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的故事)
导读:1.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文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1. 小学生必背小古文寓言故事第三篇是什么 1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 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了一片肉。乌鸦叼着肉站在窝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狐狸看见了乌鸦嘴里的肉,很想抢过来。它笑着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不做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乌鸦有些开心了。最后,狐狸说:“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呱…”她刚一嘴,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叼起肉,美美地吃了一顿。 狐狸和乌鸦的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认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相信。 2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青蛙妈妈却出了远门。 小蝌蚪们长得很可爱: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一天,它们看到鸭妈妈和小鸭们快乐地游玩,非常羡慕。 它们说:“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长着大眼镜、宽嘴巴,你们去找找看吧!”小蝌蚪们游啊游啊,看见了一只鱼,它有大大的眼睛。“妈妈,妈妈!”小蝌蚪们开心地叫起来。 鱼连连摆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们继续游,看见乌龟有四条腿,又大叫“妈妈!”乌龟连连摆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们继续游,看见了一只白鹅,它有白白的肚皮。“妈妈,妈妈!”小蝌蚪们开心地叫起来。 白鹅连连摆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它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唱起歌来呱呱叫呢!”白鹅接着说。 小蝌蚪们继续游,看到了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唱歌。小蝌蚪们游过去小声说:“请问,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有大大的眼镜,宽宽的嘴巴,四条腿走路蹦蹦跳跳,白白肚皮绿衣裳…….” 青蛙没等小蝌蚪说完,就“呱呱”叫起来:“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们开心地扑进妈妈的怀里,笑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特征。 3小猫钓鱼的故事 一天早上,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到小河边去钓鱼。 他们刚坐下,一只蜻蜓飞来了,猫宝宝丢下鱼竿高兴地跑去捉。可是,猫宝宝捉了半天也没有捉着,只好空着手又回到河边钓鱼。 一会儿,一只花蝴蝶飞来了,猫宝宝又丢下鱼竿高兴地跑去抓。 可是,猫宝宝抓了半天也没有抓到,只好空着手又回到河边。 这时,猫宝宝看到猫妈妈已经钓了好多条大鱼了。 “真气人,我怎么一条鱼也钓不着呢?”猫宝宝说。 猫妈妈说:“钓鱼要专心,你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猫宝宝听了猫妈妈的话,一心一意地钓鱼,果然钓到了大鱼。 小猫钓鱼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 2. 人教版小学古文故事的相关成语 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4.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 3.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2《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3《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4《当机立断》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5《包拯断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盗惊服。 6《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7《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8《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9《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0《蝴蝶与大鹏》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代宋国人,曾做过漆园这个地方的小官——漆园吏。庄子是中国古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语言如大海,汪洋无际;似江河,浩浩汤汤。 庄子的想象力更是惊人,一会儿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一会儿幻化为大鹏,背负青天,直上九万里,做逍遥游! 他写的文章结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 尤其是李白,最喜欢庄子笔下的大鹏,说自己是“大鹏飞兮振八裔”!11《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2《濠上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3《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14《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15《报任少卿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4. 小学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 说。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不要因为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注释 斫:zhuo,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翻译 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 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 就是传说中的月精 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 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 5.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故事所有知识点,要全的 我这里有一些,但不是很完全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本文借论述战争中进攻与防御的失利,深入论证“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 2,《曹刿论战》 《左传》 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长勺之战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3,《出师表》 诸葛亮 全文主旨是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本文说理从一般到个别,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1,《三峡》 郦道元 通过对三峡四季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与朱元思书》 吴均 通过对富春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也隐含着作者消极遁世的思想。 3,《桃花源记》 陶渊明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4,《岳阳楼记》 范仲淹 本文借助对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感情的描写,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醉翁亭记》 欧阳修 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借月夜赏景,抒发了“不为世俗所累,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 1,《陋室铭》 刘禹锡 本文借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或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2,《爱莲说》 周敦颐 本文借助莲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恶浊世风。 3,《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2,《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热情鼓励马君则要刻苦读书,意在说明:“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阐明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舍生取义”,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则是可耻的。 3,《论语》六则 孔子的这六则言论分别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等篇,主要是谈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6. 200字语文小故事 人去笑还在 ——一则妙趣横生的相声谜 马三立先生已经故去,在怀念他为人们留下的美好回忆时,总忘记不了用自己的特殊方式纪念他。 河北谜家扈进标曾编过这样一则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小段《找糖块》的“相声谜”,不妨说来听听: 这曾是马三立先生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电影院中,电影开场了,影院内一团漆黑。一位老人弯着腰直往脚底下摸,邻座问他摸什么?他说:“找糖块。”众人皆不耐烦地劝他甭找了,即便找到太脏也不能吃了。 “不行!我的牙在上面呢。”老人急得喊了起来:“谁的脚上粘住了我的牙?” 可以以老人所喊“谁的脚上粘住了我的牙?”猜出一句四字成语。 谜底真的好可笑,是“何足挂齿”。有趣吧? 一只破水桶的启示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著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日复一日,农夫天天只能从河里担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无缺的桶很为自己的完美无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缝的桶自然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经过两年的失败之后,一天在河边,有裂缝的桶终于鼓起勇气向主人开了口:「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这边有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回答它说:「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外的一侧却没有花?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有漏,于是在你的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我们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两年了,我经常从这路边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装扮我的家呢?」 我们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自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倘若我们怀著一颗包容的心,懂得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