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郎咸平沈阳秘密演讲,郎咸平沈阳秘密演讲

本文目录索引

1,郎咸平沈阳秘密演讲

郎咸平教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抛开政府层面的阻碍和周围的纷扰,他所得出的结论一定不是个案,一定还有许多的学者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只是不说而已,究其原因还是为了太平,但未来中国的命运走向到底如何,难道真的需要中国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坐等2013年么,我想更多的需要中国政府为扭转局面,而真真正正的去着手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因为再不出手就晚了。希望中国一切都好。眼下要说办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能做的就是现金为王。投资产品现阶段都是浮云。

郎咸平沈阳秘密演讲

2,关于经济学的电影

  这20部电影可以学到的商业社会必须的经济常识,以及每天都发生着的经济欺诈。 这20部电影都是英语(论坛)国家孩子在学习商业知识方面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排第一位的Wall Street,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Trading Place,以及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须看的Boiler Room。

  1. Wall Street(华尔街) (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 Glengarry Glenn Ross(拜金一族)(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的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对准投资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国房地产萧条肯定不会是问题。

  3. Trading Places(颠倒乾坤)(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三个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的本质法则。

  4. Boiler Room(锅炉房)(2000)

  难以想像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硅谷传奇)(1999)

  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绝对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 孵化的,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阴谋一个接 一个,层出不穷的点子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6. The Coca-Cola Kid(可口可乐小子)(1985)

  不是地震中的可乐男孩,而是美国男孩的可乐生涯。作为一个碳酸饮料的营销从业员,他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在边远的澳大利亚小镇,为什么没有一瓶可口可乐?营销是生意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创业中不可缺少。一个男孩用可乐创造一个事业的故事。

  7. The Secret of My Success(发达之路)(1987)

  任何年轻人的梦想中都至少包括两个绝对共同的东西,一个是金钱,一个是美女。明天早晨醒来,发现你不过就是一个北漂的时候,不过就是陷入大上海茫茫人海中的 一个小小小小的水滴的时候,如何实现自己梦想中这两个无法或缺的元素。且看美国堪萨斯的男孩在纽约飘荡的历程。如果纽约可以代表近100年人类商业活动的中心,那么,任何21世纪的年轻人,你不得不面对大城市的喧嚣、躁动,美女可以让你实现金钱的梦想,同样,金钱也可以让你品味美女的诱惑。

  8. In Good Company(优势合作)(2004)

  想成为全球级别的公司,怎么能够不看这个影片?大公司都是通过收购来长大的。你会收购吗?知道收购后销售主管是怎么想的吗?知道销售人员背后议论什么吗?联想收购IBM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没有看懂这个影片。你看得懂吗?当公司与公司之间发生买卖的时候,公司一员的你,位置在哪里?

  9. Barcelona(巴塞罗那)(1994)

  美国人的销售方式,销售方法真的可以同行全球吗?一个美国销售在西班牙的销售经历让我们学到销售的价值观,销售对客户文化的处理方式,销售对客户关系的把握。

  10. Jerry Maguire(甜心先生)(1996)

  做生意要拿出诚意来。这个影片为美国文化提供了两条经典的短语,风行美国经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让我看到钱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么才能看到钱,什么情况下,你会忘记这一点,而且通常是客户劝你忘记这一点。生意中没有牢靠的友谊,这是你在创业 前必须要牢记的教训。做销售,建立大客户关系不容易。

  11. Office Space(上班一条虫)(1999)

  公司缩减规模,预备裁员的时候,这个哥们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员开始的那天,他却决定请假一天。他的两个办公室的好友已经处在被开掉的边缘,无奈,哥们 三个决定实施一个神秘计划,将公司帐号上的钱陆续转移,当然,通过木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于这个哥们本来对办公室工作就没有感觉,于是,对于裁员特别轻松,满不在乎,公司高层偏偏就欣赏这样的态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办公室政治课实战教材。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司遇到危机时,裁员的本质动机,员工对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

  12. The Corporation(解构企业) (2003)

  18 世纪美国法律正式通过了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个人的组织行为后,到21世纪,仅仅两个多世纪,美国的这个公司法居然影响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国的公司法中也看到类似的描述。恰好是这样的法律文本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这个冠之以法人的称号横行全球,世界每一个角度都受到影响。个人的贪婪,个人的无度,个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地扩张,膨胀。从最深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规则,并无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败之的机会。 商业法,垄断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课程。

  13. The Insider(惊爆内幕) (1999)

  当商业秘密与巨额货币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阿尔8226;帕 西诺主演的主持人面对了两难的处境。在资本主义的商业社会,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金钱可以换来什么?商业社会的本质是货币自由交换,只要你情我愿,交换什 么都可以,哪怕是交换对公众危害严重的吸烟的秘密。科学家的良知能否用钱收购,中国古语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在外国对于鬼来说有效吗? 交易中的商业价值,交易中的定价原理,商业信誉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这个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来的,商科学生必须要理解金钱统治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具备的不可逆的特性。

  14. The Hudsucker Oroxy(影子大亨) (1994)

  一个缓慢叙事风格的影片。一个票房不怎么样的影片,一个懂商业的人说好的影片,一个社会大众看不懂的影片。一个公司的老板自杀了,似乎特别符合现在的萧条期 的潮流。然而,老板自杀了,其公司还蒸蒸日上呢,董事会的实权人物开始行动,行动的目的当然是私欲横流,监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业董事会操作实战等都是这个影片不可多得的实战教案。

  15. Antitrust(反垄断) (2001)

  商业社会信任容易建立吗?谁值得信任、给钱的人值得信任吗?给你一个录用的机会就值得信任吗?影片中的大型软件公司暗指微软,公司老板也是用比尔盖茨为原型的。从斯坦福录用天才软件工程师毕业生,然后应付已经严重推迟了的软件发布日期。然而,信任却突然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公司,法律,个人,专业性之间复杂 的,纠缠不清的问题。毕业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鳄鱼一样盯着你,不是用鳄鱼般的嘴,而是用诱人的薪酬,宽松的待遇包装起来的网,你已经准备好投怀送抱了吗?

  16. Rogue Trader(魔鬼营业员)(1998)

  学习银行业务,尤其是投资业务最好的教材。一个能够将百年老字号银行一夜之间弄垮的业务模式到底是什么?其中伴随着一个职员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巧妙地利用廉价的不懂业务的员工?如何利用大银行罕见的机会?还记得里森在巴林银行的所作所为吗?应该不会忘记2008年华尔街横行的杠杆吧。学习金融,学习投资,学习银行业基本操作的实战教案,怎么能够错过?!

  17. Other People’s Money(抢钱世界)(1991)

  商业法,企业兼并,商业诉讼规范,商业流程,兼并重组流程等。也是一个基于美国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美国商业自由市场中到处充满了利己行为与利他行为的冲突,矛盾。也恰好是这些冲突和矛盾中可以学到不同的人的心思,不同的人的动机,以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 商业法的学生,商科学生,法律学生必看。

  18. Disclosure(败露)(1994)

  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影片总是让人经久不忘。这个影片的主题是性骚扰,是公司办公室性骚扰。一个高管面对提升的机会,提升的关键人是他大学的女友,女友的动机并不单纯,在办公室发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却在法庭相见。 商业法,办公室行为,公司群体人际关系行为准则,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难得的教材,生动的雷人的教案。 万万不能错过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以及慷慨激昂。

  19. What Women Want(男人百分百)(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羡慕的帅哥自以为是,从事的又是广告行业,居然没有机会升迁,居然老板还是女性。一个意外,就一个小小的车祸,让他具备了能够阅读女性头脑的能力,他居然真的发现了女性竟然是这么想的。商业心理学,女性行为学,广告学等都是这个影片中最需要学习的亮点。

  20. Barbarians at the Gate(门口的野蛮人)(1993)

  当一个大师级的销售高手销售的产品是他的公司的时候,你要小心了,因为你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发大财的机会。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购买,无论多少钱都要买,因为眼看着他将这个公司的股票从40推到100,一个夜晚并不漫长,一个夜晚让有钱的更加有钱,贪婪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回避的主题,当然也无法忘记,每次贪婪遇到正直,为什么赢的总是贪婪。现代公司政治,公司价值,投资机会,销售技巧等都是这个影片贯穿始终的启发。

3,什么电影有涉及到什么经济学

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
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
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
6.《可口可乐小子》(The Coca—Cola Kid)(1985)
7.《发达之路》(The Secret of My Success)(1987)
9.《巴塞罗那》(Barcelona)(1994)
10.《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1996)
11.《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1999)
14.《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1994)
15.《反垄断》(Antitrust)(2001)
16.《魔鬼营业员》(Rogue Trader)(1998)
17.《抢钱世界》(Other People's Money)(1991)
18.《败露》(Disclosure)(1994)
19.《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2000)
20.《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1993)


这个是我直接复制过来的。

看电影不如看书。

4,电影铁娘子里撒切尔夫人说的哪几句经典语句

1、以一名资历尚浅的保守党党员的身份,我们有权发言;我们将激流勇进,将过去的苦难转变为今天的平静。(1945年,首次政治演说。)

2、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如今有工作等着我们去做。(1979年,首次当选首相后)

3、我不是一位共识政治家,我是一个有信念的政治家。(1979年)

4、我喜欢争论,我喜欢辩论,我不希望任何人只是坐在我边上,同意我的观点,这不是他们的工作。(1980年)

5、我不在意我的大臣们谈了多少,只要他们按我说的做。(1980年)

6、仅仅为了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获胜的消息欣喜……欣喜。(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

7、我要继续战斗,我要战斗直至胜利。(1990年11月21日,撒切尔夫人在未能赢得足够保守党内选票后如是说。次日,她辞去首相职务。)

8、在11年半的美好时光后,我们终将离开唐宁街。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相比11年半前上任的时候,今天的英国已经变得更好。(1990年,撒切尔含泪发表离职演说。)

9、没有人会记得起乐于助人者,如果这个人只有好心。他还得有钱,人们才会记得。(1980年)

10、我们所需求的仅仅是把我们的钱拿回来——尽管这句话曾被误读为‘我想拿回我的钱’。(1984年,欧盟峰会)

11、在我这个时代没有女性将成为首相或者外交大臣,不可能出任这些最高级的职位。不管怎样,我不想当首相,但是你该对自己有百分百的自信。 (1969年,时任反对党保守党议员)

12、任何一位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将更透彻的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国家。(1979年,那一年成为了英国首相)

13、假如你想要的是空谈,问男人;假如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1982年)

14、如果你愿意,大可自己改变。但女士是不会转变的。(1980年,撒切尔在其经济政策受到抨击时坚持立场)

15、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1984年,会晤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后)

16、我带着一个目的来到这个办公室:令英国社会从依赖走向自力更生;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建立一个奋发有为的英国,而不是消极怠工的英国。(1984年,撒切尔概述其政治哲学)

17、我们必须阻止英国倒退。如今,英国的精神重现,像过去一样熊熊燃烧。(1982年,马岛之争)

18、根本就不存在‘社会’这种东西。(1987年,专访)

19、家就是你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1991年5月,卸任6个月后)

20、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撒切尔夫人

21、哪里有混乱,我们就带去和谐;哪里有错误,我们就带去真实;哪里有怀疑,我们就带去信任;哪里有沮丧,我们就带来希望。——撒切尔夫人

5,撒切尔夫人执政前 英国的时代背景

1979年9月。保守党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英国首相,此时英国内外交困的形势令国内有识之士深感忧。在她上台半年以前,资深的英国外交家汉德逊爵士(Sir Nicholas Henderson)向卡拉汉内阁提交了一份报告。说道:战后初期,我国仍是世界强国之一……我本人亲眼看见丘吉尔、艾德礼和贝文在波茨坦会议上与斯大林和杜鲁门分庭抗礼。当对德国和法国还无资格参加这种会议……时至今日,我们不但不再是一个世界强国,甚至连欧洲强国都算不上。英国的收入在三个世纪以来第一次低于法国,在经济上或政治上,我国现在已经很难与德国或法国并驾齐驱了……”

英国的危机首先来自国内经济的衰落和社会文化的颓废,一些人把二战后的英国比作是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福利主义的杂交产物,英帝国过去那种鲜明的自由主义色彩经失去了原来的面貌,整个社会也缺乏朝气,一些人甚至把英国比作一战前的土耳其,称其为“欧洲最新的病夫”。

为了保卫英帝国及其海外商业利益,英国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套全球防务体系。直到二战结束之前,联合王国、各自治领及海外殖民地仍实行统一的帝国防务制度。二战后,实力极度削弱的英国不仅在经济上完全依赖美国,而且在军事上也需要协助美国与苏联抗衡,其自身的安全都得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来维护,显然难以再度承担全球范围的防务。随着印度这一英帝国最大的战略后备力量的独立,英国在印度洋和远东的防务能力削弱了80%。签订于1951年的美澳新防务条约也把英国完全排除在外,进一步表明由英国皇家海军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供安全保障的百年战略已经被正式废弃。自1958年加纳独立开始的非殖民化浪潮更是将英帝国在非洲、中东和南亚的殖民地席卷一空。

随着英国过长的防务战线与有限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之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威尔逊首相及其工党政府在60年代末最终作出决定,撤出部署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所有部队。到1971年底,英军完成了从海湾地区的撤退,1976年英国军队撤离新加坡,并迸一步压缩,在香港、马尔他和塞浦路斯的驻军。曾经遍布全球的米字旗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代之而来的是遍布全球的星条旗,“英国治下的和平”已经让位于美国治下的和平”。

1964—1970年和1974—1979年的英国工党内阁以公有化和高福利政策为纲领,试图以此创造出一个富裕的英国工人阶级,在英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目标。其具体措施包括: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包括对钢铁.煤炭、铁路、航空、港口、邮政、电讯、汽车、造船、航宇和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国有化;提高税收;削减军事开支,具体措施包括裁军、取消新的国防研究项目、提高工资和福利水平等等。但是与工党的良好愿望相反,公司的国有化,工资的“大锅饭”和高福利(甚至连配眼镜和假牙的费用都由国家报销)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政府支出过大,经济状况恶化。再加上外部原因如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生产技术陈旧、产品缺乏创新、劳资关系复杂等原因,英国在70年代中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国际贸易收支赤字猛增。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工党的卡拉汉内阁在年1976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贷款,但后者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包括削减政府开支25亿英镑,将英国石油企业私有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等等。但是由工党此时仍未改变其左冀纲领,因此阻碍英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仍来得到解决。1979年初,汽车、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工人举行了1926年以来英国规模最大的罢工,全国怨声载道,以撤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抓住这一机会,提出对卡拉汉内阁的不信任案,在国会以311:310的一票多数通过,拉汉被迫解散国会,于1979年5月3日举行大选,保守党政府上台,随后立即采取私有化和“货币主义”政策,英国开始了经济复苏时代,通货膨胀率从20%下降到4.1%,持续了18年的财政赤字转为盈余.经济增长率先后超过美国、西德、法国,并在1988年超过了日本。人民生活水平也在8年内提高了23%。

然而此前的几届英国政府对国防工业造成的损害在福兰克战争爆发时仍未得到解决。海军的大型航空母舰被裁得一艘不剩,仅有的“竞技神”号航母准备出售给印度,新建的“无敌”号航母准备出售给澳利亚。众多的先进武器研制项目或被搁置,或被取消。一度与美苏并列,称雄予世界的航空工业落后于法德等国,工党甚至在1979年的竞选纲领中提出单方面核裁军、并将所有核潜艇完全毁弃……阿根廷人之所以敢于在福竞兰群岛使用武力。无疑也与英国此时病恹恹的状态有关。

奇怪的是,所有这一切困厄并未清除英国人心中残存的那点帝国情结。撒切尔夫人早在1976年的一次保守党集会主便说“英国具有世界范围的外交和防务经验,它要发挥一个特殊的作用”,即“以英国人民的出色品质为基础,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她看来,英国的衰败并非不可扭转,英国作为历史上的大国,必须恢复国家的力量和尊严。创立于丘吉尔-罗斯福时代的“英美特殊关系”在50年代工党执政和苏伊士危机时期便已名存实亡,到了70年代的希思与卡拉汉内阁时期,英美关系一度降到了战后的最低点。撇切尔的新保守主义与里根提出的“新右派”方针不谋而合,使两国的外交有了协调的基础,两人之间的私交也达到丘吉尔-罗斯福之后前所来有的程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英国才在1980年在西欧国家中率先准许美国在英国都署160枚巡航导弹,以对抗苏联部署在东欧的SS-20中程导弹。美国也在1982年改变了与阿根廷传统的友好关系,支持英国在福克兰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