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悠悠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是什么意思?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的意思是梦像江水一悠长,伊尤愁我也忧愁啊。这句话出自南北朝佚名的《西洲曲》。全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se。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ri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摘要】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是什么意思?【提问】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的意思是梦像江水一悠长,伊尤愁我也忧愁啊。这句话出自南北朝佚名的《西洲曲》。全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se。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ri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回答】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郞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ri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回答】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近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是《西洲曲》的选段,一首南朝乐府民歌。写的是主人公折下一支梅花,想起了与情人在梅下相会的场景,因为思念爱人至深,所以独自去了当年二人相遇的西洲,追忆往昔。
是不是有一种回到高中做诗歌鉴赏的感觉?
刚刚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一个女孩跟我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我该怎么回?
突然有点心疼这个被表白了还一脸懵逼的小哥哥
还好他聪明知道上知乎来问一波,
不然岂不是就错过了?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
这么赤果果的情意,怎么回?
当然是接受她啊!
评论区的回复不多,但是水平挺高,句句动人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
很向往一种“我说的你都懂”的爱情。
就像《还珠格格》里,尔康对紫薇说:“我答应你,今后只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就像,朱生豪和宋清如相恋十年以诗歌传情:“我愿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上初中的时候,可能是受小说熏陶,对这些婉转又痴情的诗词喜欢的不得了,买了五颜六色的水笔和花花绿绿的卡片和笔记簿,记的满满当当。
从戴叔伦的“ 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到柳永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从李之仪的“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到《越人歌》里的“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可是渐渐的,那些用心的把喜欢的诗句一点一点写到摘抄本上的习惯已经停下很久了,那些绞尽脑汁也要在文章里用上几句的喜好也已经许久没有保持了。
但是说真的,这些缠绵悱恻的情诗,读起来都是一种享受。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读你们留下的字,像是听一场古老的戏,与唇齿间流转,芳香馥郁,沁人心脾。
所以啊,多读点书总归是没错的。
起码,
万一有人昧着良心夸我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我还可以笑着回上一句:
“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赏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抒写了一位江南女子对身处江北的情郎的思念之情。
起首二句以梅寄情,点出二人定情之地西洲,以及情郎所在之地江北,表现出女子对情郎的一往情深。三、四两句,诗人就地取材,以“杏子”、“鸦雏”点写女子容颜,表现女子之美;女子身着单衫,揭示出此时已是暮春时节,春光易逝,更惹相思,暗示女子伤春怀人之思。五六两句自问自答,既是写西洲之地,也是以西洲借喻女子与情郎的甜蜜爱恋,流露出女子对甜蜜爱情的渴望。“日暮伯劳飞”以下六句,先写女子自家门前景象,暗喻女子的孤单;再写女子错把落叶声听成情郎归来的脚步声,结果空欢喜一场,流露出女子对情郎的渴盼;“出门采红莲”一句,节令由暮春至初秋,暗示情郎离家时间之久。
“采莲南塘秋”以下六句写女子采莲的景象。女子因久等情郎不归因而采莲排遣相思愁苦,可怎知池内莲花莲叶掩映,反添相思。句中“莲子”、“莲心”一语双关,充分表达了女子对情郎深切的爱恋。此六句写女子采莲、弄莲、藏莲、叹莲,动作轻柔连贯,语言淡雅自然,极富南朝民歌特色。
“忆郎郎不至”,再次回到相思主题,诗情反复,相思愈深。接下数句,是女子相思渐深的体现:女子“望飞鸿”欲托鸿雁传书,鸿雁不至;登楼望情郎,情郎不见;回屋低垂玉手,顿觉孤寂;卷帘向江北眺望,只见天高海阔,不见情郎踪迹。句句实情,娓娓道来,缠绵悱恻。
结尾四句,“君愁我亦愁”将二人的相思在空间上交汇,绵绵无尽;“吹梦到西洲”与开篇“忆梦下西洲”遥相呼应,为全诗画上圆满句号。
本诗作为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构思新颖,意境婉约动人,将四时节序融于景中表现,回环反复,宛转之至;本诗还善用比兴,且回环、顶针、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并用,足见诗作之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