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历届奥斯卡影帝影后,历届奥斯卡影帝影后

本文目录索引

1,历届奥斯卡影帝影后

珍妮.盖诺(第一届)

二十年代美国著名女演员,原名劳拉盖纳, 1906年10月6日生于费城,逝于1984年9月14日,因患肺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医院病逝,终年77岁。她曾在1982年遭车祸而受重伤,伤势一直没有痊愈。猝然去世时,就连丈夫也未能跟她见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优胜于格露西娅史璜逊、路易丝德华塞等强劲对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单中竟出现了三次,可见其演技多么精湛。获奖那年,她才22岁。领奖时她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连声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谢。她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当然很激动,特别是见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动。要是当时我能知道获学院奖几年后意义如此重大的话,那还会更加激动。”

珍妮盖诺一生共拍过34部影片。她对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满意。奥斯卡的地位越来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国际影界的最高荣誉。自然,作为首届获奖者的盖诺,也为自己成为国际影坛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获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是她的幸福。

1938年,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装总设计师吉尔伯特亚德里安结婚。不久,她告别影坛,和丈夫定居在纽约。
1957年,她重返银幕,拍摄了《狂妄》等影片。以后又转入舞台,在纽约等地公开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盖诺作出了永远结束艺术生涯的决定。
1961年,她和制片人保罗格雷戈里结婚,两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玛丽.碧克馥(第二届)

默片女演员,是美国早期的电影明星,极盛时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气最大的女人,也是“联艺”影业公司的创立成员之一,1928年以《卖得风情》一片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瑙玛.希拉(第三届)

瑙玛.希拉于1900年8月10日生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1920年她在《偷窃者》中的表演引起了制片人欧文撒尔伯格的注意,1923年,在后者的努力之下,希拉与米高梅公司签定了长期协议,并与1927年下嫁欧文。1936年撒尔伯格去世后,希拉在电影表演、执导和选片方面的运气一落千丈。影星莉莲赫尔曼曾评价希拉有一张“思索着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资深录音师,亦是数项重要电影声效创新的先行者。


玛丽.德雷斯勒(第四届)

德雷斯勒于1868年生于安大略的考伯格,原名玛丽.莱拉。1883年,她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回演出剧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随着“提丽的噩梦”等一系列剧作,德雷斯勒步入了百老汇的闪光灯下,但1994,幸运之神的召唤却来自好莱坞。她的第一个突破是与查理卓别林在“提丽的痛心罗曼史”中演对手戏。在1930年,她与葛丽泰嘉宝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丝蒂”,这部片子标志着莱拉演艺生涯的高峰,并在1931年为她带来了奥斯卡大奖。她在从艺不久就改名为玛丽.德莱斯勒,这个来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颚女子从此成为好莱坞最出色的喜剧女演员之一。莱拉于1934年逝世,死后被葬在加州的圣塔芭芭拉。但时光转逝,物人两非,如今莱拉的墓地已经不复可寻。


海伦.海丝(第五届)

海丝生于1900年,逝于1993年,堪称美国戏剧界第一夫人的海丝在电影方面同样成绩不俗——她曾获两项奥斯卡大奖,参演的获奖影片分别为《断肠花》和《机场》还是第一个获得“娱乐三重冠”的演员,除了奥斯卡,海伦还曾一揽两项托尼奖,一项葛莱美奖和一项艾美奖。如果你对她的演唱实力没什么印象,至少还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曾获1976年葛莱美最佳诵读录音奖(在“美国大档案”中的独白陈述)。


凯瑟琳.赫本(第六届、第四十届、第四十一届、第五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于2003年逝世。赫本的演艺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曾4获奥斯卡影后桂冠、8次获提名,是得奖次数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获奖的四部影片分别是《艳阳天》(1933)、《猜一猜谁来赴晚宴》(1967)、《冬天的狮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克劳黛.考尔白(第七届)

克劳黛.考尔白生于1903年法国巴黎,原名丽莉.克劳黛.乔乔恩,逝于1996年。克劳黛很小时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在高中时开始出演校园戏剧,几年后开始在百老汇舞台剧中饰演一些小角色。因喜爱表演,她决定以此为毕生追求。1927年,她在纽约派拉蒙电影工作室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随着有声电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劳黛在同年拍摄了“爱上迈克”。瓜子脸、生动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举止使得克劳黛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脚。她的百变风格又使她能够在众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劳黛成了当时的票房明星。


蓓蒂.戴维丝(第八届、第十一届奥斯卡影后)

戴维丝生于1908 马萨诸塞的洛厄尔,逝于1989年。尽管很小时蓓蒂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她早期努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她因被认为“不真诚”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顿市剧团拒之门外。后来蓓蒂被约翰默里安德森的戏剧学校录取,从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规舞台表演是在“百老汇内外” 中,而她的第一个百老汇表演却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盘子”和后来的“坚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环球电影工作室聘用,但后者觉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荐蓓蒂转签了华纳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在“饰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锁”。


费雯丽(第十二届、第二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费雯丽,1913年出生在印度大吉岭镇的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家中,母亲是爱尔兰人。1920年她随父亲回到英国,后在教会学校学习。其中她对艺术最为感兴趣。15岁那年,她随父亲到欧洲旅行。1931年,她要求进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在学校认识了温文尔雅的男青年霍尔曼,经常与之约会。1932年费雯丽与霍尔曼结婚。婚后她一度很幸福,但她执着的献身艺术,不愿意被家庭所束缚,生下一个孩子后,她就忍不住要求演电影。偶然的一个机会,她在《贞洁的面纱》中的表演被舆论认为是一颗新星的出现。突然的成功使她下定决心弃家从影。1940年8月,费雯丽在拍完《魂断蓝桥》后与著名演员奥里佛结婚。婚后他们过了幸福的20年。费雯丽始终一往情深地爱着奥立佛,但奥立佛背叛了她。1960年12月,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费雯丽因此受到沉重打击。1967年7月7日病逝于伦敦的公寓中。按她的遗愿,她的角膜捐献出来,遗体火化。


琴逑.罗杰斯(第十三届)

罗杰斯原名弗吉尼亚凯瑟琳麦克马斯,她于1911年7月16日生于密苏里州。琴逑童年遭遇坎坷,11岁时父母分居,她随母亲一同搬至祖父母,其后曾两次被父亲绑架。十几岁时在凯瑟琳曾在广告片中担任过一些角色,14岁时获德州查尔斯顿舞蹈比赛冠军。当时她仍热衷于演戏,参演了一部名为《琴逑.罗杰斯》的歌舞剧,从此以此为艺名。在1925年至1928年间,该歌舞剧得以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在纽约巡演时,好运降临到了琴逑头上,她在百老汇《极速》中获得了一个角色,从而能够和派拉蒙公司签订协约。
在1930年早期,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饰演小角色,直到1933年,她和弗瑞德艾斯泰尔合作主演了《飞向里约热内卢》,这部影片标志着琴逑事业的真正开始。在其后十多年中,她和弗瑞德一同出演了11部电影(其间她还拍了其他影片),包括几部稀奇古怪的喜剧,如《未婚妈妈》,《主与副》。她的最后一个电影角色是在1965年的《哈洛》中。她饰演简哈洛的母亲。其后她重返舞台,直到1984年才最终退出。1995年琴逑在加州逝世,享年83岁。


琼.芳登(第十四届)

琼.芳登生于1917,原名琼.比沃尔.哈维兰德。十几岁时,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组织下,她开始以琼.伯菲尔德的艺名走上舞台。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艺名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在两年多的舞台生涯之后,她以琼.芳登的艺名再次出现在一些低成本的艺术电影中,其中尚值得一提的是与弗瑞德.艾斯泰尔合演的《受伤的闺女》和与小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合演的《古庙战茄声》。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凭借两部希区柯克电影进入了个人演艺生涯的全盛期——“蝴蝶梦”(Rebecca,1940)和《恒久的宁芙》,使芳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之后又是希区柯克的《深闺疑云》最终把芳登送上了奥斯卡的最高领奖台

葛丽亚.嘉逊(第十五届)

嘉逊生于1903年,逝于1996年。对影迷们来说,演艺生涯后期的嘉逊是优秀的代名词,她饰演了众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并喜爱的电影角色,如《万古流芳》,《傲慢与偏见》,《忠勇之家》,《鸳梦重温》和《居里夫人》。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我们无法一一列数她所获得的提名和相应奖项,一个事实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受欢迎程度——她被11个国家授予“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和“最佳女演员”荣誉。


珍妮弗.琼斯(第十六届)

珍妮弗.琼斯生于1919年3月2日,真名菲莉丝.弗洛拉.伊斯莉。她是在电影工作室体系下由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一手捧红的美国女演员。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尔兹尼克制作的电影《阳光下的决斗》。珍妮弗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与演员罗伯特.沃克,并与其生有两子,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演员。珍妮弗和罗伯特1944年离婚,1949年,珍妮弗嫁给了塞尔兹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制片人,珍妮弗与大卫相守到1965年后者的逝世,之后他们的女儿玛丽.珍妮弗自杀,这双重打击几乎让珍妮弗崩溃,并企图追随亲人了结自己的生命。创伤恢复之后,珍妮弗的精神状况一直不佳,直到与她的第三任夫婿,一个身价百万的工业家踏上红毯。1993年后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现在珍妮弗是诺顿西蒙博物馆的董事之一。


英格丽.褒曼(第十七届、第二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英格丽褒曼是瑞典电影女演员。1915年8月29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83年8月29日逝于伦敦。幼年丧失双亲,由亲戚抚养。1933年考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不及一年便跃身为瑞典影坛新星。先后在《修道士桥的问题》(1934)、《妇女面部》(1938)等片中饰角。1939年应邀赴美主演好莱坞名片《插曲》,获得成功。她在美国主演的著名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1943)、《战地钟声》(1943)、《煤气灯下》(1944)、《声名狼藉》(1946)、《圣女贞德》(1948)等。其中,《煤气灯下》使她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50年代在欧洲几国拍片,主要有《欧洲51年》(1952)、《意大利游记》(1954)、《艾伦娜和她的男人们》(1956)等。1956年在英国主演好莱坞影片《阿娜斯塔茜娅》,并因此第二次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晚年,她在《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出演配角,再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最后又因影片《秋天的奏鸣曲》(1978)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的荣誉。她长于扮演忠实、理想的女性角色,40年代盛名于美国影坛,后又成为国际电影明星。此外,她在舞台剧和电视剧中的演出也同样获得成功。


琼.克劳馥(第十八届)

琼.克劳馥生于1904年3月23日,逝于1977年5月11日。琼.克劳馥并非普通演员,确切地说,她是电影巨星。个中区别非常重要:她很少出现在顶级电影中,不管取材如何,她的电影很少被称作“出色”,但是她却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演艺生涯最长的女演员。她生来魅力四射,是人上之人,明星气质简直与生俱来。她的一切,包括她从一无所有到身价不菲的发迹史,她所有为了处于闪光灯下的不懈努力,都使她成为好莱坞造梦工厂的最佳素材。她的女儿所写的关于她自传性质的揭密书,厚颜地揭示了琼的糜烂私生活,使她真正“赢得生前身后名”。琼的一生被赋予了戏剧化的细节,这个大眼睛、疯狂的女主角永远展现给人们的是电影之名、决心和无所顾忌的野心。


奥丽薇娅.德哈维兰(第十九届、第二十二届奥斯卡影后)

奥丽薇娅1916年生于日本,父亲是英国专利律师,母亲是演员。奥丽薇娅在加州的洛斯盖图读高中时便喜欢上了戏剧,她在当时由业余演员制作的《仲夏夜之梦》中饰演了赫米厄的角色。作为琼.芳登的姐姐,奥丽薇娅被著名导演马克斯.雷恩哈特发现,后者使奥丽薇娅能够出演他执导的好莱坞电影,机会由此而来。1935年,奥丽薇娅与华纳兄弟公司合作,出现在由《仲夏夜之梦》改编的电影中,并与华纳签订了长期协约。奥丽薇娅自认为是一流正统派的演员,因此拒绝了公司要求的一些传统天真女子的角色,这有些惹恼了华纳,并正告奥丽薇娅,如不合作,则必将自毁于好莱坞。



洛丽泰.扬(第二十届)

洛丽泰.扬生于1913年,逝于2000年。她是好莱坞第一批成功由电影向电视剧转型的女演员。改变发生在1953年,洛丽泰出现在“致洛丽泰的信”中(后来该杂拼连续剧被称作“洛丽泰.扬秀”)。杂拼剧是上世纪50年代电视节目的主打,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示不同的故事,并且周周拍摄。洛丽泰主持并制作了这部连续剧,并出演了一半以上的剧目。借助影星形象的魅力,洛丽泰风格同样成为她的电视标志。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刺激了其他类似的电视剧,但是洛丽泰是最成功的。和露西尔.鲍尔一样,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成功完成自己的电视剧的女性、第一个在电视广播网上推出自己的电视杂拼剧的女性、第一个同时获得奥斯卡和电视艾美奖的女性。


简.惠曼(第二十一届)

简.惠曼生于1914年,她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的在电影电视两方面都成绩优秀的女演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简的电影事业处于巅峰时期的时候,她出演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简.惠曼剧院。在1958年至1980年间,惠曼偶尔会在一些电视剧和电视电影中客串。在1981年,她因在CBS黄金时间上映的电视剧安吉拉.钱宁中的出色表演又一次在电视表演上取得成功。
PS. 她是里根总统的前妻


朱迪.霍利德(第二十三届)

朱迪生于1921年,逝于1965年。虽然她在电影中一直扮演花瓶的角色,但朱迪.霍利德却拥有高达172的智商。她痴迷于读书和演戏。虽然被耶鲁戏剧学院拒之门外,但霍利德仍致力于成为一名正统的演员。她曾做过接线员和剧院的舞台监督。随后在1938年格林威治乡村夜总会演出的滑稽剧中出演角色。霍利德和她的朋友组成了一个乐团,演出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歌曲。乐团后来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星探看中,但他们只希望雇用霍利德一人。为了她的朋友们,霍利德谢绝了这一邀请。



雪莉.布思(第二十五届)

雪莉布思1898年出生在西尔玛福特,1992年逝世。雪莉布思12岁起就在业余艺术家的剧本中出演角色。4年之后,她踏上了自己的职业演艺生涯。1925年她首登百老汇舞台,与翰弗来.鲍嘉主演了《地狱丧钟》。在百老汇摸爬滚打近十年后,布思终于等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角色。凭借1950年在舞台剧《兰闺春梦》中的演出,布思荣获了托尼奖和纽约剧评人奖。1952年的电影版《兰闺春梦》是布思的电影处女作。她凭此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布思出演过许多影片。而在她晚年时期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她在电视剧《黑兹》而中的女仆扮相。在出演了电视剧A Touch of Grace 后,布思便退出了演艺圈。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逝于1993年。1953年以电影《罗马假期》里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奥黛丽赫本虽然已经去世多年, 她高雅的气质与迷人的风采, 却至今仍令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所怀念。赫本一生主演过的电影包括: 《龙凤配》、《甜姐儿》、《修女传》、《第凡内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许多著名影片。 1988年起, 赫本更化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特别大使, 贡献了她的余生给许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贫苦儿童。

葛丽丝.凯莉(第二十七届)

葛丽丝生于1928年,逝于1982年。自她成为摩洛哥王妃已经过去了43年,就连她罹难于车祸也是20年前的旧闻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来仍有别样的味道——优雅(Grace),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于大富之家,曾是奥运冠军的父亲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缴纳”了上百万美元的陪嫁。她有过成功的事业,不但以《乡下姑娘》一片荣膺1955年的“奥斯卡影后”,还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星。



安娜.玛格娜妮(第二十八届)
玛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她的童年是和祖母在罗马的贫民区度过的。她在圣塞西里亚学习表演。起初做过夜总会的歌手,后来才开始在各类剧院演出。1933年她和电影制作人戈弗来多.亚利桑德里结婚,通过他结识了导演纽齐奥.马拉索玛。他启用玛格娜妮在他1934年的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随后玛格娜妮又出演了亚利桑德里1936年的电影《乡村骑士》和马里奥.索达蒂 1938年导演的《塔拉卡诺瓦》。1973逝世。在众多获奥斯卡奖的外籍女演员中绝大多数以性感著称,如碧姬.芭铎,索非.亚罗兰。而安娜.玛格娜妮是个例外。她外表朴实,既不漂亮,也没有傲人的人材。但是她凭着智慧成为主宰战后意大利电影的女星。


乔安娜.伍德沃德(第三十届)

乔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于美国北卡洛莱纳州的托马斯维尔。她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读书时曾参与校园剧的演出。移居纽约后,她同时就读于Neighborhood Playhouse和Actors‘ Studio 两所表演学校。在1953年与百老汇签约成为威廉.英奇的舞台剧《野餐》中的临时演员。在那里,她遇到了保罗.纽曼,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她和丈夫纽曼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夫妻之一。伍德沃德不仅是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她在电视剧,戏剧和社会活动中的表现也备受瞩目。伍德沃德在1954年出演电影《情人》后转向电视方面发展。她在许多电视节目中都有出色表现。


苏珊.海华(第三十一届)

一头红发、活力四射的女演员苏珊.海华生于1917年,原名爱蒂斯.莫兰娜,于1975年逝世。她最擅长饰演从逆境中奋起的勇敢女性。在高中时苏珊开始为摄影师做模特,1937年,“飘”剧组公开面向公众征募能够出演斯佳丽一角的演员,苏珊和其他女演员一起来到了好莱坞。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设法成为了签约演员。尽管她努力成名,但开始接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1947年,她终于获得机会在《毁灭》中第一次饰演意志坚强、勇敢的女性,凭此片苏珊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1958年,她以《我要活下去》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此外她曾在奥斯卡上五次获得提名。



西蒙涅.西妮奥莱(第三十二届)

西蒙涅.西妮奥莱1921年生于德国,父母是法国人,在法国长大,二战开始时举家搬到英国,在给自由法国杂志工作时,她在战时英国电影中担任了一些临时角色。西妮奥莱的成名主要依仗她的第一个丈夫、大导演耶维斯.艾里戈里特,因此在战后她被称作“堆砌起来的明星”。她主演的诸多描写爱之不幸的影片中最棒的一部是“金盔”,并凭此获得英国影业奖。之后西妮奥莱通过饰演“金屋泪”中的劳伦斯哈维的哀怨弃妇而获得奥斯最佳女演员奖。她于1985年逝世。


伊丽莎白.泰勒(第三十三届、第三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伊丽莎白.泰勒生于1932年,她是真正的影星,紫罗兰颜色的眼睛光彩照人,充满活力。尽管她不是最有天赋的演员,她却是最迷人的演员,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永远是焦点所在。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受到爱慕,同时又如此成为奚落的对象和影射与闲言碎语的标地。在她身后,无数人声名雀起,又归于孤寂,而泰勒的魅力却长久不衰。名利是她活力的源泉,公众目光是她永远的侍从。她从不知适可而止,对她来说,要么万人之上,要么一文不名。
相对媒体而言,泰勒的成功:两获奥斯卡奖,第一个薪水百万的演员,众多的慈善工作、失败:健康、体重、药品治疗及其他的悲剧、难堪:八次失败的婚姻,电影灾难,无数的丑闻,这些都已经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了。


索菲亚.罗兰(第三十四届)
意大利国宝级女星索菲亚.罗兰生于1934年,她一直是激情与魅力的代言人,她以动人的风采和卓越的演技在国际影坛驰骋了近半个世纪,不仅主演了近百部影片,还曾被多个国际电影节授予终身成就奖的称号!
在拍摄过的影片中,索菲亚塑造的大多是富于激情并略带乡土气息的女人。能够把如此普通的角色演得精彩异常,金星合海王带来的领悟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它令索菲亚的“血液里流着电影的细胞”,是它让索菲亚能够将自身对亲情的理解融汇到电影中去,从而打动所有观看影片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个女人》一片中,索菲亚真挚感人的表演不仅使影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奖,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三项令人称羡的桂冠。


安妮.班克劳夫特(第三十五届)

安妮生于1931年,是一位朴实的黑发美人,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演员。实际上,安妮.班克劳夫特有过两次电影生涯。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总体来说业绩平平,她没能将个人才华展示于电影表演之中。她的第二次电影生涯开始于60年代初期,这次她因出演电影《神奇的工人》而倍受欢迎,并且,她因为表演的很多角色而在荧屏上树立了永恒的形象,《毕业生》中的Mrs.Robison就是她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帕德里夏.妮尔(第三十六届)

妮尔生于1926年,她是美国舞台剧和电影届一位主要女演员,大学时专修舞台剧表演,在她1946年开始在百老汇出演《海龟的声音》之前,她曾做过模特。因其在舞台剧《森林里的另一部分》中的表演,妮尔受到好莱坞的关注,并出演1949年拍摄的轻喜剧《约翰爱玛丽》,从此踏上了荧屏不归路。同年,在《根源》中与加莱.古柏演对手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她透露加莱.古柏是她一生的挚爱。1953年与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结婚,之后从荧屏消失了几年,直到1957年复出,出演《人群中的脸》,在那以后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更俱选择性。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朱莉.安德鲁丝(第三十七届)

朱莉.安德鲁丝1935年10月生于英格兰。10岁就在当演员的父母的指导下首次登台表演。1954年她在桑地.维尔森的《男朋友》剧中扮演波莉.布朗角色而一举成名。之后她在百老汇最主要的音乐剧目之一《窈窕淑女》中担任女主角。这部剧连续演了几年,朱莉从而成了国际上知名的演员。1964年朱莉初上银幕,主演《玛丽.波宾丝》,一炮打响,获得奥斯卡女主角奖。1965年她主演的《音乐之声》引起更大轰动,之后她还主演了《维克托,维克托利亚》等戏。20多年来她一直是一名重要的电影演员。1989年为表彰她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她被授予BAFTA银奖。


朱莉.克丽斯蒂(第三十八届)

朱莉.克丽斯蒂1941年出生于他父亲在印度Chukua的茶园里,她在英国和法国完成学业。她的舞台表演学习是在伦敦音乐与戏剧中央学校完成的。1957年她在一个表演剧团首次演出戏剧。1962年开始出演一些小角色,第二年,在约翰.施莱辛格导演的《说谎的比利》中扮演主角。1965年,正是施莱辛格在电影《亲爱的》中给她提供了一个量身订做的角色,使得她成为一个国际巨星以及诸多类似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纽约电影批判奖等奖项的得主。


芭芭拉.史翠珊(第四十一届)

好莱坞第一位先后囊括葛来美奖、艾美奖、奥斯卡奖及东尼奖等各大奖项于一身的超级巨星芭芭拉史翠珊。史翠珊生于1942年,她很年轻就已经活跃在舞台上,上世纪60年代末凭着银幕处女作《妙女郎》一鸣惊人,且与影坛传奇凯瑟琳.赫本分享当年的奥斯卡影后殊荣。之后史翠珊一直歌影双栖,拍过不少让人难忘的好电影,也唱过很多教人一听钟情的电影主题曲,谁会忘记那首浓情化不开的《The Way We Were》(《俏郎君》主题歌)和片中金发俊朗的罗伯特.瑞德福。史翠珊比同辈大红大紫的女演员更具野心之处,是她很早便有演而优则导的野心和准备。《恩桃》、《岁月惊情》和《离谱恋曲》未必是人见人爱的所谓经典电影,但绝对能表现出史翠珊作为一个女性导演的坚持、喜恶和韧力,尤其是她对女性面对人生转折点的变数和波折,最终都是以伟大的爱去化解一切危机和怨恨。单凭这个史翠珊电影的共通主题,便值得我永远钟爱和期待她的导演作品了。


玛吉.史密斯(第四十二届)

玛吉.史密斯是英国表演事业中的瑰宝,具有同时驾驭舞台与影视事业的深厚功力。她戏路宽广,演技精湛,尤以演喜剧和正剧角色著称。她不仅在英国和百老汇的舞台上取得了无数的成功,而且在银幕上的表演也是出类拔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近50年的演艺生涯多次被奥斯卡奖提名,成为唯一一位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英国女演员。1934年12月28日,玛吉.史密斯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伊尔福特(Ilford)。其父是牛津大学的病理学教授,她自小就酷爱表演,在牛津幼儿园里接受了启蒙表演训练,后在牛津戏剧学校接受专业演技训练。


格伦达.杰克逊(第四十三届、第四十六届奥斯卡影后)

格伦达.杰克逊生于1936年,她是英国舞台剧、电影演员,因主演《情妇》及《接触社会》,两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后来从政。对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真可笑,我埋头苦干了那么多年,可在此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我。好莱坞是个制片人说了算的密封型王国,我不想置身其中毁了自己。”


简.方达(第四十四届、第五十

历届奥斯卡影帝影后

2,奥斯卡历届影后都是谁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历届奥斯卡影后一览[/center] 珍妮.盖诺(第一届) 二十年代美国著名女演员,原名劳拉盖纳, 1906年10月6日生于费城,逝于1984年9月14日,因患肺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医院病逝,终年77岁。她曾在1982年遭车祸而受重伤,伤势一直没有痊愈。猝然去世时,就连丈夫也未能跟她见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优胜于格露西娅史璜逊、路易丝德华塞等强劲对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单中竟出现了三次,可见其演技多么精湛。获奖那年,她才22岁。领奖时她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连声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谢。她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当然很激动,特别是见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动。要是当时我能知道获学院奖几年后意义如此重大的话,那还会更加激动。” 珍妮盖诺一生共拍过34部影片。她对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满意。奥斯卡的地位越来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国际影界的最高荣誉。自然,作为首届获奖者的盖诺,也为自己成为国际影坛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获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是她的幸福。 1938年,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装总设计师吉尔伯特亚德里安结婚。不久,她告别影坛,和丈夫定居在纽约。 1957年,她重返银幕,拍摄了《狂妄》等影片。以后又转入舞台,在纽约等地公开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盖诺作出了永远结束艺术生涯的决定。 1961年,她和制片人保罗格雷戈里结婚,两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玛丽.碧克馥(第二届) 默片女演员,是美国早期的电影明星,极盛时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气最大的女人,也是“联艺”影业公司的创立成员之一,1928年以《卖得风情》一片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瑙玛.希拉(第三届) 瑙玛.希拉于1900年8月10日生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1920年她在《偷窃者》中的表演引起了制片人欧文撒尔伯格的注意,1923年,在后者的努力之下,希拉与米高梅公司签定了长期协议,并与1927年下嫁欧文。1936年撒尔伯格去世后,希拉在电影表演、执导和选片方面的运气一落千丈。影星莉莲赫尔曼曾评价希拉有一张“思索着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资深录音师,亦是数项重要电影声效创新的先行者。 玛丽.德雷斯勒(第四届) 德雷斯勒于1868年生于安大略的考伯格,原名玛丽.莱拉。1883年,她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回演出剧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随着“提丽的噩梦”等一系列剧作,德雷斯勒步入了百老汇的闪光灯下,但1994,幸运之神的召唤却来自好莱坞。她的第一个突破是与查理卓别林在“提丽的痛心罗曼史”中演对手戏。在1930年,她与葛丽泰嘉宝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丝蒂”,这部片子标志着莱拉演艺生涯的高峰,并在1931年为她带来了奥斯卡大奖。她在从艺不久就改名为玛丽·德莱斯勒,这个来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颚女子从此成为好莱坞最出色的喜剧女演员之一。莱拉于1934年逝世,死后被葬在加州的圣塔芭芭拉。但时光转逝,物人两非,如今莱拉的墓地已经不复可寻。 海伦·海丝(第五届) 海丝生于1900年,逝于1993年,堪称美国戏剧界第一夫人的海丝在电影方面同样成绩不俗――她曾获两项奥斯卡大奖,参演的获奖影片分别为《断肠花》和《机场》还是第一个获得“娱乐三重冠”的演员,除了奥斯卡,海伦还曾一揽两项托尼奖,一项葛莱美奖和一项艾美奖。如果你对她的演唱实力没什么印象,至少还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曾获1976年葛莱美最佳诵读录音奖(在“美国大档案”中的独白陈述)。 凯瑟琳.赫本(第六届、第四十届、第四十一届、第五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于2003年逝世。赫本的演艺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曾4获奥斯卡影后桂冠、8次获提名,是得奖次数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获奖的四部影片分别是《艳阳天》(1933)、《猜一猜谁来赴晚宴》(1967)、《冬天的狮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克劳黛.考尔白(第七届) 克劳黛.考尔白生于1903年法国巴黎,原名丽莉·克劳黛·乔乔恩,逝于1996年。克劳黛很小时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在高中时开始出演校园戏剧,几年后开始在百老汇舞台剧中饰演一些小角色。因喜爱表演,她决定以此为毕生追求。1927年,她在纽约派拉蒙电影工作室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随着有声电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劳黛在同年拍摄了“爱上迈克”。瓜子脸、生动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举止使得克劳黛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脚。她的百变风格又使她能够在众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劳黛成了当时的票房明星。 蓓蒂.戴维丝(第八届、第十一届奥斯卡影后) 戴维丝生于1908 马萨诸塞的洛厄尔,逝于1989年。尽管很小时蓓蒂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她早期努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她因被认为“不真诚”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顿市剧团拒之门外。后来蓓蒂被约翰默里安德森的戏剧学校录取,从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规舞台表演是在“百老汇内外” 中,而她的第一个百老汇表演却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盘子”和后来的“坚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环球电影工作室聘用,但后者觉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荐蓓蒂转签了华纳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在“饰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锁”。 费雯丽(第十二届、第二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费雯丽,1913年出生在印度大吉岭镇的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家中,母亲是爱尔兰人。1920年她随父亲回到英国,后在教会学校学习。其中她对艺术最为感兴趣。15岁那年,她随父亲到欧洲旅行。1931年,她要求进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在学校认识了温文尔雅的男青年霍尔曼,经常与之约会。1932年费雯丽与霍尔曼结婚。婚后她一度很幸福,但她执着的献身艺术,不愿意被家庭所束缚,生下一个孩子后,她就忍不住要求演电影。偶然的一个机会,她在《贞洁的面纱》中的表演被舆论认为是一颗新星的出现。突然的成功使她下定决心弃家从影。1940年8月,费雯丽在拍完《魂断蓝桥》后与著名演员奥里佛结婚。婚后他们过了幸福的20年。费雯丽始终一往情深地爱着奥立佛,但奥立佛背叛了她。1960年12月,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费雯丽因此受到沉重打击。1967年7月7日病逝于伦敦的公寓中。按她的遗愿,她的角膜捐献出来,遗体火化。 琴逑.罗杰斯(第十三届) 罗杰斯原名弗吉尼亚凯瑟琳麦克马斯,她于1911年7月16日生于密苏里州。琴逑童年遭遇坎坷,11岁时父母分居,她随母亲一同搬至祖父母,其后曾两次被父亲绑架。十几岁时在凯瑟琳曾在广告片中担任过一些角色,14岁时获德州查尔斯顿舞蹈比赛冠军。当时她仍热衷于演戏,参演了一部名为《琴逑.罗杰斯》的歌舞剧,从此以此为艺名。在1925年至1928年间,该歌舞剧得以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在纽约巡演时,好运降临到了琴逑头上,她在百老汇《极速》中获得了一个角色,从而能够和派拉蒙公司签订协约。 在1930年早期,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饰演小角色,直到1933年,她和弗瑞德艾斯泰尔合作主演了《飞向里约热内卢》,这部影片标志着琴逑事业的真正开始。在其后十多年中,她和弗瑞德一同出演了11部电影(其间她还拍了其他影片),包括几部稀奇古怪的喜剧,如《未婚妈妈》,《主与副》。她的最后一个电影角色是在1965年的《哈洛》中。她饰演简哈洛的母亲。其后她重返舞台,直到1984年才最终退出。1995年琴逑在加州逝世,享年83岁。 琼.芳登(第十四届) 琼.芳登生于1917,原名琼.比沃尔.哈维兰德。十几岁时,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组织下,她开始以琼.伯菲尔德的艺名走上舞台。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艺名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在两年多的舞台生涯之后,她以琼.芳登的艺名再次出现在一些低成本的艺术电影中,其中尚值得一提的是与弗瑞德.艾斯泰尔合演的《受伤的闺女》和与小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合演的《古庙战茄声》。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凭借两部希区柯克电影进入了个人演艺生涯的全盛期――“蝴蝶梦”(Rebecca,1940)和《恒久的宁芙》,使芳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之后又是希区柯克的《深闺疑云》最终把芳登送上了奥斯卡的最高领奖台。 葛丽亚.嘉逊(第十五届) 嘉逊生于1903年,逝于1996年。对影迷们来说,演艺生涯后期的嘉逊是优秀的代名词,她饰演了众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并喜爱的电影角色,如《万古流芳》,《傲慢与偏见》,《忠勇之家》,《鸳梦重温》和《居里夫人》。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我们无法一一列数她所获得的提名和相应奖项,一个事实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受欢迎程度――她被11个国家授予“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和“最佳女演员”荣誉。 珍妮弗.琼斯(第十六届) 珍妮弗.琼斯生于1919年3月2日,真名菲莉丝.弗洛拉.伊斯莉。她是在电影工作室体系下由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一手捧红的美国女演员。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尔兹尼克制作的电影《阳光下的决斗》。珍妮弗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与演员罗伯特.沃克,并与其生有两子,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演员。珍妮弗和罗伯特1944年离婚,1949年,珍妮弗嫁给了塞尔兹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制片人,珍妮弗与大卫相守到1965年后者的逝世,之后他们的女儿玛丽.珍妮弗自杀,这双重打击几乎让珍妮弗崩溃,并企图追随亲人了结自己的生命。创伤恢复之后,珍妮弗的精神状况一直不佳,直到与她的第三任夫婿,一个身价百万的工业家踏上红毯。1993年后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现在珍妮弗是诺顿西蒙博物馆的董事之一。 英格丽·褒曼(第十七届、第二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英格丽褒曼是瑞典电影女演员。1915年8月29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83年8月29日逝于伦敦。幼年丧失双亲,由亲戚抚养。1933年考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不及一年便跃身为瑞典影坛新星。先后在《修道士桥的问题》(1934)、《妇女面部》(1938)等片中饰角。1939年应邀赴美主演好莱坞名片《插曲》,获得成功。她在美国主演的著名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1943)、《战地钟声》(1943)、《煤气灯下》(1944)、《声名狼藉》(1946)、《圣女贞德》(1948)等。其中,《煤气灯下》使她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50年代在欧洲几国拍片,主要有《欧洲51年》(1952)、《意大利游记》(1954)、《艾伦娜和她的男人们》(1956)等。1956年在英国主演好莱坞影片《阿娜斯塔茜娅》,并因此第二次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晚年,她在《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出演配角,再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最后又因影片《秋天的奏鸣曲》(1978)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的荣誉。她长于扮演忠实、理想的女性角色,40年代盛名于美国影坛,后又成为国际电影明星。此外,她在舞台剧和电视剧中的演出也同样获得成功。 琼.克劳馥(第十八届) 琼.克劳馥生于1904年3月23日,逝于1977年5月11日。琼.克劳馥并非普通演员,确切地说,她是电影巨星。个中区别非常重要:她很少出现在顶级电影中,不管取材如何,她的电影很少被称作“出色”,但是她却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演艺生涯最长的女演员。她生来魅力四射,是人上之人,明星气质简直与生俱来。她的一切,包括她从一无所有到身价不菲的发迹史,她所有为了处于闪光灯下的不懈努力,都使她成为好莱坞造梦工厂的最佳素材。她的女儿所写的关于她自传性质的揭密书,厚颜地揭示了琼的糜烂私生活,使她真正“赢得生前身后名”。琼的一生被赋予了戏剧化的细节,这个大眼睛、疯狂的女主角永远展现给人们的是电影之名、决心和无所顾忌的野心。 奥丽薇娅·德哈维兰(第十九届、第二十二届奥斯卡影后) 奥丽薇娅1916年生于日本,父亲是英国专利律师,母亲是演员。奥丽薇娅在加州的洛斯盖图读高中时便喜欢上了戏剧,她在当时由业余演员制作的《仲夏夜之梦》中饰演了赫米厄的角色。作为琼·芳登的姐姐,奥丽薇娅被著名导演马克斯·雷恩哈特发现,后者使奥丽薇娅能够出演他执导的好莱坞电影,机会由此而来。1935年,奥丽薇娅与华纳兄弟公司合作,出现在由《仲夏夜之梦》改编的电影中,并与华纳签订了长期协约。奥丽薇娅自认为是一流正统派的演员,因此拒绝了公司要求的一些传统天真女子的角色,这有些惹恼了华纳,并正告奥丽薇娅,如不合作,则必将自毁于好莱坞。 洛丽泰·扬(第二十届) 洛丽泰·扬生于1913年,逝于2000年。她是好莱坞第一批成功由电影向电视剧转型的女演员。改变发生在1953年,洛丽泰出现在“致洛丽泰的信”中(后来该杂拼连续剧被称作“洛丽泰·扬秀”)。杂拼剧是上世纪50年代电视节目的主打,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示不同的故事,并且周周拍摄。洛丽泰主持并制作了这部连续剧,并出演了一半以上的剧目。借助影星形象的魅力,洛丽泰风格同样成为她的电视标志。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刺激了其他类似的电视剧,但是洛丽泰是最成功的。和露西尔·鲍尔一样,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成功完成自己的电视剧的女性、第一个在电视广播网上推出自己的电视杂拼剧的女性、第一个同时获得奥斯卡和电视艾美奖的女性。 简.惠曼(第二十一届) 简.惠曼生于1914年,她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的在电影电视两方面都成绩优秀的女演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简的电影事业处于巅峰时期的时候,她出演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简.惠曼剧院。在1958年至1980年间,惠曼偶尔会在一些电视剧和电视电影中客串。在1981年,她因在CBS黄金时间上映的电视剧安吉拉.钱宁中的出色表演又一次在电视表演上取得成功。 PS. 她是里根总统的前妻 朱迪·霍利德(第二十三届) 朱迪生于1921年,逝于1965年。虽然她在电影中一直扮演花瓶的角色,但朱迪·霍利德却拥有高达172的智商。她痴迷于读书和演戏。虽然被耶鲁戏剧学院拒之门外,但霍利德仍致力于成为一名正统的演员。她曾做过接线员和剧院的舞台监督。随后在1938年格林威治乡村夜总会演出的滑稽剧中出演角色。霍利德和她的朋友组成了一个乐团,演出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歌曲。乐团后来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星探看中,但他们只希望雇用霍利德一人。为了她的朋友们,霍利德谢绝了这一邀请。 雪莉·布思(第二十五届) 雪莉布思1898年出生在西尔玛福特,1992年逝世。雪莉布思12岁起就在业余艺术家的剧本中出演角色。4年之后,她踏上了自己的职业演艺生涯。1925年她首登百老汇舞台,与翰弗来·鲍嘉主演了《地狱丧钟》。在百老汇摸爬滚打近十年后,布思终于等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角色。凭借1950年在舞台剧《兰闺春梦》中的演出,布思荣获了托尼奖和纽约剧评人奖。1952年的电影版《兰闺春梦》是布思的电影处女作。她凭此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布思出演过许多影片。而在她晚年时期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她在电视剧《黑兹》而中的女仆扮相。在出演了电视剧A Touch of Grace 后,布思便退出了演艺圈。 奥黛丽·赫本(第二十六届)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逝于1993年。1953年以电影《罗马假期》里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奥黛丽赫本虽然已经去世多年, 她高雅的气质与迷人的风采, 却至今仍令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所怀念。赫本一生主演过的电影包括: 《龙凤配》、《甜姐儿》、《修女传》、《第凡内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许多著名影片。 1988年起, 赫本更化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特别大使, 贡献了她的余生给许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贫苦儿童。 丽丝·凯莉(第二十七届) 葛丽丝生于1928年,逝于1982年。自她成为摩洛哥王妃已经过去了43年,就连她罹难于车祸也是20年前的旧闻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来仍有别样的味道——优雅(Grace),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于大富之家,曾是奥运冠军的父亲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缴纳”了上百万美元的陪嫁。她有过成功的事业,不但以《乡下姑娘》一片荣膺1955年的“奥斯卡影后”,还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星。 安娜·玛格娜妮(第二十八届) 玛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她的童年是和祖母在罗马的贫民区度过的。她在圣塞西里亚学习表演。起初做过夜总会的歌手,后来才开始在各类剧院演出。1933年她和电影制作人戈弗来多·亚利桑德里结婚,通过他结识了导演纽齐奥·马拉索玛。他启用玛格娜妮在他1934年的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随后玛格娜妮又出演了亚利桑德里1936年的电影《乡村骑士》和马里奥·索达蒂 1938年导演的《塔拉卡诺瓦》。1973逝世。在众多获奥斯卡奖的外籍女演员中绝大多数以性感著称,如碧姬·芭铎,索非·亚罗兰。而安娜·玛格娜妮是个例外。她外表朴实,既不漂亮,也没有傲人的人材。但是她凭着智慧成为主宰战后意大利电影的女星。 乔安娜·伍德沃德(第三十届) 乔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于美国北卡洛莱纳州的托马斯维尔。她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读书时曾参与校园剧的演出。移居纽约后,她同时就读于Neighborhood Playhouse和Actors‘ Studio 两所表演学校。在1953年与百老汇签约成为威廉·英奇的舞台剧《野餐》中的临时演员。在那里,她遇到了保罗·纽曼,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她和丈夫纽曼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夫妻之一。伍德沃德不仅是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她在电视剧,戏剧和社会活动中的表现也备受瞩目。伍德沃德在1954年出演电影《情人》后转向电视方面发展。她在许多电视节目中都有出色表现。 苏珊·海华(第三十一届) 一头红发、活力四射的女演员苏珊·海华生于1917年,原名爱蒂斯·莫兰娜,于1975年逝世。她最擅长饰演从逆境中奋起的勇敢女性。在高中时苏珊开始为摄影师做模特,1937年,“飘”剧组公开面向公众征募能够出演斯佳丽一角的演员,苏珊和其他女演员一起来到了好莱坞。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设法成为了签约演员。尽管她努力成名,但开始接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1947年,她终于获得机会在《毁灭》中第一次饰演意志坚强、勇敢的女性,凭此片苏珊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1958年,她以《我要活下去》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此外她曾在奥斯卡上五次获得提名。 西蒙涅·西妮奥莱(第三十二届) 西蒙涅·西妮奥莱1921年生于德国,父母是法国人,在法国长大,二战开始时举家搬到英国,在给自由法国杂志工作时,她在战时英国电影中担任了一些临时角色。西妮奥莱的成名主要依仗她的第一个丈夫、大导演耶维斯·艾里戈里特,因此在战后她被称作“堆砌起来的明星”。她主演的诸多描写爱之不幸的影片中最棒的一部是“金盔”,并凭此获得英国影业奖。之后西妮奥莱通过饰演“金屋泪”中的劳伦斯哈维的哀怨弃妇而获得奥斯最佳女演员奖。她于1985年逝世。 伊丽莎白·泰勒(第三十三届、第三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伊丽莎白·泰勒生于1932年,她是真正的影星,紫罗兰颜色的眼睛光彩照人,充满活力。尽管她不是最有天赋的演员,她却是最迷人的演员,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永远是焦点所在。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受到爱慕,同时又如此成为奚落的对象和影射与闲言碎语的标地。在她身后,无数人声名雀起,又归于孤寂,而泰勒的魅力却长久不衰。名利是她活力的源泉,公众目光是她永远的侍从。她从不知适可而止,对她来说,要么万人之上,要么一文不名。 相对媒体而言,泰勒的成功:两获奥斯卡奖,第一个薪水百万的演员,众多的慈善工作、失败:健康、体重、药品治疗及其他的悲剧、难堪:八次失败的婚姻,电影灾难,无数的丑闻,这些都已经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了。 索菲亚·罗兰(第三十四届) 意大利国宝级女星索菲亚·罗兰生于1934年,她一直是激情与魅力的代言人,她以动人的风采和卓越的演技在国际影坛驰骋了近半个世纪,不仅主演了近百部影片,还曾被多个国际电影节授予终身成就奖的称号! 在拍摄过的影片中,索菲亚塑造的大多是富于激情并略带乡土气息的女人。能够把如此普通的角色演得精彩异常,金星合海王带来的领悟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它令索菲亚的“血液里流着电影的细胞”,是它让索菲亚能够将自身对亲情的理解融汇到电影中去,从而打动所有观看影片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个女人》一片中,索菲亚真挚感人的表演不仅使影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奖,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三项令人称羡的桂冠。 安妮·班克劳夫特(第三十五届) 安妮生于1931年,是一位朴实的黑发美人,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演员。实际上,安妮·班克劳夫特有过两次电影生涯。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总体来说业绩平平,她没能将个人才华展示于电影表演之中。她的第二次电影生涯开始于60年代初期,这次她因出演电影《神奇的工人》而倍受欢迎,并且,她因为表演的很多角色而在荧屏上树立了永恒的形象,《毕业生》中的Mrs.Robison就是她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帕德里夏·妮尔(第三十六届) 妮尔生于1926年,她是美国舞台剧和电影届一位主要女演员,大学时专修舞台剧表演,在她1946年开始在百老汇出演《海龟的声音》之前,她曾做过模特。因其在舞台剧《森林里的另一部分》中的表演,妮尔受到好莱坞的关注,并出演1949年拍摄的轻喜剧《约翰爱玛丽》,从此踏上了荧屏不归路。同年,在《根源》中与加莱·古柏演对手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她透露加莱·古柏是她一生的挚爱。1953年与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结婚,之后从荧屏消失了几年,直到1957年复出,出演《人群中的脸》,在那以后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更俱选择性。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朱莉·安德鲁丝(第三十七届) 朱莉·安德鲁丝1935年10月生于英格兰。10岁就在当演员的父母的指导下首次登台表演。1954年她在桑地·维尔森的《男朋友》剧中扮演波莉·布朗角色而一举成名。之后她在百老汇最主要的音乐剧目之一《窈窕淑女》中担任女主角。这部剧连续演了几年,朱莉从而成了国际上知名的演员。1964年朱莉初上银幕,主演《玛丽·波宾丝》,一炮打响,获得奥斯卡女主角奖。1965年她主演的《音乐之声》引起更大轰动,之后她还主演了《维克托,维克托利亚》等戏。20多年来她一直是一名重要的电影演员。1989年为表彰她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她被授予BAFTA银奖。 朱莉·克丽斯蒂(第三十八届) 朱莉·克丽斯蒂1941年出生于他父亲在印度Chukua的茶园里,她在英国和法国完成学业。她的舞台表演学习是在伦敦音乐与戏剧中央学校完成的。1957年她在一个表演剧团首次演出戏剧。1962年开始出演一些小角色,第二年,在约翰·施莱辛格导演的《说谎的比利》中扮演主角。1965年,正是施莱辛格在电影《亲爱的》中给她提供了一个量身订做的角色,使得她成为一个国际巨星以及诸多类似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纽约电影批判奖等奖项的得主。 芭芭拉·史翠珊(第四十一届) 好莱坞第一位先后囊括葛来美奖、艾美奖、奥斯卡奖及东尼奖等各大奖项于一身的超级巨星芭芭拉史翠珊。史翠珊生于1942年,她很年轻就已经活跃在舞台上,上世纪60年代末凭着银幕处女作《妙女郎》一鸣惊人,且与影坛传奇凯瑟琳·赫本分享当年的奥斯卡影后殊荣。之后史翠珊一直歌影双栖,拍过不少让人难忘的好电影,也唱过很多教人一听钟情的电影主题曲,谁会忘记那首浓情化不开的《The Way We Were》(《俏郎君》主题歌)和片中金发俊朗的罗伯特·瑞德福。史翠珊比同辈大红大紫的女演员更具野心之处,是她很早便有演而

3,历届奥斯卡影帝和影后是谁?

二十年代美国著名女演员,原名劳拉盖纳, 1906年10月6日生于费城,逝于1984年9月14日,因患肺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医院病逝,终年77岁。她曾在1982年遭车祸而受重伤,伤势一直没有痊愈。猝然去世时,就连丈夫也未能跟她见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优胜于格露西娅史璜逊、路易丝德华塞等强劲对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单中竟出现了三次,可见其演技多么精湛。获奖那年,她才22岁。领奖时她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连声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谢。她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当然很激动,特别是见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动。要是当时我能知道获学院奖几年后意义如此重大的话,那还会更加激动。”

珍妮盖诺一生共拍过34部影片。她对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满意。奥斯卡的地位越来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国际影界的最高荣誉。自然,作为首届获奖者的盖诺,也为自己成为国际影坛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获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是她的幸福。

1938年,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装总设计师吉尔伯特亚德里安结婚。不久,她告别影坛,和丈夫定居在纽约。
1957年,她重返银幕,拍摄了《狂妄》等影片。以后又转入舞台,在纽约等地公开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盖诺作出了永远结束艺术生涯的决定。
1961年,她和制片人保罗格雷戈里结婚,两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4,历届奥斯卡影帝影后和获奖影片?

第一名《人鬼情未了》
《幽灵》一片的成功已不需累述。《人鬼情未了》的歌曲优美动听,几乎人人都能哼出它的和谐旋律。这部爱情悲剧在放映的头四个月就突破了两亿的票房,至今被人们认为是经典之作。本来,这应该说是一部爱情悲剧,但导演却活跃气氛,黑人明星乌比·哥德堡的演出出色绝伦,幽默诙谐,处处让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将喜剧成分巧妙地......


第二名《魂断蓝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陆军上尉罗依在难得假期中邂逅了芭蕾舞女郎玛拉,两人坠入爱河并互订终身,然而征召令提前来到,使得这对战火鸳鸯倍受爱的煎熬;罗依未道别便依赶赴战场,在报纸上,玛拉得知爱人战死沙场的消息,也因此而在罗依的母亲面前失态。几十年后,罗依已是满头银发,站在滑铁卢桥头,他又依稀听到玛拉在耳边说......


第三名《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这部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的影片,从筹拍到完成,历时三年,耗资四百万美元。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先后动用了十八位编剧,最后由西德尼·霍华德改编成电影剧本。塞尔兹尼克除了参与编写剧本,并精心选择了包括导演和演员在内的一批第一流电影艺术家参与摄制。仅女主角郝思嘉就有几百名候选人......


第四名《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恐怖的阴影笼罩着卡萨布兰卡。在当地一条不十分显眼的街上有家“里克酒店”,老板叫里克·勃兰,是人人喜欢去的社交场所。某天晚上,从德国集中营逃了出来的抗击纳粹的进步运动领袖、捷克爱国志士维克多·拉罗斯偕同妻子伊尔莎来酒店避避风头,伺机前往美国。警察局长雷诺特和纳粹少校特拉瑟来到夜总会,......


第五名《罗马假日》
安妮公主带着皇室的问候到罗马访问。淘气的公主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繁琐礼节,偷偷溜了出去,邂逅了年轻的报社记者。一段时间的接触,爱情悄悄在两人的心中滋长。《罗马假日》是文艺片的典范,片中毫无大制作大场面,但清纯的公主和年轻的记者之间的爱情,感动了每个人,那种单纯的爱时至今日仍被许多人留恋着。......


第六名《西雅图夜未眠》
在美国好莱坞电影森林中,大制作大投入的影片是极卖座的,也因此数量最多。但其中,也不凡一些非常纯情温柔的浪漫爱情片。这种影片更贴近生活,而且很能满足观众心理需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西雅图夜未眠》就在当年百部最卖座影片中名列第七。《西雅图夜未眠》讲述的是一个丧妻的男子久久沉浸在痛苦中,在他的小儿子的帮....

第七名《莎翁情史》
1953年的伦敦。年轻潦倒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正为新剧本《罗密欧与海盗之女埃塞尔》而烦恼着,一时思路枯竭,无法落笔。在薇奥拉的感召下,愤懑的威廉开始重新构思剧本,原来的俚俗喜剧被改成爱情悲剧,易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廉与薇奥拉这对不渝的恋人仍幻想着他们的爱情能出现转机……

第八名《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由世界名著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它沿袭了原小说的主题,对生活中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作了探讨。影片一经放映,立刻吸引了大批观众,虽然影片中讲述的是18世纪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但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莫大的警示作用。

第九名《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卡洛琳和迈克姐弟两人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这时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的消息将他们召回了童年时生活的乡村。在母亲留下的一封长信中他们了解到了母亲深埋在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

第十名《泰坦尼克号》 Titanic
放荡不羁的画家杰克·汤森在一次扑克牌赌博中中奖,获得了乘坐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旅行的机会。他在船上邂逅出身名门却痛恨贵族生活的罗丝,两人演绎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该片是影史耗资最贵的巨片,制作费逾二亿五仟美元,结合伟大的爱情与悲情灾难。

除此 像 等
这些都是很不错的爱情片

5,介绍下历届奥斯卡影帝,影后?

影帝: 81西恩·潘 Sean Penn米克传Milk 80 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血色黑金 There Will Be Blood 79佛瑞斯特·惠塔克 最后的苏格兰王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78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 卡波特Capote 77 杰米·福克斯 Jamie Foxx for 雷 Ray 76 西恩·潘 Sean Penn for 神秘之河 Mystic River 75 阿德烈·布鲁迪 Adrien Brody for 钢琴师 The Pianist 74 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for 训练日 Training Day 73 罗素·克洛 Russell Crowe for 角斗士 Gladiator 72 凯文·斯帕西 Kevin Spacey for 美国丽人 American Beauty 71 罗贝托.贝尼尼 Roberto Benigni for 美丽人生 Life Is Beautiful 70 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for 尽善尽美 As Good As It Gets 69 杰弗里·罗许 Geoffrey Rush for 闪亮的风采 Shine 68 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for 离开拉斯维加斯 Leaving Las Vegas 67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for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66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for 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65 艾尔·帕西诺 Al Pacino for 闻香识女人 Scent of a Woman 64 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for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63 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for 命运的逆转 Reversal of Fortune 62 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for 我的左脚 My Left Foot 61 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for 雨人 Rain Man 60 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for 华尔街 Wall Street 59 保罗.纽曼 Paul Newman for 金钱本色 The Color of Money 58 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for 蜘蛛女之吻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57 默里·亚伯拉汉 F. Murray Abraham for 莫扎特传 Amadeus 56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for 温柔的怜悯 Tender Mercies 55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for 甘地传 Gandhi 54 亨利·方达 Henry Fonda for 金色池塘 On Golden Pond 53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for 愤怒的公牛 Raging Bull 52 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for 克莱墨夫妇 Kramer vs. Kramer 51 乔恩·沃伊特 Jon Voight for 返乡 Coming Home 50 理查德·德赖弗斯 Richard Dreyfuss for 再见女郎 The Goodbye Girl 49 彼得·芬治 Peter Finch for 电视台风云 Network 48 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for 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47 亚特·卡尼 Art Carney for 老人与猫 Harry and Tonto 46 杰克·莱蒙 Jack Lemmon for 救虎记 Save the Tiger 45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for 教父 The Godfather 44 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for 法国贩毒网 The French Connection 43 乔治·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for 巴顿将军 Patton 42 约翰·韦恩 John Wayne for 真正的勇敢 True Grit 41 克里夫·罗伯逊 Cliff Robertson for 查利 Charly 40 罗德·斯泰格尔 Rod Steiger for 炎热的夜晚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39 保罗·斯科菲尔德 Paul Scofield for 四季之人 A Man for All Seasons 38 李·马文 Lee Marvin for 女贼金丝猫 Cat Ballou 37 雷克斯·哈里逊 Rex Harrison for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36 悉尼·波伊提尔 Sidney Poitier for 野百合 Lilies of the Field 35 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for 杀死一只知更鸟 To Kill a Mockingbird 34 麦克西米伦·谢尔 Maximilian Schell for 纽伦堡审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33 巴特·兰卡斯特 Burt Lancaster for 灵与欲 Elmer Gantry 32 查尔顿·赫斯顿 Charlton Heston for 宾虚 Ben-Hur 31 戴维·尼文 David Niven for 鸳鸯谱 Separate Tables 30 亚历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 for 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29 尤·伯连纳 Yul Brynner for 国王与我 The King and I 28 欧内斯特·博格宁 Ernest Borgnine for 马蒂 Marty 27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for 码头风云 On the Waterfront 26 威廉·霍尔登 William Holden for 战地军魂 Stalag 17 25 贾利·古柏 Gary Cooper for 正午 High Noon 24 汉弗莱·博加特 Humphrey Bogart for 非洲皇后 The African Queen 23 乔斯·费勒 Jose Ferrer for 大鼻子情圣 Cyrano De Bergerac 22 勃洛特·克罗福 Broderick Crawford for 一代奸雄 All The King's Men 21 劳伦斯·奥利维尔 Laurence Olivier for 哈姆雷特 Hamlet 20 罗纳德·考尔曼 Ronald Colman for 双重生活 A Double Life 19 弗雷德里克·马奇 Fredric March for 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8 雷·米兰 Ray Milland for 失去的周末 The Lost Weekend 17 平·克劳斯贝 Bing Crosby for 与我同行 Going My Way 16 保罗·卢卡斯 Paul Lukas for 守卫莱茵河 Watch on the Rhine 15 詹姆斯·卡格尼 James Cagney for 胜利之歌 Yankee Doodle Dandy 14 贾利·古柏 Gary Cooper for 约克军曹 Sergeant York 13 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 for 费城故事 The Philadelphia Story 12 罗伯特·多奈特 Robert Donat for 万世师表 Goodbye, Mr. Chips 11 斯宾塞·屈塞 Spencer Tracy for 孤儿乐园 Boys Town 10 斯宾塞·屈塞 Spencer Tracy for 怒海余生 Captains Courageous 9 保罗·穆尼 Paul Muni for 万古流芳 The Story of Louis Pasteur 8 维克多·麦克拉格伦 Victor McLaglen for 告密者 The Informer 7 克拉克·盖博 Clark Gable for 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6 查尔斯·劳顿 Charles Laughton for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 5 弗雷德里克·马奇 Fredric March for 化身博士 Dr. Jekyll and Mr. Hyde 华莱士·比里 Wallace Beery for The Champ 4 莱昴内尔·巴里莫尔 Lionel Barrymore for 自由魂 A Free Soul 3 乔治·亚理斯 George Arliss for 英宫外史 Disraeli 2 沃纳·巴克斯特 Warner Baxter for 亚利桑那剑侠 In Old Arizona 1 埃米尔·强宁斯 Emil Jannings for 最后命令 The Last Command 影后: 珍妮.盖诺(第一届) 玛丽.碧克馥(第二届) 瑙玛.希拉(第三届) 玛丽.德雷斯勒(第四届) 海伦.海丝(第五届) 凯瑟琳.赫本(第六届、第四十届、第四十一届、第五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她获奖的四部影片分别是《艳阳天》(1933)、《猜一猜谁来赴晚宴》(1967)、《冬天的狮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克劳黛.考尔白(第七届) 蓓蒂.戴维丝(第八届、第十一届奥斯卡影后) 费雯丽(第十二届、第二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琴逑.罗杰斯(第十三届) 琼.芳登(第十四届) 葛丽亚.嘉逊(第十五届) 珍妮弗.琼斯(第十六届) 《阳光下的决斗》。 英格丽.褒曼(第十七届、第二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琼.克劳馥(第十八届) 奥丽薇娅.德哈维兰(第十九届、第二十二届奥斯卡影后) 洛丽泰.扬(第二十届) 简.惠曼(第二十一届) 朱迪.霍利德(第二十三届) 雪莉.布思(第二十五届)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逝于1993年。1953年以电影《罗马假期》里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奥黛丽赫本虽然已经去世多年, 她高雅的气质与迷人的风采, 却至今仍令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所怀念。赫本一生主演过的电影包括: 《龙凤配》、《甜姐儿》、《修女传》、《第凡内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许多著名影片。 1988年起, 赫本更化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特别大使, 贡献了她的余生给许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贫苦儿童。 葛丽丝.凯莉(第二十七届) 《乡下姑娘》一片荣膺1955年的“奥斯卡影后”,还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星。 安娜.玛格娜妮(第二十八届) 玛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 乔安娜.伍德沃德(第三十届) 乔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于美国北卡洛莱纳州的托马斯维尔。 苏珊.海华(第三十一届) 1947年,她终于获得机会在《毁灭》中第一次饰演意志坚强、勇敢的女性,凭此片苏珊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1958年,她以《我要活下去》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此外她曾在奥斯卡上五次获得提名。 西蒙涅.西妮奥莱(第三十二届) 伊丽莎白. 泰勒(第三十三届、第三十九届奥斯卡影后)生于1932年,她是真正的影星.相对媒体而言,泰勒的成功:两获奥斯卡奖,第一个薪水百万的演员,众多的慈善工作、失败:健康、体重、药品治疗及其他的悲剧、难堪:八次失败的婚姻,电影灾难,无数的丑闻,这些都已经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了。 索菲亚.罗兰(第三十四届) 《两个女人》 安妮.班克劳夫特(第三十五届) 《毕业生》 帕德里夏.妮尔(第三十六届) 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朱莉.安德鲁丝(第三十七届) 1964年朱莉初上银幕,主演《玛丽.波宾丝》,一炮打响,获得奥斯卡女主角奖。 朱莉.克丽斯蒂(第三十八届) 《亲爱的》 芭芭拉.史翠珊(第四十一届) 《妙女郎》 玛吉.史密斯(第四十二届) 她近50年的演艺生涯多次被奥斯卡奖提名,成为唯一一位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英国女演员。 格伦达.杰克逊(第四十三届、四十六届奥斯卡影后)《情妇》、《接触社会》 简.方达(第四十四届、第五十一届奥斯卡影后) 《花街杀人案》 莉莎.明尼里(第四十五届) 《歌厅》 艾伦.伯斯汀(第四十七届) 《艾丽丝不再住在这里》 路易斯.弗莱彻(第四十八届) 《飞越疯人院》 菲.唐纳薇(第四十九届) 《广播电视网》 黛安.基顿(第五十届) 《安妮.霍尔》 萨莉.菲尔德(第五十二届、五十七届奥斯卡影后) 她因《诺马.蕾》和 《我心深处》两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西珊.斯帕瑟克(第五十三届) 梅丽尔. 斯特里普(第五十五届) 雪莉.麦克琳(第五十六届) 《母女情深》 吉拉汀.佩姬(第五十八届) 《邦蒂富尔之行》 马莉.马特林(第五十九届) 《失宠于上帝的孩子》 雪儿(第六十届) 《神经错乱》 朱迪.福斯特(第六十一届、六十四届奥斯卡影后)《被告人》《沉默的羔羊》 杰西卡.坦迪(第六十二届) 凯西.贝茨(第六十三届) 艾玛.汤普森(第六十五届) 《霍华兹庄园》 霍利.亨特(第六十六届) 杰西卡.兰格(第六十七届) 《蔚蓝色的天空》 苏珊.萨兰登(第六十八届) 《末路狂花》 弗兰西斯.麦克多门(第六十九届) 《冰血暴》 海伦.汉特(第七十届) 《尽善尽美》 格温妮丝.帕尔特洛(第七十一届) 《莎翁情史》 希拉里.斯旺克(第七十二届, 第七十七届) 《男孩别哭》 朱莉亚.罗伯茨(第七十三届) 《漂亮女人》 哈莉.贝瑞(第七十四届) 《死囚之舞》 妮可.基德曼(第七十五届) 《时时刻刻》 查理兹.塞隆(第七十六届) 《偷天换日》 希拉里.斯万克(第七十七届) 《百万宝贝》 瑞茜-威瑟斯(第七十八届)《一往无前》 海伦米兰(第七十九届)《女王》 玛丽昂-歌迪亚(第八十届)《玫瑰人生》 凯特-温丝莱特(第八十一届)《生死朗读》

6,奥斯卡影后的历届名单

1928年第1届 奥斯卡影后第一人珍妮特·盖诺《七重天》 1929年第2届 “美国甜心”玛丽-碧克馥《卖弄风情》 1930年第3届 影坛女神诺玛·希拉《离婚者》 1931第4届 大器晚成的玛丽·朱斯勒《拯女记》 1932第5届 美国剧院第一夫人海伦·海斯《战地情天》 1933第六届好莱坞的长青树凯瑟琳·赫本《早晨的荣誉》 1934 第7届 “移情别恋”的克劳黛·考尔白《一夜风流》 1935年第8届 执著坚毅的贝蒂·戴维丝蓓蒂-戴维丝《危险的人》 1936年第9届路易丝-赖纳《歌舞大王齐格飞》 1937 第10届 “彗星”影后露易丝·莱纳《大地》 1938第11届蓓蒂-戴维丝《红衫泪痕》 1939第12届 魅力永在的“乱世佳人”费雯·丽《乱世佳人》 1940 第13届 能歌能舞、极具喜剧天才的金格·罗杰斯《女人万岁》 1941 第14届 好莱坞的灵魂琼·芳登《深闺疑云》 1942 第15届 “最佳”夫人葛莉尔·嘉逊《忠勇之家》 1943 第16届 一飞冲天的詹妮佛·琼斯《圣女之歌》 1944第17届 影坛瑰宝英格丽·褒曼《煤气灯下》 1945 第18届 “阴险女星”琼·克劳馥《欲海情魔》 1946 第19届 以纤柔甜美角色扬名的奥利维亚·德· 哈维兰《风流种子》 1947 第20届 意志坚强的绝色佳人洛丽塔·扬《农家女》 1948 第21届 与第一夫人头接失之交臂的简·怀曼《约翰尼 贝林达》 1949年第22届奥丽维亚-德哈维兰《女继承人》 1950 第23届 划过好莱坞上空的一道闪电朱迪·霍莉德《生于昨天》 1951第24届费雯丽《欲望号街车》 1952 第25届 厚积薄发的雪丽·布丝《回来吧,小谢巴》 1953 第26届 人间天使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 1954 第27届 明星王妃格蕾丝·凯利《乡下姑娘》 1955 第28届 罗马的象征安娜·玛格纳妮《玫瑰纹身》 1956第29届英格丽-褒曼《真假公主》 1957 第30届 事业婚姻两得意的乔安妮·伍德沃德《三面夏娃》 1958 第31届 “堕落的女人”苏珊·海沃德《我要活下去》 1959 第32届 叱吒风云的西蒙·西涅莱《上流社会》 1960第33届 色艺双觉得伊丽莎白·泰勒《青楼艳妓》 1961 第34届 基情与魅力的象征索菲娅·罗兰《两个女人》 1962 第35届 奇迹的创造者安妮·班克罗夫特《创奇者》 1964 第36届原野铁汉帕特尼西娅·妮尔《赫特》 1965 第37届玛丽.波宾丝朱莉.安德鲁丝《欢乐满人间》 1966 第38届朱莉-克丽斯蒂《亲爱的》 1967 第39届伊莉莎白-泰勒《灵欲春宵》 1968 第40届凯瑟琳-赫本《猜猜谁来吃晚餐》 1969第41届芭芭拉-史翠珊《妙女郎》 1970 第42届玛吉-史密斯《琼-布劳迪小姐的青春》 1971第43届格林达-杰克逊《恋爱中的女人》 1972 第44届简-方达《克卢特》 1973 第45届丽莎-明尼利《酒吧间》 1974 第46届格林达-杰克逊《接触社会》 1975 第47届艾伦-伯斯汀《艾丽丝不再住这里》 1976 第48届路易斯-弗莱彻《飞越疯人院》 1977 第49届费-唐纳薇《广播电视网》 1978 第50届戴安-基顿《安妮-霍尔》 1979第51届简-方达《荣归》 1980 第52届 萨莉-菲尔德《诺玛-蕾》 1981 第53届西希-斯派塞克《矿工的女儿》 1982 第54届凯瑟琳-赫本《金色池塘》 1983 第55届梅丽尔-斯特里普《苏菲的抉择》 1984 第56届雪莉-麦克琳《母女情深》 1985 第57届萨莉-菲尔德《心田》 1986第58届杰拉尔丁-佩奇《邦蒂富尔之行》 1987 第59届马莉-马特林《失宠于上帝的孩子》 1988 第60届雪儿《月色撩人》 1989 第61届朱迪-福斯特《被告》 1990 第62届杰西卡-坦迪《为戴茜小姐开车》 1991 第63届凯西-贝茨《危情十日》 1992第64届朱迪-福斯特《沉默的羔羊》 1993 第65届埃玛-汤普森《霍华德庄园》 1994 第66届霍利-亨特《钢琴课》 1995第67届杰西卡-兰格《蓝天》 1996 第68届苏珊-萨兰登《死囚168小时》 1997 第69届弗朗西丝-麦克多蒙德《冰雪暴》 1998第70届海伦-亨特《尽善尽美》 1999第71届格温妮丝-帕特洛《莎翁情史》 2000第72届希拉里-斯旺克《男孩别哭》 2001第73届朱莉亚-罗伯茨《永不妥协》 2002第74届哈莉-贝瑞《死囚之舞》 2003第75届妮可尔-基德曼《时时刻刻》 2004第76届莎莉兹-塞隆《女魔头》 2005第77届希拉里-斯旺克《百万美元宝贝》 2006第78届瑞茜-维瑟斯庞《一往无前》 2007第79届海伦-米伦《女王》 2008第80届玛丽昂-歌迪亚《玫瑰人生》 2009第81届凯特-温斯莱特《生死朗读》 2010第82届桑德拉-布洛克《弱点》 2011第83届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 2012第84届斯特里普《铁娘子》 2013第85届詹妮弗劳伦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2014第86届凯特.布兰切特《蓝色茉莉》 2015第87届朱丽安·摩尔《依然爱丽丝》 2016第88届布丽·拉尔森《房间》 2017第89届艾玛·斯通《爱乐之城》 2018第90届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三块广告牌》 2019第91届奥莉薇娅·柯尔曼《宠儿》 扩展资料至2019年5月,获女主角提名最多的女演员为梅丽尔·斯特里普,17次。第二为凯瑟琳·赫本,为12次。 且斯特里普又获得过4次女配角提名,因此一共21次,保持着女演员的提名记录,凯瑟琳·赫本则凭借4次女主角获奖保持着女演员的获奖记录。最早蝉联最佳女主角奖的演员为路易丝·赖纳,在1936与1937年皆获此殊荣。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演员。 提名最多:梅丽尔·斯特里普: 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1949年6月22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萨米特,好莱坞女演员,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 得奖最多:凯瑟琳·赫本 赫本的演艺生涯开始于纽约的百老汇,1934年,凭借在她出演的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中的表演获第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四部影片《小妇人》又让她获得了同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斯卡影后

7,为什么中国人无法获得奥斯卡影帝影后

首先是语言——国外的电影市场,当然是英文,中国能将中文说得流利的演员,来来去去都是几个:周润发,成龙,李连杰,章子怡,陈冲,巩俐......

其他的国内炙手可热的超级演员如谢霆锋啊,莫文蔚啊,赵薇啊....这些人演技就有了,但我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用英文说对白会是怎样的糟糕!


陈冠希的英文水准也许算是顶级了,但他闹了一场风波,几乎毁了他的前途,你我都知道这是什么丑闻......他参与了“美版咒怨2”的拍摄,本来是一棵徐徐升起进攻好莱坞的新人,却因为这件事断送了他的事业。

另一个是国籍老问题,国内的不透明,甚至是腐化的制度,造成大批一流的演员出走,改国籍。像李连杰和巩俐,你以后不要叫他们中国人,他们已经是新加波人了。所以即使拿奖,他们也只是为新加波争光,中国人连半点光都无法从他们身上赚到,他们顶多是“华人骄傲”,而不是“中国人骄傲”。

第三个也许是受众的问题了,在国外,不管是影视界还是时尚界,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依然是白人的天下,金头发蓝眼睛的人才是主流,而黑人是二级的陪衬品,偶尔出现一两次就引起了超级轰动(奥巴马也是这个效应),那么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就绝对是陪衬都不如了,要让西方人接受细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东方异国神韵,还是有点漫长的路要走,偶尔出现一个,就已经是“奇迹”的境界了!

第四个自然是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其实挺悬殊的,例如在西方电影,他们喜欢有点SEX的镜头,在床上男欢女爱XXOO是很平常的事情,西方人当这种事如吃饭洗澡一样平常。但东方,哦,天啊,崇处的心理达到了巅峰,一个不慎,就会被国内的小愤青年狂骂PK,谁受得了啊!?!
即使是同样的东方国的日本,中日文化差异也存在。章子怡拍了个“艺伎回忆录”,本来艺伎这东西呢,是一种活着的艺术品,就如同中国的诗人那么唯美!偏偏章子怡就被国内的人开刷了!日本人也不买账,认为艺伎应该是日本人饰演!一套美国片在亚洲如此受到杯葛,却阻止不了西方人的厚爱!电影在欧美依然满堂红。


第五个,国内问题。以前有句话叫“少年强,则中国强”,而现在这句话要改成“少年牛B,则中国牛B”,事实上看到许多网络键盘一族相当不理性,挑刺文化盛行,好的事看不见,坏的事就无限扩大化。
本来“赤壁”,在日本和韩国还是蛮多人捧场,但国内却相反——不停挑刺,不符合历史,不符合潮流,服饰不一样,如何如何差....人家吴宇森在美国很有名气,回到国内收到的只是谩骂。殊不知那些键盘愤怒一族,电影跟纪录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电影产业,你还会指望人家看得起你这个中国的暴发户国家?

我要吐的吐完了,谢谢你花宝贵的时间观看。

8,徐泽宇是谁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性别:男 民族:汉 姓名:徐泽宇 生日:2月14日 身高:175cm 家乡:湖南省 岳阳市 学历:本科 学校:星海音乐学院 兴趣爱好:听音乐;看书;旅行 喜欢的音乐:POP;JAZZ;RNB 喜欢的电影:泰坦尼克号 喜欢的动漫: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 我的音乐道路:从小热爱唱歌和音乐的我,一直到高中才开始系统的学习声乐和音乐。虽然我比同龄的孩子较晚接触音乐训练,但凭着我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的良好的感受,在初中毕业会考的时候,我以声乐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岳阳市7中音乐学校从此开始了我的音乐道路。在高中就读的3年里,我拿了两届校园歌手比赛的冠军,和一届岳阳市洞庭杯青年歌手大赛的铜奖。 07年暑假我来到广州师从星海音乐院著名流行音乐系主任罗洪教授学习系统的通俗演唱方法,08年我以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 在罗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大学期间我的演唱水平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09年我怀着自己音乐的梦想,参加了江苏卫视举办的绝对唱响广州赛区的比赛并入围了广州二十强,同年在湖南卫视的邀请下,我代表星海音乐院流行音乐系录制了湖南卫视“挑战麦克第三季"特别版星海音乐学院男生PK四川音乐学院女生节目的录制。 麻烦采纳,谢谢!

9,AKON是谁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Akon是穆斯林人,出生自非洲西部的陌生国度塞内加尔的Akon,七岁时随父亲举家搬到美国的纽泽西,从第三世界进入水泥丛林,akon始终郁郁寡欢,好在他运动神经发达的本钱让他拿到篮球奖学金,顺利进入大学,无奈就当他意气风发、立志成为职业球员时,不幸摔坏了膝盖。天生反骨的akon开始在街头讨生活,甚至还因为偷车被逮入狱,三年的苦牢让他彻底洗心革面,决心走上正途,于是akon透过音乐、用音乐纪录生活,一人身兼词曲创作/制作编曲,推出首张大碟《爱情烦恼trouble》。好歌不寂寞,专辑一推出就连坐英国金榜2周冠军和R&B榜6周冠军,首支单曲"Lonely"也空降英国金榜冠军蝉连2周。被纽约时报誉为“塞内加尔的惊喜”,寂寞先生akon特有的骚灵嗓音让每首歌都充满全新生命,不论是轻柔饶舌的歌曲、还是派对劲歌都有自己的风格,就像听到一个最原始的非洲灵魂对你亲声吟诵一段段街头故事。未来还可能会参选塞内加尔总统的阿肯,就要走出寂寞,为你歌唱。(不过前一阵 akon对记者说,看了电视剧《24小时》,他觉得作总统是很可怕的事,他放弃了。呵呵,当然 ,这只是个玩笑) 【音乐之路】 源于对父亲的崇拜,akon对音乐的热爱是根深蒂固的,最终他还是走上了音乐的路。akon一开始投入数种打击乐器的演奏,随后还是爱上了嘻哈音乐,虽然起初他对此颇不以为然,“我第一次听到嘻哈音乐的时候,我觉得那真是垃圾~~,只因为我不了解人们为什么要用说的方式来诠释音乐。但当我开始长大,有了点生活体验、再仔细听那些歌词之后,我发现我的生活与那些饶舌者所唱念的歌词有了印证,我可以感同身受。” 嘻哈进入了他的生命,akon的音乐之途从此不可限量,他开始专注于创作、制作他自己的音乐。“Show Out”就是一首关于嘻哈如何影响他的歌曲,在疏落却重拍的节奏里唱着"Don't tempt me/'Cuz I'm close to the edge/I'm trying not to lose my head",巧妙地融合了原始的歌词,这首歌在保留原味的同时也向过往的嘻哈先锋表达敬意。 2003年,在赢得了很多音乐大奖之后,塞内加尔歌手AKON将更多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故事倾注到了专辑Konvicted 的制作中。现在,AKON的重心工作就是通过拯救音乐来改造自己。作为著名的爵士音乐家Mor Thiam的儿子,AKON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但是明显的,AKON更加钟爱灵歌,并想把这种音乐形式和其他不同的音乐相融合。AKON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结合时下流行的音乐元素,不断的尝试各种新的曲风。 AKON的单曲"LOCKED UP"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而一个艺术家的多面和敏感在他的第二张专辑中得到证实。Konvicted的目前销量已经达到115万张。AKON凭借两首单曲"I Wanna FUCK you"和"Smack that"不仅在Billboard Hot 100音乐榜上包揽了冠、亚军的宝座,同时在MTV榜同样处于领先位置。与此同时,单曲"Smack That"也是Billboard Hot 100欧洲榜的冠军。不仅如此,在iTUNES SINGLES的下载榜单上,AKON的这两首单曲同样取得了第三、第六的好成绩。在欧洲和美国,这两首单曲的铃声/彩铃下载量已经突破36万次。伴随着《Konvicted》的成功,AKON集歌手、创作者、制作人于一身,他排除了各种困难从而证明自己作为一个灵歌歌手在这个多变的新时代的重要性。《Konvicted》就是最好的例证! 纽泽西结束学业后便只身前往亚特兰大的阿肯,年纪轻轻便身兼自己个人首辑的词曲创作与制作人,2004年夏天签入环球唱片大厂祭出首张劲作《TROUBLE/麻烦》满载爆发力,辑中他唱出生活的历历:从非洲到美国、因为讲话有非洲口音而被白人小孩取笑、直到中学都被同学贬称为"Nigga"…,誓言“为尊重/正义而唱”激励着阿肯,"Trouble Nobody"道尽A-K-O-N的全部、多曲直捣嘻哈魔咒的嘻哈呛曲让美国西岸嘻哈版图剧动!"Show Out"唱出曾是他心中所谓“垃圾”到如今是他生命全部的“嘻哈音乐”对他的影响;饶舌嘻哈中带点雷鬼慵懒风景的首发单曲"Bananza (Belly Dancer)”阿肯要大家抛开一切不开心,只管随漂亮美眉摇摆在SUMMER派对里!单曲"Locked Up"获Billboard节奏蓝调榜TOP6 流行榜TOP8、英国节奏蓝调榜亚军 英国金榜TOP5;好歌不寂寞~单曲"Mr Lonely"全球点击率最高的一首歌曲lonely 空降英国金榜冠军 英国节奏蓝调榜亚军、Billboard流行榜TOP4,这首歌让他的名号红遍英国,甚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