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的是什么?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6-14 19:17:00
导读:典故: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武则天当皇帝时,宰相狄仁杰,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而不直呼其名。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拼音:táolǐ mǎn tiānxià)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韩诗外传》。 “桃李满天下”比喻推荐的人才或培养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比喻培养的人才或学生)。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含褒义。也说“桃李遍天下”。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子质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经他指教的学生中,有好多人都在朝廷中得到了提拔。后来因为子质得罪了魏文侯,所以他不得不逃离魏国去了北方。 在路经山东时,子质巧遇了一位叫子简的学者,有着满腹委屈的子质向子简发起了牢骚,埋怨那些他教过的人忘恩负义。 子简听后,就很率直地跟子质说:“春天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到树下休息,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实。可是你在春天种的是蒺藜,非但没有树叶可以乘凉,更没有果实可以吃,而且还有可能刺伤你呢。所以君子培养人才,首先要观察学子的人品,选择品德高尚的人来培养。”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