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刘邦斩白蛇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

导读:千古洪荒第一人 史前文明之进化之神 现代成神之路 错位修神 魔道武者 修真太保 拳印 修真与进化 火海 极品画皮 妖精收藏家 老君门徒 霸绝宇宙 强者无双 灵蛇闹洪荒 龙腾幻想 三界霸徒 重生逍遥洪荒 玄天门徒炼凡尘 傲天录 重生之我是孙悟空 龙腾三界 夺天风云 现代都市修真录 问仙途 灵根 新天魔纵横 盘古替身...

   刘邦 斩白蛇的故事 汉高祖 刘邦 斩白蛇起义?   汉高祖 刘邦 ,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江苏沛郡的平民之家。他曾任 秦朝 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响应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在沛县起兵。三年后,攻克秦都咸阳;四年后,打败项羽,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 出身布衣,没有任何靠山,他从未钻研过治国平天下之策,游荡到四十多岁还未成家立业,却幸运夺得天下。后世广泛流传 刘邦 是赤帝之子下凡,他斩白蛇,举义旗,身经百战,平定天下,成为名垂千古的开国大帝。我们不禁要问: 刘邦 真的斩杀过白蛇吗?他真是龙之化身,受命于天吗?   我们得从 刘邦 的为人谈起, 刘邦 排行老三,喜欢结交各种朋友,厌恶耕田劳作。他的父亲看不上他的浪荡行为,认定他将来不会有任何出息。全家人也都瞧不起他。 刘邦 虽然生活上放荡不羁,却胸怀大志。有一次,他押送徭役去咸阳时,看到秦始皇出行那威风凛凛的帝王排场令他感叹道:“唉,大丈夫能像这样子,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提起 刘邦 的婚事,更是巧中添奇。 刘邦 的老丈人吕公是单文县人,他与沛县县令私人交情甚厚。他曾到沛县避祸,后来他请客表示答谢,来了许多豪杰捧场。 萧何 任宴会主办, 萧何 宣布贺礼不满一千钱的坐在堂下,分清贵贱。    刘邦 虽分文未带,却宣称贺仪万钱。吕公亲自出迎,看他高鼻长颈的异相,知他日后必定发达富贵。宴后,提出愿意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他。 刘邦 四十三岁仍未娶上妻子,如今竟有人主动把女儿嫁给他,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儿,他赶紧迎娶回家。吕雉就是历史上的吕后。当时已经二十八岁了,吕公家境好,女儿长得又不错,为什么嫁人这么晚呢?大约姻缘自有天注定。吕雉心性高,看不上寻常之人,高不成,低不就,耽搁成了大姑娘。看来,吕雉二十八岁等待的人,正是 刘邦 ;四十三岁的 刘邦 单身这些年,也正是等待吕雉。他们的婚姻有着天作之合的神秘色彩。   始皇末年, 刘邦 受命押送刑徒到郦山修皇陵,刑徒们知道不累死也得活埋,就纷纷逃亡。 刘邦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他们溜走。快到郦山时,人快跑没了。来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时, 刘邦 借酒壮胆,把剩下的刑徒都放了。   刑徒们得生了, 刘邦 却要亡命天涯避祸了。有十几个刑徒深受感动,愿意追随 刘邦 左右。 刘邦 带着他们连夜逃离大泽里。黑夜里奔逃,必须探路。 刘邦 命一人前方开道,不一会,那人惊恐万状地跑回来,报告 刘邦 说:一条水桶粗细的大白蛇挡在路上,前进不得,赶快绕路而行吧! 刘邦 酒壮英雄胆,拔剑而起,怒喝道:“我们是顶天立地的壮士,岂能怕蛇?我倒要看看谁敢阻我去路?” 刘邦 冲到前面开路,走不多久,果然一条巨蛇盘踞在道上,把小路堵得满满的,雾气弥漫,飘过一团团腥气,令人作呕。 刘邦 挥剑将白蛇斩为二段,腥热的污血喷了他一身,没走出几里路, 刘邦 酒性大作,睡倒在路旁。   后面的人走到斩蛇的地方时,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嚎啕大哭。众人问她缘故,老妇人悲哀地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他不该下凡间闲游呀!他睡中化蛇,哪知挡了赤帝之子的去路,被人家杀啦!”听了老妇人的话,众人只当是胡言乱语。可奇怪的是,大家再回头看时,老妇人消失了,连斩杀的白蛇也不见了,众人惶恐之中始信有其事, 刘邦 酒醒得知此事,也隐约相信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多次巡行天下,他的目的有检查地方政绩,震慑天下黎民的目的;也有寻仙访道,找那长生不老药的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剿杀推翻 秦朝 江山的掘墓人。他常听人说东南有龙气,就多次寻找,却发现不了。   而当初 刘邦 带领刑徒们躲进砀山避难时,四处隐蔽,极难发现,而他的妻子吕雉轻易就找到了。 刘邦 问她原因,她说 刘邦 藏身之所的上方常有五彩云气缭绕,对应云气的位置,就是 刘邦 的躲藏地点,真是神乎其神了。   关于 刘邦 的传说虽然神奇感人,但显然经不起科学的推敲。说 刘邦 是赤帝之子,非常荒唐,不仅现代人,连古人也未必相信,那么史书为什么还要加以记载,以讹传讹呢?   后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需要。 刘邦 乃一介平民,无权无势,又没有财力做后盾,他若起事,必须有一种强大的号召力,动员起广大民众的支持。当初斩杀白蛇也许是有的,作为开国之主,他有这种勇气。但是说白蛇是白帝之子,显然是人为编造的。编造这种神话的目的,就是神化 刘邦 ,拢住人心,死心塌地地跟他打江山。试想,赤帝之子乃真命天子,到人间当皇帝还不是理所当然吗? 刘邦 的谋士、亲属极力传播这个神话,使更多迷信君权神授的人们相信这种事,纷纷投奔 刘邦 ,使起义队伍不断壮大,最后夺取天下。    刘邦 平定天下,建立政权,曾召集众臣,探讨得失,他总结得天下的关键是三个人用得好: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张良;识人善用,主持政事、保障供应的 萧何 ;带百万兵,攻城掠地的大将韩信。由于 刘邦 的认识非常明确,他心里自然明白,所谓赤帝之子之说,纯是糊弄人的,是权宜之计,真正夺取江山,还要靠人去打去拼,而不会天上掉下大馅饼的。   等到 刘邦 做了皇帝,谁还敢说他当初编造神话?统治阶级凭此当法宝,正可以加强和巩固统治,让老百姓打心眼里服从和拥护汉朝的统治。后世的统治阶级更要利用这种说法维护自己的统治,怎会给老百姓分辨真假的权利?若真有人敢于直言,就一定会遭到迫害。也许 刘邦 斩了一条小蛇,被吹嘘成巨蛇,或许压根没有什么蛇挡路, 刘邦 指使手下编造出来这个大谎言迷惑别人,历史真相到底如何,谁也说不清楚了。    刘邦 斩白蛇用的什么剑?   这把剑的名字其实并没有流传后世,《广雅》记载过一把叫“断蛇”的剑,王念孙在《疏证》考证“《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他是认为这把“断蛇”就是高祖斩白蛇的“三尺剑”,而《西京杂记》里面仅仅称之为“高祖斩白蛇剑”,并称其“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至于所谓“赤霄”的名字,来自一本叫做《古今刀搜索剑录》的书,历史上该书早已亡佚,我也看过现在的这个版本,内容完全不是古人笔法,可以轻易断定是后人伪造的,所以不足为信。   汉代镇国之宝当然是开国皇帝 刘邦 的佩剑——斩蛇剑, 刘邦 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斩蛇剑自然被当作镇国之宝收藏,可是两千多年来斩蛇剑却一直不见踪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得从斩蛇剑的一段传奇经历说起。   一、斩蛇剑的传说   《史记》说, 刘邦 为亭长,押送劳役去骊山,结果多数劳役半道就跑了,他想,反正到地方也都跑完了,干脆让他们都跑走算了,半夜,他解开绳索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不管了。众人一哄而散,只有十余人留下陪 刘邦 喝酒,酒后夜行,遇一大蛇挡道, 刘邦 拔剑将蛇砍为两段,随后有一老妪在蛇旁大哭,问她哭什么?她说被斩之蛇乃白帝之子,今为赤帝之子所斩,所以哭。因为秦始皇听说东南有天子气,曾多次派人巡查,所以 刘邦 心中暗喜。不过被斩之蛇突然化为一道轻烟说,你今天将我斩为两段,200年后我要将你的江山斩为两段。为此 刘邦 又有些忧虑,这就是东、西两汉的来历。 刘邦 斩蛇起义创立了大汉王朝,斩蛇剑自然作为标志性国宝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二、斩蛇剑什么样   《史记》注引里说,“斩蛇剑长七尺”,而 刘邦 却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那么斩蛇剑到底是三尺还是七尺呢?《崔豹古今注》说“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有人分析,三尺剑应是亭长佩剑,当时因为蛇比较大, 刘邦 另外找了一把七尺剑将蛇砍死。还有人说,斩蛇剑是把神剑,佩之三尺,用则七尺。这些说法孰是孰非一时难以辨别。还是《西京杂记》的描述比较形象,对我们了解斩蛇剑或许有所帮助,《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   三、斩蛇剑下落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是以累代异宝,王莽头,孔子履,汉高祖断白蛇剑及二百八万器械,一时荡尽。” *** 皇帝司马衷继位后,因皇后贾南风专权导致“八王之乱”,使得西晋政权风雨飘摇,各地军阀进京像走马灯一样,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无情大火焚烧了国家武库,当时负责管理武库的张华恐有叛乱,命令卫士先做好警卫,然后再去救火的时候为时已晚,208万件国家宝藏以及孔子履、王莽头颅和斩蛇剑等世界级宝物全部化为乌有。   但是据梁朝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说:“元康五年,闰月,晋武库失火,汉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这段记载言辞令人生疑,“穿屋而飞”到底是葬身火海的隐讳之词还是隐喻一段不为人知的内幕?不得而知,但是与此相印证的还有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此书记载:“至宋靖康,金人掳去古物,又有女娲琴、孔子履,何耶?······又唐宣宗令有司仿孔子履名“鲁风鞋”,宰相以下俱效之,号“遵王履”,则似孔子履未焚也。”尽管史书上对这些宝藏的下落存有争议,但作为汉代镇国之宝的斩蛇剑却一直没有重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