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书法

书法对联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烟沿艳檐烟燕眼;雾捂乌屋雾物无。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鹦鹉洲,洲上舟,水推舟流洲不流;洛阳桥,桥下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上联:学贵独得轻独享;
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
上联: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
下联:颐和有雄才一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上联: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
下联: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我是英雄。
上联:忧国忧民忧世界;
下联:友直友谅友多闻。
上联:鱼翔浅底;
下联:鹰击长空。
上联:春秋冬夏勤学苦练看谁人蟾宫折桂;
下联:德智体美博学多才有我辈九天摘星。
上联: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下联: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上联:登极峰做强者挥洒青春热血;
下联:藐沧海磨利剑再创颐和辉煌。
上联: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下联: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上联: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
下联: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上联:剑锋出磨砺;
下联:梅馥发苦寒。
上联:境由心造;
下联:事在人为。
上联:历劫方显钢骨硬;
下联:经霜更知秋水明。
上联:立志须知三古盛;
下联:为书自起一家言。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下联: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上联: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下联: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上联:难也易也苦也乐也人人奋勇精神健;
下联:强者弱者进者退者日日攻坚斗志高。
上联:尚流云致远;
下联:须奋翮高飞。
上联:为自我为将来谁言辛苦;
下联:比学业比收获莫做逃兵。
上联:远想出宏域;
下联:高步超常伦。
上联: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
下联: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上联:与其临渊羡鱼;
下联:不如退而结网。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
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法对联作品
书法对联作品如下: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3、富贵囚,难得任性随心动。贫穷困,谋取生活不由身。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5、憔月悲雪总是伤,悲可笑。暖风旎花闻之笑,叹非伤。 6、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7、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8、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1、对联以书法的形式出现使之更具美感,并且对联本身为书法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形式,两者呈互相衬托、互相完善的关系,使之更具有文化价值,一副好的对联加上一位好的书法家,那么就会增加更高的观赏性与收藏性。 2、一般对联都以书法的形式写成左右两条贴岀来,另一方面书法以对联的形式展示比较普遍,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扩展资料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因素影响,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 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 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 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 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
楹联书法,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一样,是书法家惯用的一种书法形式。它是由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书法是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近年来,中国书协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将楹联书法的创作繁荣了起来,推向了高潮。把众多书家和书法爱好者在这方面的才情和韵致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楹联书法作品不仅出现在展厅上,而且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究竟楹联书法这种书法形式发端于何时?书法与对联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日前沈鹏先生致孟繁锦先生的一封信,回答了上述的问题。沈鹏先生在信中言道:“大概可以说,楹联从后蜀孟昶的‘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起便是与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实用性。”还说:“楹联的诗学、文学性质,对传统文化是一大贡献。书法既是楹联的文字载体,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我们审视和品评一副楹联书法作品,包括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一副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愈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所以说,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
我们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是否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有认识清醒者,其笔下的楹联书法作品,就把书法与对联结合得很好。“挥毫对客风生座,载酒论诗月满蓬。”“笔锋灵动生机出,节律分明韵味长。”联语对仗工稳,声韵抑扬有致,书法遒劲老辣,让人产生共鸣。然而,也有认识片面者,认为楹联书法是一种书法形式,只要书法精采,对联是否合格无所谓。持此种认识者,其笔下的楹联书法作品,尽管笔墨线条很到位,就因为联语对仗欠工而难登精品之列,落下遗憾。当代书坛,上上下下学习气氛很浓,全面提高书法家文化素养的呼声很高,这是书坛之一大幸事。我与书法界朋友聊天时常涉及的话题就是字内功夫与字外功夫的关系。有出息的书法家不应该只懂得写字,而应该跳出砚池与宣纸堆,广泛地涉猎书法以外的文化。一个书法家写了一辈子的字,写来写去,写到最后还是写性情、写修养、写内涵、写自我。这字外功夫深浅,标志着一个书法家的水平高低。楹联书法,对于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来说,书法是字内功夫,对联则是字外功夫了。有这方面字外功夫的书家,最好能自觉地、有创意地自作对联,达到自撰自书的程度,起码懂得对联字词对仗、声律平仄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就是选用古人时贤的现成对联时,也会选到精到处。然而有的书法爱好者往往就是在这选联上出问题。他们不知道古人的诗句可不都是对联,将对联与诗句混为一谈。随意拿两个诗句当作对联来写,岂能不出问题?殊不知,只有律诗中的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才是对联(也有称诗联),称作“颔联”与“颈联”。如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颔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颈联。全诗的第一、二句和第七、八句就不是对联了,千万莫当对联来书写,不然,会弄出笑话,贻笑大方。有的书法爱好者把古人的绝句诗都视作联句来写,也是要出问题的。一般来说,绝句讲究的是格律,但不强求字词对仗。如杜甫有一首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由两副联句组成的绝句诗,是绝句的个例。切不可机械地认为,凡绝句都对仗,凡绝句都是联。又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是五言绝句,也属绝句对仗之个例。同样王之涣的七言绝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就没有对仗联句了。另外,有的书法家喜爱集故人诗句为联而书法,如果集得好,自然会出新出采。已故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在他八十九寿辰时,有一副集句自寿联:“彩笔昔曾干气象,流年自可数期颐。”上联集自杜甫诗句,下联集自苏轼诗句。海粟老人说:“我希望长寿,并非为了享福,而是争取更多时间,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这可以说是此副集句自寿联的最好注脚。但是,也有不得集句为联的要领,更不懂对联的基本特征,把集句对联弄出笑话来的。在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有副获银奖的对联:“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上联集自南宋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下联集自陆游《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大药一炉暾晚日,孤桐三尺泻秋泉。”诗句是集下的,但上下句不对仗,不符合对联格律,所以说,这是两个诗句而不是对联。尽管这副楹联书法作品的书法很好(也许评委就是看重了书法,而忽视了对联而评为了银奖),但由于对联出了毛病,遭到了非议。这种在楹联书法作品中带联语硬伤的现象,甚至以惊人的比例出现在第五届全国楹联大展。这岂能不引起联坛和书法界的高度警觉?综观前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之所以屡屡有瑕疵的病联充斥大展,甚至混入获奖者之列,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书者不懂联律,弄不清平仄、对仗究竟为何物?浑浑然将一般诗句拿来当作对联而书法参赛。其二,是我们的评委把关不严,在评审楹联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只注重了书法质量这一面,而忽视了联语质量另一面。由此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当代楹联书法的艺术水平,必须大力提倡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潜心学一点有关对联的知识,弄懂弄通什么是诗句?什么是联语?再进一步,希望我们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自己动手撰写创作对联,从而,自书自家对联。如果书家都能书写自撰对联,那该是一种何等高雅的创作境界!我们的祖先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审视明清时代传世的楹联书法精品,足以领略到“联墨合璧”的艺术品位。在中华传统文化范畴,书法艺术是“国粹”、对联文化是“国粹”、京剧艺术是“国粹”。我们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在楹联书法创作实践中,可以象京剧演员那样,不妨客串(反串)一下角色,即书法家反串楹联家,既工书法,又工楹联。还有一种说法叫“两栖艺术家”、“多栖艺术家”。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懂得的甚至精通的越多越好,俗话说“艺多不压身”。这样自会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楹联书法,也可以是书法家与楹联家合作的艺术实践。近年来,有不少书法界朋友,就与我建立了经常的联系。他们把自撰的对联随时寄给我,我在字词上作一点必要的润色修改后再寄给朋友,大大提高了书法界友人的撰联水平。在当代书坛,就有不少书家很喜欢选书我的对联,如已故的书法名家谢稚柳、钱君陶、胡问遂、顾廷龙、谢冰岩、任政、金意庵、李百忍、傅嘉仪、赵正等就曾经选书了我的对联。还有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专门致函于我,向我索联书写。我因此为他们编撰因时因地因人的对联,寄给他们书法,这真有点“量身定作”的味道。我的一副八言联“杜甫草堂清风瘦月,石涛画稿响水奇峰”。就是专门为一位书法家写的,此联经他书写之后,获得了规格颇高的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这种在楹联书法艺术上的联手合作,在书法和楹联界传为美谈。
对联写的字有哪些?
对联写的字有哪些—— 一般来说, 对联写什么字都可以, 但为了通俗易懂, 建议写“常见字”, 写“生僻字”无人认识, 没实际意义! 但是, 不管写什么字, 对联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规则: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词性相对,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如上联韵脚为仄声,则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反之如若上联韵脚为平声,那么下联韵脚就要为仄声,谓之“平起仄收”。两者均为其基本要求。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五,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