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导读:所以这种劝谏,说的是没有用的话,这是闲言语! 第三句是“既往不咎”,是孔子对自己讲的。宰我说话说错了,前面两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是孔子针对宰我说的,第三句是针对自己讲的。宰我既然已经失言了,说话不合时宜、不适当,就算了,“既往不答”,已经过去了,我也不要再追究他了,追究也没有意思。只是...

道理如下: 这些词语蕴含的道理是:要放眼未来,豁达,淡定,宽容。 成事不说就是指的是: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遂事不谏就是指的是: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既往不咎就是指的是:过去犯过的错不追究。 这三个词语表面上各自不同,实际上都是在讲一些基本的人生道理,讲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力求豁达,也就通透人生。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特点: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解: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材,宰我回答:“夏朝时用松树,商朝时用柏树,周朝时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