳钵内充分调匀,研成软膏状,即为牙髓失活剂。在原有的穿髓孔处封入米粒大的药剂,1~2天后观察牙髓失活效果,行无痛去髓术。(《全展选编·口腔疾病》) 2.16 雪上一枝蒿的临床应用 止痛:雪上一枝蒿块根可用于神经痛、风湿痛、跌打损伤及牙痛、术后疼痛、晚期肿瘤疼痛等。常用白酒浸泡内服或局部涂布,或直接将块根研粉内服;口服每月总量不得超过150毫克。或以本品制成注射液,成人每次肌注10~25毫克(儿童3~5毫克),每日1~2次。曾用注射液治疗72人次,59例有效,其中创伤及术后疼痛者36例,全部在用药后15~20分钟显效,药效可持续12~36小时。 2.17 备注 前种植物的下列两个变种,在四川和云南同作雪上一枝蒿使用。 ①疏花短柄乌头,主要区别在花序上有伸展的短柔毛。分布四川、云南。 ②伏毛短柄乌头,主要区别在于房上被弯曲而紧贴的白色短柔毛。分布四川。 此外,同属植物皱叶乌头在云南昆明称雪上一枝蒿;铁棒锤及伏毛铁棒锤在四川、青海、宁夏等地亦称雪上一枝蒿,参见"铁棒锤"条。 2.1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雪上一枝蒿的方剂 雪上一枝蒿总堿注射液 上浓缩至约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雪上一枝蒿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 雪上一枝蒿片 an标准编号WS3B222596本品为雪上一枝蒿制成的片。制法取雪上一枝蒿50g,粉碎成细粉... 雪上一枝蒿总生物堿质量标准 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标准编号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雪上一枝蒿AconitumbrachypodumDie... 三七伤药片 准。组成为三七52.5g、制草乌52.5g、雪上一枝蒿23g、冰片1.05g、骨碎补492.2g、... 伤痛酊 叶50g徐长卿20g两面针20g朱砂根20g雪上一枝蒿20g薄荷脑15g樟脑25g肉桂油10g制法... 更多用到中药雪上一枝蒿的方剂 用到中药雪上一枝蒿的中成药 雪上一枝蒿总堿注射液 上浓缩至约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雪上一枝蒿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 雪上一枝蒿片 an标准编号WS3B222596本品为雪上一枝蒿制成的片。制法取雪上一枝蒿50g,粉碎成细粉... 骨痛灵酊 :骨痛灵酊GutonglingDing处方:雪上一枝蒿80g、干姜110g、龙血竭1g、乳香5g、... 雪上一枝蒿总生物堿质量标准 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标准编号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雪上一枝蒿AconitumbrachypodumDie... 三七伤药片

雪上一枝蒿
提示: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别称雪山一枝蒿、一枝蒿、铁棒锤、铁牛七、三转半。源于云南,是四川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的跌打、疗伤的止痛药。可治疗跌扑肿痛、风湿红肿。但其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误服或服用过量可能导致中毒死亡。下面分享一则关于它的小故事。

     吾友杨医生治愈一老人,遂成忘年交。一日,老人与之聊天,言旧社会时曾在药店当过学徒。有一药名曰“雪上一支蒿”,治风湿跌打疼痛效果极佳,但大毒如砒。若内服,可将碗倒过来,加酒少许,将“雪上一支蒿”从中间拆断,在碗底碾磨三转半,饮之。切不可过量,若多碾磨半转,即有可能中毒,故俗名又称“三转半”。一次,杨医生去药材市场购药,忆起老人之言,随口问道:有“雪上一支蒿”否?药商答曰:有!遂购之。后每遇风湿跌打病人即以此药配合生川乌、草乌用之,十之八九,皆随手取效。因确实有效,杨医生遂兴致勃勃向吾推荐。不数日,一老妇膝关节疼痛,因无川草乌,遂以单味“雪上一支蒿”外用,次日换药时,老妇曰:痛锐减、未痊愈。再诊,愈。从此以后,“雪上一支蒿”为吾药柜中必备之品。

主要价值 :

【药性】 苦、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功用】 祛风湿,活血止痛。

【应用】 1.诸痛证该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能祛风湿,活血脉,尤善止痛,为治疗多种疼痛的良药。

⒉疮疡肿毒,虫蛇咬伤该品能以毒攻毒,活血止痛,可用泡酒外擦,治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等。

 用药禁忌 :

⒈有剧毒,内服须经炮制并严格控制剂量,未经炮制,不宜内服。

⒉孕妇、老弱、小儿及心脏病、溃疡病患者忌服。

⒊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牛羊肉。

⒋酒剂禁内服。

⒌中毒症状主要表现迷走神经强烈兴奋,出现流涎、呕吐、腹痛、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休克、呼吸困难或抽搐昏迷,可因循环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谁知道雪上一枝嵩有什么药用价值,长什么样
提示:

谁知道雪上一枝嵩有什么药用价值,长什么样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植物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的干燥块根,别称雪山一枝蒿、一枝蒿、铁棒锤、铁牛七、三转半。 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如东川、会泽、宣威、昭通、巧家、宁蒗、永胜、大理、丽江、中甸等县。野生于海拔3100~4300m的高山草地、多石砾山坡或疏林下,在海拔250~3000m有栽培。四川西南部有少量分布。 雪上一枝蒿历代本草未见记载,是源于云南,.四川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的跌打、劳伤的止痛药。虽其对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特别是各种内外伤疼痛,内服外搽具有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但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民间常因误服或服用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人们对它又爱又怕。现代医药学临床研究认为:雪上一枝蒿性温,味苦、辛。有剧毒。能祛风除湿,消炎镇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扑肿痛及牙痛等症,疗效显著。并规定:多为外用药,内服慎用。宜在医师指导或监视下服用;一般内服:日服一次,用量为25~50mg,极量为70mg。该品在1974年才正式收入《云南省药品标准》,1977年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因其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已列为国家特殊管理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