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的简介
全书八十万言,1953年属草、1963年竣稿,然脂暝写前后达十年之久。而且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书。《柳如是别传》,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但《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何龄修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陈寅恪晚年双眼已盲,双腿又断,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黄萱女士记录,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此书是陈寅恪生前最后一部巨著,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1953年开始撰写,至1964年夏天完稿,但因文革迟迟未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吴宓说此书“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钱钟书对此书颇不认同,认为陈寅恪没必要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
柳如是别传有多难读
从整体上来说,这部书的结构是传统的,如果你读过繁体竖排,有注解有引用的古籍,可能读起来的陌生感不会很强烈。但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简体横排,光从排版上就劝退很多人了。 另外,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不了解钱谦益和柳如是的作品,不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我们几乎很难读完这本书,即使勉强而行之,最后也讲折磨自己。当然你也可以借力打力,不去纠结他引用了哪些材料,不用了解谁谁谁写了什么诗,你也可以读下去,只读他的观点部分就可以了。 听说九十年代初,刮起了一阵“陈寅恪热”,当时卖的最火的就是《柳如是别传》,但据说能读完这本书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被书名迷惑了,意为这是讲江南名妓的情感生活的世情小说,不少人冲着香艳软哝而去,最后败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