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游记 地球小卫士

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心得体会
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心得体会: 湛蓝的天空上雪白的云朵悠然地飘荡着,辽阔的大地上碧绿的大树傲然挺立着,空旷的森林里可爱的小鸟欢快地歌唱着。这美好的环境可要靠大家时刻保护着。 在这次“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环保卫生行动中,我给妈妈当了一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这个比环卫站长记卫生条例记得好,所以改变了妈妈的卫生习惯。 农历三月三那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全家乘车上蒙山长平村看瑶族人民族特色表演。一路上,听着音乐,惬意极了。看着美味的水果和从超市里买来各种香香的小吃,我们吃过不停,同时果皮啦,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啦,也塞得满满的一袋。 快到蒙山时,妈妈将那一袋垃圾顺着车窗就要往外投,我急忙抓住妈妈的手,我说:“妈妈,还没到丢垃圾的时间呢!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的措施规定居民每天18:00到20:00是丢垃圾的时间。再说公路不是垃圾堆,不可以随便扔垃圾的。”妈妈听了我的话,手指点着我的额头,表扬我:“宝贝女儿你真行,卫生条例记得牢,环卫站的站长没你的记性好呢。”妈妈边说边把垃圾袋系牢,然后把它放在车子的座位底下。这一袋垃圾在车子里躺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7点多我们回到太平,才把它扔到垃圾堆里了。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环境卫生,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一个美丽的环境。让我们的小手拉着大手,共同努力创造天空湛蓝,白云悠然,空气清新的美好家园吧!
幼儿园地球日活动观后感
2016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为了让幼儿从小珍爱地球,树立环保意识,
4月21日,在第47个地球日前夕,我园开展了《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开展了美丽的地球、生病的地球、救救地球等系列活动,家长积极与幼儿互动,通过共同朗读环保拍手歌、绘画、布置展板、做律动等形式“打扮地球妈妈”。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对环保的支持,呼唤着人们对地球的关爱,时刻牢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从小懂得废物利用和节约资源,倡导孩子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水、电,爱惜粮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懂得节俭,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
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教孩子们从小认识地球,爱护人类绿色家园。增强了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的意识,不仅学会环保的知识和方法,也懂得了爱护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游记日记:游殷墟之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游记日记:游殷墟之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远古的东西,相当不错了。”馆长指着那个大禾方鼎说。“就算是仿品,也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哦,哦”,游馆的人边称赞边惊叹。冷光下,鼎上的面颊微微凸起,折射出诡异而迷人的光芒。
“铜器一般都是很耐用的,尽管过了千年”。馆长边说边看着图片示人。“看这个史墙盘(这个文物在陕西扶风出土,盘子的主人叫史墙)几乎没怎么生锈。
“东西总是老的好,但没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再老也不值钱。”
“为什么?”
“因为宝器若闲置于库府中也会生锈,但如果增加了某种意义,就大不同于没有用过的器皿。”“甲骨也是这样,枯骨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下面的游客请上来,这里有美丽的青铜器纹样图明信片,大家可以仔细挑选。”导游与游客一帮一帮地涌去。
我不觉得博物馆其它的藏品有什么看头,只是三代远古这部分,着实令人着迷,不想离去。令人怀念殷人。
殷人的称谓,据说盘庚迁殷后,人们把商人称为殷人。殷人原本是东夷的一支。我看着工作人员修复的面具,一副纯粹的蒙古人种的脸庞在你面前微笑。不加修饰的天真浪漫,三十个世纪之前的生活这是这样令人愉悦吗?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
孔子是殷人的祖先为宋国王族,宋国的王族又是封王的叔父微子启的家族。
公元前一零五零年。
商王正与大臣议政,决策立储,商议了须臾,决定立次子为王。这时,一位掌管祭祀的官吏站出来:“大王,不可!”“为何?”“小儿子受德为正妻所生,依礼法,应立受德为王储。”“哦,让我想想。”
几年后,商王朝受上天之德,新王确立。
不久,炮烙之刑出台,鹿台建成。
公元前一零四七年,商灭亡。
商族的后裔箕子跑入山中颓废疯颠了,整日弹着琴以消愁,天下人将他所弹之曲称为《箕子操》。微子将自己绑着去见新君,新君将其松绑,封在宋地。
又是秋天来到,微子到旧都宫殿,残垣断壁,想到江山社稷毁于一旦,十分伤感,想大哭,觉得不可以,想小声抽泣,又觉得像女人,只好沿着麦浪轻轻地走过去,低声地吟唱“麦子啊麦子啊,绿油油,那个狡猾的孩子啊,就是不跟我亲近”,“那个狡猾的孩子”就是指受德,殷人们听见后,没有不流下伤感之泪的。
21世纪,我在家里看着探索发现节目,“现在的科技真是方便发达呀”好友感叹。“看!里面正指着殷墟呢?”“殷墟在哪?”“河南安阳”。
夕阳下,电视里的司母戌鼎十分暗淡,田鼠在草丛中活动。
三千年了!只有无尽的岁月不停地滚动,留下森然的铜绿与面孔。又看见了微子在麦垅里低吟着那首麦秀歌。
麦子绿油油,那个狡猾的孩子啊,就是不跟我亲近啊!
殷人的习俗真是犀利
殷人是一个很爱干净,讲究卫生的民族,因为他们十分崇尚白色。“估计他们很爱干净,要不然怎么保持白色的本色,脏的人不会喜欢白色的。”旅游团里的一个美女说,真是有趣。我曾经在书店看到了关于商代习俗的书介绍的相当详细,大到大鼎,小到一个不如手指甲大的金耳钉,都介绍得绘声绘色。一本不到手掌大的小书,蓝色的,竟然藏着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并且还有配图,令人兴奋。那本小书才8元,相当便宜。可惜当时我没有带钱,也就无法得到了。后来那个书店黄了,我再也没有见到那种蓝书,现在想起,真是后悔,毕竟先秦的工具书本来就不多,要不就是很贵,要不就是虽然便宜,但内容多是滥竽充数的。
殷人尚白,奇怪的是殷人的图腾是玄鸟,玄即为黑,为什么殷人尚白而又以黑色的鸟为图腾呢?这个你即使以问甲骨文的大家郭沫若,也不会知道。殷人喜喝酒,顺便说一下,中国人的审美观,男子在唐代以前以大腹为美,唐代以后以胸大肌为美。可以直接使腹部涨起的就是饮酒过量。殷人喜欢饮酒,在殷人的文物中,有许多青铜酒器作为礼物送给对方,成为贵族之间传达友谊的重器,所以说,殷人和先秦的人十个有九个是大肚子的,这一点可以见秦兵马俑的将军 俑及士官俑的腹部,可以看出他们都是腹部隆起,大腹便便。
殷人的祭祀采用人殉制,奴隶在商朝十分盛行,考古人员在殷墟发现了许多殉葬坑,有些奴隶因为被钝器当场打死后殉葬的。所以在几千年后,头骨附近的土都变了颜色,都是当年的血染成的,这在先秦的祭祀仪式上很普遍,不仅在祭祀,甚至在庆祝,建筑宫室方面都有可能用人来取悦神灵。
殷人在继位方面是以人为大,兄死弟继,但这对江山社稷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果长兄死了,弟弟继位,则弟弟的侄子就会与叔父之子和叔父发生王位之争,容易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殷人实行先罚后赏,(见柳冶徽先生的有关三代的书籍),所以夏商周三代中,商人的刑罚最严,而且经常用到肉刑(砍鼻挖眼剁脚)在整个先秦时代也比较盛行。
博物馆
东北的青铜器相对于陕西及黄河中游地区较少,可能是因为古代的时候东北是的燕国,距离中央较远,所以青铜器也不多,在铁岭博物馆展出的鬲与燕币,都不是殷商之物,真正的商代铜器,就算在河南也不容易淘到,何况东北呢?
信步走在博物馆内,飞也似的将时光在脚底下踩过,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殷人的习俗令人眼花缭乱,而他们的生活国际认为是相当富裕。殷商的英文直译过来就是“殷,上海式(富裕)的王朝,不过商王富有着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财富,平民呢?
吃不到肉、水果、蔬菜,甚至米饭,还要经受鞭打与辱骂,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内,这就是殷代平民与奴隶的生活。可能有的史书上记载纣王以前各个君王都勤政爱民,治国有道,看来一切都是胡扯,奴隶制到哪里都一样。
回忆完了书上的内容,看尽了博物馆里的东西,竟发现身边没有一个人,已经是闭馆的时间了,大厅寂寥的只有种表的秒针在出声,匆匆忙忙地跑出博物馆,已经是夕阳了。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游人很少。
唉,逝去的东西,真让人惆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