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导读:1、昆曲,起源于明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唱腔艺术性强,对多种戏剧剧种有着深远影响,包括川剧和京剧。昆曲表演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元素,成为京剧演员培训的基础。2、铁画,又称铁花,是安徽芜湖独有的工艺品。以低炭钢为原料,通过锻造和焊接技术制作成各种装饰画。铁画结合了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团、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大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5G技术的推广应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出资源丰富和种类繁多的特点。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列入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多。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门间职能重叠,管理权限不清,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保护工作的展开 在我国,属于遗产范畴的文物保护归国家文物管理局,历史文化名镇归建设部,自然遗产归农业、林业、地质等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文化部管理。如此管理虽然适应了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