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朱元璋创立了锦衣卫制度,为什么在几年后就废除了?)

导读:二、锦衣卫其中有一项职能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的退化——廷杖。在明朝之前大多皇帝都是广开言路,就算部分昏君遇上了忠贞耿介之士,听不进去直接将臣子赶出大殿。但到了明朝,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而其中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受杖官员被扒掉官服,用草绳捆绑,趴在...

首先,锦衣卫在明朝以前是不存在的。根据《实录》的记载,朱元璋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把仪鸾司改为了锦衣卫。那么锦衣卫的前身仪鸾司原来是做什么的?仪鸾司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后晋的皇帝石重贵被废黜,他被强行送到黄龙府安置,其中就有“仪鸾司三人”跟着。等到了宋朝的时候,仪鸾司隶属于卫尉寺,当时仪鸾司的主要职责“守官仪”,类似于礼仪职能。朱元璋实际上出于稳定的考虑,官职上沿用了前朝。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元朝的特殊性了。皇帝和诸王都有自己的直属亲军,朱元璋也继承了这一制度。一直以来,朱元璋手中都有一直可以随时调动的战略预备队。1364年,朱元璋一次性设置了17个亲军卫,实力远高于外卫,可见他对亲军部队非常重视。当然了,这个时候朱元璋的仪鸾司虽然有保卫职责,但是主要是仪仗队,属于文官系统。 洪武十三年(1380)的时候,胡惟庸案爆发。这件事情对朱元璋影响很大,因此朱元璋对当时的明朝制度进行了调整,比如废除了宰相制度,大都督一分为五等等。最为关键的时候,朱元璋又重新获得了一支直属于自己的禁卫部队,原属于大都督府的亲军自然要变动,于是便有了锦衣卫。 锦衣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禁卫部门,但是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他对百官的监视,类似于特务组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朱元璋起兵初期,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因此他对情报工作非常重视。当然,他这样做绝对是有道理,毕竟那个时候的将领反复无常。 很多开国之君都会吸取之前王朝灭亡的教训,朱元璋也不例外。无论是宋朝,还是元朝,之所以灭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过于松懈了。元朝是自身管理水平有限,而宋朝则是吸取了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之乱,那个时候军人地位高,因此宋朝一直重文抑武,社会氛围也较为宽松。加上朱元璋自身的贫苦出身,所以朱元璋时期整体而言对老百姓很好,而官员非常不信任,甚至通过各种特殊手段压制百官。当然了,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必须解决功臣集团。宋朝赵匡胤可以杯酒释兵权,但是朱元璋也这样做过,无奈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只有汤和买账,以至于朱元璋不得不不断的保持权力平衡,不断扶持一拨人打击另一波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任何人有了权力就会膨胀,所以朱元璋不断的更换自己的权力代理人。 锦衣卫实际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当然了胡惟庸被杀以后,锦衣卫的确效果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锦衣卫权力越来越大,文武百官中敢说真话的就越来越少了。 朱元璋权力欲望强,但是非常的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施政方针。当他看到锦衣卫胡作非为以后,特别是蓝玉案诛杀过多以后,他把锦衣卫的权力进行了限制,但是锦衣卫并没有废除,只是没有之前那么有权力罢了。 等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以后,为了压制建文帝原有的势力,于是他便把锦衣卫的权力进行了加强,随后在明朝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