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日食发生在农历,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农历)

本文目录索引

1,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农历)

在阳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拖着一条影子。月亮扫过地面,产生了日食。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 太阳和月亮的视角度都是大约半度,而月球公转一周是360度,就是每个小时移动半度,即一个月球的位置,所以日食从开始到结束最多2个小时的时间。 即移动2个月球的位置,如果不是全食则时间更短。另外,因为地球在自转,太阳在空中的位置每个小时移动15度,这样,就是说在30度的范围内,太阳带着月球同时移动,并同时发生日食现象。 扩展资料: 日食食像: 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开始,对日全食来说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 对日环食来说这时太阳开始形成一个环;日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 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从初亏开始,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天空方向与地图东西方向相反。 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距离最近;日偏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日全食与日环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全部遮盖而两个中心距离最近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食

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农历)

2,日食通常发生在什么时候

日食通常发生在朔日,即每月农历初一,因为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这时发生日食现象。但因地球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月农历初一皆有日食发生。日食又叫做日蚀,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因为月球会让原本刺眼的太阳暗下来,让原本不易观察的日冕层显露出来。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都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见。

3,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几

初一
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初一。



日食成因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长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了74分钟。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初一。

4,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相反,月食发生在农历每月十五左右的满月时。 日食,也叫日蚀,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是指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处于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月食,也叫月蚀,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是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5,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每年日食最多出现5次,如果出现5次,那么一定都是偏食。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在南北极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大约1年半发生一次。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时从某一点开始,然后沿着日食带在日没时结束。从开始点到结束点大约绕地球半圈。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因太阳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生。

6,“日食”发生的时间是农历的哪个时候?

既然说到日食就也说下月食:
主要原因就所不在同一平面运行,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便是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进入地球的阴影,便是月食。可见,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初一的朔,月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望。
并非每月的初一都有日食,每月的十五、十六都有月食。这与月球的运行轨道有关。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称为白道面,它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黄道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两者有5°09′的交角。黄白两轨道面在空中有一交线,如果日月相合、相冲且正好在黄白交线上,则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

后继:
①日食频率:日全食现象是非常壮观的,也是很少见到的。当太阳的最后一线光芒被月球挡住了的瞬间,平时看不见的太阳大气就立即显而易见地暴露在我们面前:从太阳面上抛起来的红色火焰是日珥,从太阳向四面延伸开去的银色光辉是日冕。发生日全食的条件是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个天体,要刚好不偏不歪地或者非常接近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机会是不太多的,就某个观测点来说,平均三四百年才能看到一次,而太阳被完全遮住的那段时间,最长绝对不会超过7 分41 秒。

日食的发生是周期性的。每隔6585.3 日,太阳、月球和地球就会回复到几乎与先前完全一样的相对位置。这段时间相当于18 年11.3 日(如果这期间有5 个闰年,就是18 年10.3 日)。因此,一次日食或月食之后的18 年11.3 日或10.3 日,会发生另一次日食或月食。发生日月食的这个周期被称做“沙罗周期”,它是古代巴比伦人发现的。“沙罗”在巴比伦文字中是重复、恢复的意思。

②月食频率:2001年1月10日凌晨,人们观赏到了新世纪第一次月全食。月食天象通常是一年两次,有的年份(如1998年)甚至一次也没有;有趣的是2001年中却发生3次。除这次外,以后两次将分别发生在7月5日(月偏食,我国可见)、12月30日(半影月食,要用天文望远镜观测)。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下回要到2010年。

这要从月食发生的规律谈起。我们把太阳周年视运动中所“走”过的路线称“黄道”,把月亮每月视运动所经过路线称“白道”,黄道与白道不在同一平面上,两个轨道平面之间有个平均为5度08分的倾角,因此就有两个升降交点。在大多数月份的“望”(满月)时,日、月的位置不各处在两个相对的交点上,月食就不会发生。只有当太阳在这个交点附近,月亮在相对的另一个交点附近时,处于它们中间的地球影锥射到月面上,月食才发生。研究知道,这样的机会约每半年才有一次,这叫“食季”。

如果白道的位置不变,黄道也差不多完全不变,而太阳也规则地在黄道上绕行,每年同一时候回到黄道上原来位置,则发生月食(日食同)的日期应是基本固定的,但实际并非如此。由于太阳吸引月亮的缘故,使得黄白道交点的位置每年约向西移动19度。这样一食年(两个食季)就比一历年短19天。因此,如果在某年1月15日前发生一次月食,半食年(即1食季173.31天)后的7月上旬又可发生一次,再过半食年如果具备其他发生月食条件的话,会赶在这一年的年底前再发生一次月食。2001年的情况正是如此。由于这样的机会极少,因此“一年三月食”也就成为天文罕事了。

★在2005年中将有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4月9日将发生一次日全环食。此次日全环食从太平洋西南部开始,经过巴拿马、哥伦比亚北部,在委内瑞拉结束。在这些地方中,只有在南太平洋上的一条很窄的海域上能够看到日全食,在其他地方是只能看到日环食。而大洋洲的东部、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地区、北美洲的南部、南美洲西北部可以看到日偏食。如果有机会在那个时候到中美洲地区,也许有机会欣赏到这次日食天象

对于全球来说,10月3日的日环食是全年中最为壮观的天象了。这次日环食从大西洋的北部开始,经过人口比较稠密的欧洲西南部的葡萄牙、西班牙,还有地中海,横跨非洲的东北部,在印度洋上结束。在欧洲、非洲、亚洲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偏食,而在我国,只有西藏西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能够看到日偏食,其他地方则与此次天象无缘。

7,为什么日食总发生在农历初一?

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因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 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 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农历初一都有日食?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会有月食呢? 这是因为除了上面的条件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5度9分的夹角,并且随时发生变化。只有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 日食

8,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

为什么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
众所周知,太阳发光,地球和月亮自身不发光,月亮是依靠反射太阳光而呈银白色。月亮绕地球公转,而地球又带着绕它公转的月亮一起绕太阳公转。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公里,大约是月亮直径3500公里的400倍。但月亮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仅约38万公里,又大致是日地平均距离1.5亿公里的400分之一。因此太阳的视直径(日轮)与月亮的视直径(月轮)几乎一样,都是32’。不过由于月亮公转轨道和地球公转轨道都是椭圆的(地球和太阳分别位于月轨和地轨椭圆的焦点上),日地距离和月地距离会略有变化。

另一方面,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制定。月相就是人们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形状。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天,称为朔望月,也就是农历一个月的平均长度。当月亮运动到日地之间(三者不一定在一直线上),朝向地球的是月亮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也就是看不见的黑月亮,天文上称为新月,即为朔,对应于农历初一。当月亮运动到太阳相反方向,即地球处在日月之间时,人们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满月,也称为望,它对应于农历的十五,有时为十六。
如果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是在同一平面上,那么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日地之间时,三者都处在一条直线上,就会发生日食。而每逢农历十五或十六,地球处在日月之间三者成一直线,将使月亮处在地球影子里面,发生月食。但实际上地轨和月轨并非在同一平面上,而是相互倾斜成5o9’的交角,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朔日和望日不会发生相互遮挡的日食或月食。只有当月亮在朔日运行到地轨平面与月轨平面交界线附近时,出现日月地三者正好或近于在一直线上,才会发生日食现象。同样地,当月亮在望日运行到月轨与地轨的交界线附近时,才会发生月食。这就是为何并非所有初一都有日食和所有十五或十六都有月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