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小鬼子哪里逃,狼牙山五壮士剧本400字!!!!!

本文目录索引

1,狼牙山五壮士剧本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剧本) 剧前 日本司令部内 日本上校:那些狼牙山的小八路不知好歹的!我们的,把他们统统死拉死拉的! 中校:嗨咦! 小村庄内 村民:救命啊!七连快来救我们啊! 小日本:去死吧!(说完,就杀害了村民) 7连士兵:叫你杀害我们的同胞!(说着,扫射了三个日本兵) 狼牙山五壮士 演员表:兰添——马宝玉 陈涣群——葛振林 周亦豪——宋学义 赵瀚卿——胡德林 方恺越——胡福才 白熠晨——连长 黄云浩——士兵 欧阳皓寰——警卫员 钱怡雯,蔡怡玮,沈爽婷,张屿蹯——村民 陆昱成——日本上校 江海宙——中校 李子毅,陈尔东,沈尉,楼凯仁——日军 刘洁吟——旁白 小村庄内(日本人向小村庄大举扫荡,七连士兵进行抵抗) 第一幕:七连驻地 七连连长:警卫员,你去召集被日军冲跑的老乡们,顺便叫马宝玉过来。 警卫员:是。 第二幕:七连驻地 七连连长:宝玉同志,上级决定让你带领六班的同志,必须安全让老乡和连队主力转移。 马宝玉: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三幕:马宝玉所在地 马宝玉:葛振林出列,宋学义出列,胡德林出列,胡福才出列。跟我走,去把小日本干掉。 葛振林等人:是!(热血沸腾) 第四幕:战场[旁白:战斗激烈的进行着。为了拖住敌人,五壮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的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利用险要的地形,打跨了敌人的多次冲锋。] 马宝玉:等敌人靠近了再打!(敌人走近) 宋学义:小鬼子,叫你尝尝手榴弹的滋味。(扔出手榴弹) 葛振林:小鬼子,你振林爷爷在这儿呢!来呀! (胡德林,胡福才不停地射击) (日本鬼子哭爹喊娘)

狼牙山五壮士剧本400字!!!!!

2,小英雄雨来最后咋死的

书里面是没有死,但是在现实中原型是死了。
作者管桦先生在21世纪初——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夏天,领着晚辈鲍河阳回老家,在老家的路上散步时,曾对鲍河阳讲起了《小英雄雨来》的真正原型。
但愿这个尚未为史家记录的故事可以成为一部优秀小说的动因研究基础。
1940年,在日本兵日渐战败的时候,八路军组织了一场攻打河北玉田县城的战役,管桦在那场战役中遇到了一位给八路军带路的当地少年,大概十三四岁,大家都觉得很奇怪,问他:“你们家大人为什么不来带路,干嘛要让你来带路呢?”
那个孩子乐呵呵地反问:“难道我就不能带路吗?”
这时战斗开始了,敌人打炮了,战士们都趴在战壕里,但那个孩子却好奇地站起身来,他想参观一下平生遇到的第一次战斗,然而,万分不幸的是,一颗子弹打进了孩子的太阳穴,这个曾经胆大、活泼、机智的少年,就这样死在了管桦的眼皮底下。
后来,当了作家的管桦写出了《小英雄雨来》,里面的主人公雨来,基本样子就是复制了那个孩子的模样,也是十三四岁的河北农村孩子,而小说发表时原名是《雨来没有死》,正是他长久的一个心愿。

3,雨来后来怎么样了?死了吗?怎么死的?

雨来最后死了,为了救老师,自己牺牲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如下: 雨来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孩子,也是一个很有“威望”的孩子王,只要他出去玩,孩子们几乎全跟着他。于是,为了逃学,雨来跟老师之间展开了“拉锯”战。 老师在跟雨来“争夺孩子”的过程中,吃了雨来不少恶作剧的亏,但老师很快就战胜了雨来,孩子们全跟着老师回到了课堂,雨来很是郁闷。 就在雨来准备好再次跟老师较量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队日本鬼子把老师抓了起来,孩子们全被临时放了假。虽然孩子们全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但这时的雨来好像没有了对手,有点孤独求败的感觉,于是雨来准备回学校去看看老师到底怎么样了。 这时,雨来看到了老师被几个鬼子“看住”了,而且他还看到了鬼子打老师。于是,雨来决定救出老师。最后,经过努力,救出了老师,自己却牺牲了。 创作背景 初稿写成后,管桦首先请当时任鲁迅文学院研究室主任的周立波审阅。周立波被小说中主人公雨来的精神所吸引、感动,连连称赞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周立波鼓励并指点管桦继续写下去,要写成一部真实反映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或长篇小说。 《雨来没有死》这部作品,1948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建国初期,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诉他《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全国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4,日本投降后,中国上百万的汉奸伪军都去了哪里

一、被收编为正规军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将伪军改编为“自新军”的共有238,996人,将保安团及游杂部队整编拨补779,116人,这样共收编伪军及游杂部队1,018,112人。许多抗战期间帮助日军战斗的官兵并没有受到惩治,反而被整编为正规军。 二、被司法审判处刑 1.对于叛国行为特别严重的,也就是“大汉奸”、“汉奸头”(其叛国行为为人所共知,由社会影响的,例如汪精卫。当然他死于暗杀)采取了严惩措施。包括死刑(枪毙)、无期徒刑等。 2.在汪伪政府部门担任一定级别公职的人员,处以有期徒刑,量刑标准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但一般在这个级别的,量刑都在5年以上。 3.“皇协军”类型的低层次的汉奸。由于数量庞大,一般从轻处理。如果没有直接的人命案,就处以5年以下的徒刑。更轻的,可能拘禁数月,处罚款等等。 据国民政府司法部统计,汉奸审判检察方面办结63,563案,起诉者30,185人,不起诉者20,055人。其他13,323人,其中死刑369人,无期徒刑979人,有期徒刑13,570人。(受军法审判的汉奸不计其中) 选自网页链接

5,日本投降后,我国300多万汉奸的都是什么下场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最耻辱的一场战争,堂堂大国被日本这个一个小岛国欺负了14年之久,最后在1945年日本才战败投降,大家可能都会想,咱们中国这么多人,团结起来,随随便便干倒小日本,但是事实并没有如此,当时我国各地军阀纷争。

中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上各自为政,事实上出现了许多独立王国。这种状况导致部分民众对国家没有认同感,国家观念淡薄,而地域观念很强。对此,孙中山先生忧愤不已,他将这种状况称之为“一盘散沙”。而西方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华纷纷扶植自己的势力,上述状况都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对华推行“以华制华”和“分而治之”的政策。
所以后来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深夜,关东军炸毁了咱们中国东北沈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反称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占领了沈阳城,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此后不久,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沦于日军之手,东北3000万同胞受尽欺凌,流离失所!

后来日本让你为了麻痹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于是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这是近代列强入侵中国以来第一个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汉奸政权。在日本投降以后,据数据统计除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被缴械的大约是118.6万人,而满洲国和伪蒙古军当时有40万军警!
再加上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所以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其实这里还应加上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被毙伤、俘虏和投诚的共有118万余伪军,这样算起来伪军就有了300多万。
那么这300多万汉奸在战后都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这300万汉奸,据说级别在伪省长以上处以死刑,伪部长一般为无期徒刑,伪次长为7至15年徒刑,伪局长为3至5年徒刑;普通通敌的,一律处以6个月到2年的徒刑。

还有大批量的汉奸而是逃脱了审判。摇身一变,被收编为正规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共收编汉奸伪军及游杂部队超过一百万。数据是非常的庞大的。然后这些汉奸在内战结束以后,基本都各自回家,并没有受到任何惩治!
不管这些汉奸的结局最后到底如何,但是他们的罪恶早已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唾弃!

6,《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

小英雄雨来

雨来的家在还乡河边上的芦花村。这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芦花村,多么美的名字啊!原来,还乡河里长着许多芦苇,芦苇开花的时候,风一吹,鹅毛一样的苇絮就漫天飞舞,把小小的村庄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每到夏天,雨来就跟铁头、三钻儿几个小伙伴,光着屁股在河里玩个没够。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他能脸朝天在水面上躺着,把黑黑的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雨来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夜校。雨来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把油印的小书包上了皮,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上了“雨来”两个字。

穿着一身青布衣褂的女教师,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祖国。”雨来学得挺认真,跟着女教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他知道,家里穷没有钱送他去学堂,在夜校里要好好学几个字,不能做个睁眼瞎。

这一天从夜校回来,雨来躺在炕上念书,念着念着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睁眼,看见爸爸回来了。

爸爸和平常的打扮不一样: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着一支步枪。爸爸要去打鬼子了?

只听爸爸小声对妈妈说道:“鬼子又要扫荡了,这次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爬起来问道:“爸爸,远不远?”

爸爸说:“那哪儿有准儿啊!你快睡吧!”

爸爸又对妈妈说:“明天你去东庄他姥姥家,告诉他舅舅快把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

第二天一早,爸爸走了,妈妈也到东庄姥姥家去了,家里就剩雨来一个人。

快晌午的时候,雨来吃了点剩饭,趴在炕上念书。忽然听见外面有人跑,声音越来越近,窗户纸震得哗哗响。

雨来赶紧跳下炕,把书藏在怀里就往外跑。他刚一迈出门槛,一个人跑来与他撞了个满怀。雨来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平时常来雨来家落脚。

几个日本鬼子,叽哩哇拉地在后面追赶着李大叔。李大叔来不及说什么,急忙跑到墙角把一口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地方,对谁也不许说。”

那缸里有半缸糠皮子,雨来人小,费了很大力气才把缸搬回原处。这时候,日本鬼子已经闯了进来。雨来赶紧往后院跑,鬼子端着枪大声喊道:“往哪儿跑?”雨来没有停下脚步,鬼子开枪了,子弹从他头顶上飞过。

后院没有门,怎么办?雨来急忙往墙根底下一棵桃树上爬,想跳出院子。可是,鬼子已经追过来,伸手拽住雨来的双脚往下一拉,雨来掉在了地上,被鬼子抓住,用绳子捆了起来。

雨来被鬼子摔倒到屋里。鬼子正在屋里翻箱倒柜,被翻得乱七八糟,连枕头都用刺刀扎破了。

一个扁鼻子的日本军官坐在炕沿上,两只老鼠眼直瞅着雨来的胸脯。雨来低头一看,原来是他的课本露在了胸前。

鬼子军官给雨来松了绑,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温和地说:“小孩,不要怕,书的,我不管,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的没有?”

雨来用手抹了一下鼻子,说:“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听了,用手去掏口袋,雨来心想,是不是掏刀子?可是,那鬼子军官掏出来的是一把日本糖块,往雨来的手里一塞,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说说,八路的在什么地方,金票大大的有!”

雨来没有回答,也没有接那一把糖块。

一个鬼子兵不耐烦了,抽出刀来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拦住了,耐着性子又说道:“死拉死拉地没有,我喜欢小孩,快说,看见那个人没有?”

雨来摇了摇头,还是那句话:“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发怒了,他瞪着凶狠的双眼,突然伸出像鹰爪的双手,揪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拉,然后,又用一只手在雨来的脸上左右开弓,还用力拧他的脸。雨来的脸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旁边那个鬼子也狠狠地朝雨来的胸脯打了一拳,雨来倒退几步,正好撞在墙柜上,又被拽过来推向炕沿。雨来的头昏沉沉的,鼻子也直流血,一滴一滴地溅在他那课本上的两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不停地打雨来,都打累了,可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暴跳如雷,嗷嗷的叫道:“死拉死拉的,拉出去,枪毙!”

几声枪响,划破了天空,随后,周围静了下来,雨来也不见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来搬缸,就从另一个地道口钻了出来。屋里屋外,李大叔找不到雨来,跑到街上一问,有人告诉他,雨来被鬼子打死了。

李大叔一听,一下子眼泪掉了下来,可是到处没有雨来的踪影,不但不见尸首,连一滴血也看不见。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雨来是不是被鬼子扔到河里了,于是,人们都顺着河流去寻找,找了半天,大家都失望了,突然,铁头喊道:“那不是雨来吗?”

人们看到,芦苇中,从水面上露出一个小脑袋,像个小鸭子那样抖了抖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喊道:“鬼子走了吧?”

大家喜出望外,急忙跑过去,把雨来拽上了岸。

原来,日本鬼子刚要开枪的时候,雨来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朝河里开了几枪,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把鬼子领进地雷阵

鬼子又要来扫荡了,村里的人都慌慌忙忙赶着牛、驴和猪,肩扛手提着东西往沟里跑。

民兵也都集合了起来。武装班长申俊福领着十五、六个民兵,个个扛着地雷,拿着铁锹,急急忙忙奔向村外的大道上去埋地雷。

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跟在民兵的屁股后面,一边跑一边喊:“我们也要去埋地雷!”

雨来追上申俊福,拉着他的衣襟说:“大叔,我们会挖坑!”

申俊福头也不回地喊:“别拉我,你们快回去。”一个民兵也说:“捣什么乱!”

雨来和几个小伙伴小声商量了一下,大家决心不回去,雨来又对申大叔说:“我们就是来帮助埋地雷的!”

申俊福看他们死乞白赖地不回去,就对一个民兵说:“把纸条和粉笔给他们一些,让他们画伪装地雷去吧!”

雨来和小伙伴高兴起来,忙着在大道上“埋地雷”。他们在纸条上写上字,什么“喂!小心地雷!”、“请日本鬼子吃点心!”、“请日本皇军坐飞机!”……用土块把每一个纸条压好,再用粉笔在纸条周围画上一个圆圈,任务很快完成了。

雨来把要滑下去的裤子提了一下,望着坚硬的土地,皱着眉头琢磨是不是再在地上写几个字。写什么呢?对了,就把课本上那句话写上吧。于是,他用粉笔歪歪斜斜地写上了:“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任务都完成了,民兵和雨来他们都迅速躲了起来。

雨来他们跳下一个土坎,等了半天也不见鬼子的影,心里真着急,埋了半天不是白埋了?

雨来他们决定去侦察一下。他们屏住气,慢慢地往村边蹭,来到一截土墙下边。雨来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村里没什么动静,可能鬼子已经走了。

墙根底下有一棵白杨树,笔直笔直的,雨来让小伙伴们藏好,蹭蹭几下爬上了树,一脚迈到了墙上。他看见村里没有人走动,院子里猪圈门敞着,里面没有猪,乱七八糟的,什么烂线团、花褂子、空烟盒,扔了一地。看样子,鬼子抢完东西真的走了。

雨来对伙伴们说:“鬼子都走了,你们等着,我去把院子的角门开开。”

墙头里面是一个草垛,雨来想从草垛上跳到院子里,他的脚刚伸下去,觉得不对劲,踩着的不像是草垛。是什么呢?原来是一个人脑袋,是一个特务在那儿藏着呢!

雨来赶紧喊:“里边有敌人,快跑!”

小伙伴们跑了,雨来的双脚被那特务一拽,摔了下去,落到了敌人手里。

那个特务抓住了雨来非常高兴,得意的说:“逮住一个就不错!”

雨来坐在地上心想,得想法跑,让他带回去就没命了。他往周围看看,就这一个特务,猛一站起来要跑。特务脚下一绊,雨来又倒在地上。

来被押着走,还不甘心,走着走着,突然一伸腿,将那特务绊倒在地。那个特务翻起身上去就打了雨来两个嘴巴,说道:“小兔崽子,你也会这手,再跑我就一枪打死你!”

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日本军官,瞪着两只老鼠眼,凶狠地对雨来嚷道:“小孩!带路!”

雨来站着没动,那军官以为他吓昏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害怕的不要,给皇军带路,死拉死拉的,没有!”

雨来心想,跑是跑不掉了,不是带路吗?我把他们带到地雷阵里,对,就这么办!

雨来又想,我要是顺顺当当地带路,鬼子会生疑心。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日本军官抽出洋刀架在雨来的脖子上:“赶快带路!”

鬼子推搡着雨来,雨来愤怒地说道:“这么推搡我,还不把我推到地雷上!”鬼子松了手。

到了村东大道上,鬼子看到那些红纸、绿纸说:“这儿真的有地雷?”

雨来说:“不信拉倒,你踩踩试试!”可鬼子没一人敢踩。

雨来领着200多鬼子在假地雷阵里转了半天。雨来故意吓唬鬼子:“小心地雷!”一个鬼子踩到一处松软地土地,以为踩上了地雷,吓得赶紧趴在地上,好几个鬼子也跟着趴在地上,叽哩哇啦乱叫。

转来转去,终于要到地雷区了。雨来琢磨得想个办法逃走。

雨来领着鬼子走上了河堤,前边堤上,大路上都埋有地雷。距离第一个地雷不远了,可雨来却大声嚷着:“前面,地雷地没有!”

离第一个地雷两丈远了,一丈远了,再往前走就踩着地雷了。这时候,雨来故意一脚迈空栽到河里去了。他在水里扑腾着,故意从水里伸出脑袋喊道:“救命啊!”不一会儿,雨来好像被水冲走了,不见人影了。

鬼子军官以为真的到了无雷区,迈着大步往前走。没走几步,地雷响了。轰!轰!轰!一个地雷响了,像连环炮似的,一个个地雷接连不断地响了起来,这里是地雷区啊!没有多长时间,200多鬼子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不少做了我们的俘虏,只逃走了30多个。

战斗胜利了,雨来从水里冒了出来,混身是水,抱着湿衣裳跑来了。

巧计护送八路军

一队日本鬼子到了芦花村,雨来家里也住上了鬼子。

鬼子住在雨来家的东屋,雨来和妈妈住在西屋。

这一天半夜,雨来睡得正香,突然觉得一只大手、一只冰凉的手,摸了他脑袋一下,他一惊,醒了,可是不见有什么人。他想,是不是自己做梦了,就悄悄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一定是你做的梦,快睡吧。过了一会儿,妈妈也觉得有一只大手、一只冰凉的手,摸了她一下脸。妈妈睁开眼,屋子黑黑的,不见有什么人,又过了一会儿,那只手又从炕沿下伸上来摸了一下妈妈的脸,妈妈爬起来朝炕沿下一看,吃了一惊。炕沿下,昏黑中,有一个人,再一看,一个抱着枪、无力靠在炕沿上的人,仔细一看,这不是八路军吗,是一个受了伤的八路军。

妈妈轻轻下了炕,关上了门,又叫醒了雨来。雨来一看,这不是前几天在他们家住过的那个脸上有两个酒窝的八路军叔叔吗?雨来还问过这位叔叔,那两个酒窝是怎么来的,叔叔说一次打杖时,敌人的两颗子弹从左至右在他面前射过来,他一张嘴想叼住子弹,没有叼住,就从他腮帮子上,自左至右穿了过去。

脸上有酒窝的八路军叔叔要水喝,妈妈让雨来从窗台上那罐子里拿来两个鸡蛋,让叔叔先喝了,又让雨来去堂屋烧水。

雨来刚把柴火点着,一个下岗回来的鬼子进屋来要到西屋去睡觉,雨来赶紧用手一指东屋,说:“太君!那边的睡觉!”鬼子看雨来在烧火,问道:“这是干什么?”雨来回答说,有一位太君要喝水。鬼子没发现什么可疑,就进了东屋。雨来把水烧开,给那个鬼子先端去一碗,鬼子挺满意,还夸雨来“大大的好”。

有酒窝的八路军叔叔在雨来和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恢复得挺快,没几天就要去找部队。可村子的周围都有鬼子的岗哨,很难出村。怎么办呢?想了半天,想不出好办法。

突然,雨来看见了爸爸的羊皮袄,那里的羊毛毛茸茸的,又想到三钻儿是给地主于大肚子放羊的,羊圈就在他家隔壁地主的院子里。雨来脑子一转,想出一个送八路军叔叔出村的好办法:让八路军叔叔把爸爸的羊皮袄翻过来披在身上,夹在羊群中出村。

妈妈说这个办法不行,敌人很容易发现。八路军叔叔想了想,把羊皮袄翻过来披在身上试试说,这办法可以。没有别的办法了,就决定采取雨来的办法。

夜深了,雨来轻手轻肢地来到地主于大肚子的后院去找三钻儿。三钻儿是给地主放羊的,那地主的后院,靠两边就是羊圈,靠东边两间小屋,一间放东西,另一间就是三钻儿住。

雨来在三钻儿的窗根叫了好几声,三钻儿才从梦中醒来,一听是雨来,赶紧下炕开开了门。两个人对坐在炕上,三钻儿还揉着眼,问道:“半夜三更的,有什么事啊?”

雨来小声把八路军伤员送出村的事说了一遍,三钻儿担心地说:“要是东家跟我要羊怎么办啊?”

雨来说:“鬼子走了,你就到东庄我舅舅家去赶,不就行了!”

三钻想了想,说道:“好吧!救八路军要紧,咱们走吧!”

两人悄悄摸到羊圈把门打开,天还没亮。

几十只羊东倒西歪还在沉睡。雨来和三钻儿打打这只的屁股,踹踹那只羊的脚,费了挺大劲才把羊赶出羊圈。

妈妈和那个八路军叔叔已经在门外等着。八路军叔叔拄着一根木棍,把羊皮袄翻穿在身上,走进羊群猫了猫腰,嘿,还真看不出来。

天要亮了,街上还没什么人。雨来赶着羊群到了村外。

雨来小声问道:“叔叔!行吗?”

“不要说话!”八路军叔叔的声音很微弱,在微弱的晨光中,雨来看不见他忍着痛,脸上冒出了汗珠。

村外点着一堆堆的火,鬼子们在放哨,蹲了一宿都抱着枪,耷拉着脑袋,有的睡着了,有的头一点一点儿在打盹。

雨来心想,他们睡着了好,赶紧走。可能是天太早,羊儿们都不愿意走。雨来用鞭子赶着,羊儿们还是摆着尾巴慢吞吞的,一步挪不了半天。

坏了,羊群从火堆旁边过,羊儿们被吓得跑走来,都躲着火堆跑。雨来用鞭子使劲抽了两下,一只羊被打疼了,咩咩地叫起来。

打盹的鬼子们被惊醒了,一个鬼子端着枪喝道:“什么的干活?”

“放羊的!”雨来用鞭子指着羊群答道。

“什么的放羊,不准!快回去!”

这可怎么办,雨来急死了。

雨来想了想,地主于大肚子在城里当了团总,为日本效劳。就用鞭子指了指地主家的门说:“这羊是于团总家的,于团总。:”

“什么的,团总,回去!”

鬼子不知道什么团总,还是不准走。

雨来假装哭了起来,嘴里嚷着:“于大奶奶非叫我出来放羊,她说见了皇军的翻译官一提于团总就行!”

翻译官问道:“你说羊是于团总家的,哪儿写着哪?”

“你打听打听,除了于团总家,谁家有这么多羊?”

翻译官跟鬼子兵咕哝了几句日本话,鬼子一挥手,翻译官说道:“滚吧!小兔崽子!”

雨来挥起鞭子便抽了一下,羊群撒开四只蹄子奔跑起来╠╠八路军伤员安全地出了村。

夜送鸡毛信

这天夜里,雨来和铁头两个儿童团员在村西头站岗放哨。他俩手里都拿着红缨枪,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四处观察着,两只耳朵也仔细地听着大路上的动静。

夜深了,村里村处静静的,黑暗中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冷风一阵一阵吹来。

村边有一个用谷草和秫秸搭起来的高窝棚。雨来和铁头冷得不行,就站到了窝棚里。到底是孩子,两个人站着站着都困了。雨来脑袋耷拉到了胸前,身子东摇西晃,铁头推了雨来一下,说:“别睡觉啊!”

雨来醒了,可不一会儿,铁头又困得不行了,把头靠在红缨枪上,身子也东摇西晃的。雨来用胳臂肘推了铁头一下。

两个人都不敢睡觉了,瞪起大眼睛,仔细监视着大路。

突然,他们听到有人走路的声音,一个人影越来越近。雨来伸出了红缨枪,低声喝道:“谁?站住!”

来人也低声说首:“是我!”

俩人一听声音,知道是武装班长申大叔。

申大叔掏出一封鸡毛信,说:“你们俩谁送去?沿村往西,快传!”

雨来抢先说道:“我送去吧,铁头已经送了一趟。”

雨来接过信一看,鸡毛信上还有三根火柴,是一封十万火急的信。

雨来把红缨枪交给铁头,拔腿就跑,这信得快送啊!

雨来一直往西走,不走大路走小路,淌过一条小河,绕过一丛矮树棵子,只听见鞋底嚓嚓的响声。

往西送到哪儿呢?那时候打仗,收信人没有一定的地址,只能朝着大概的方向去找。

天黑黑的,只有几颗星星眨着眼,雨来想起了狼。听人说,狼都是夜里出来。你在前头走,狼就跟着你,走着走着,狼就把两只前爪搭在你的肩膀上,你一回头,它就咬断你的喉管。唉呀,真吓人!雨来胡思乱想,又觉得一只狐狸在跟着他,狐狸那毛茸茸的嘴巴好像触到了他的脸。真像人说的,胆子越小越害怕。

雨来壮起胆,心里对自己说,不想狼也不想狐狸了。还真怪,胆子大起来就不害怕了。

雨来不害怕了,连跑带颠的,也不觉得冷了。跑着跑着,突然听见一声枪栓响,有人喊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雨来吓了一跳,黑暗中只见前面有一堵墙,还有一棵树的黑影,莫非碰上敌人了?可是,往回跑来不及了。这怎么办?身上还有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

只听那人又喊道:“不准跑!敢跑我就开枪!”

雨来还没回答呢,那人又命令道:“拍着手过来!”

这可怎么办啊!鸡毛信怎么办呢!雨来的一身热汗变成了冷汗。

雨来正在不知怎么办的时候,那人又喊道:“再不过来就开枪了!”

雨来只好拍着手往前走。走了几步,雨来突然蹲下身子,迅速地把信埋在地里。那人问道:“你蹲下干什么?”雨来说:“我的鞋掉了,提鞋呢!”雨来一边拍着巴掌,一边用脚踢了一点土,把信埋上。

雨来拍着手向墙根走去。那人探出墙头又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雨来一听这声音觉得挺熟,就说:“你是谁呀?”

那人说:“你管我是谁!”

这下,雨来听出来了,高兴地说:“嘿!你是王二哥!”敢情和雨来是一个村的。

“深更半夜的,你来这干什么?”

“我来送信啊!鸡毛信。”

什么?信呢?

雨来这才想起了那信埋在地里了。

王二哥从墙头上顺着那棵树溜了下来,着急地又问:“信到底在哪儿?”

“都是你,你一喊叫,吓得我把信埋在土里了。”

两个人顺着雨来的来路,猫着腰去找信。上哪去找啊。王二哥的两只手在地上摸来摸去,冻得冰凉冰凉的,雨来也冻得手生疼。还好,王二哥摸着了那封信,从土里刨出来,好好的。

雨来高兴了,十万火急的鸡毛信送到了,原来是一份军事情报。

7,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短)

《小英雄雨来>》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小英雄雨来》原名《雨来没有死》,是一篇全中国、小学语文课文,作者是管桦。1940年,晋察冀边区冀东地区管桦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但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了无限的眷恋。他从小亲身经历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 从军后,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地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就这样,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英雄雨来》,这成了管桦创作生涯的开端。 拓展资料:作家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作家凭空想象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河北省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五十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道:"1937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 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带路进埋伏圈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8,当年日军进攻南京时南京的老百姓为什么都没有逃难?

实际上,在日军没进攻南京之前,城里的很多人都逃走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不愿离开家的,战争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之中,当时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只要安守本分,根本就没想过日本人会屠城。再者,南京作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城市,在百姓的心中,南京肯定会被守下来。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有部分老百姓都没有想过要离开这片土生土长的土地。

9,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的资料,短一点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他的名字叫多多。在这次轰炸中,1800人,大部分是等候撤离的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活了下来。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令人落泪。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8月28日,这是悲惨的一天。日本进行周密的计划过后,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人们闻风而逃,收拾好自己行李,冲向大街,跑向火车站,而火车站正是日本轰炸的焦点。多多一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妻子和多多,跑到了火车站。爸爸好不容易在卖车票的地方买了两张车票,又到了站台上等车,一起都是跑步进行的。来到站台上,多多一家惊呆了,人山人海,站台上摆满了行李,人们像泥鳅一样挤来挤去,争着往前面挤,想在上火车的时候早点上去。“呜,呜——,呜,呜,”这个声音由远到近,显然是火车来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抢着往前面冲,火车刚停稳,人们就上去了,几分钟的时间,车厢里就挤满了人。突然,人群听见了“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随即,看见了天空上出现了几个黑点,人们傻呆呆的看着,没有反应,忽然,黑点俯冲了下来,越来越近,看清了,是飞机,机面上闪耀着银光闪闪的膏药旗,还可以看见非肉体武器,“啊,飞机,飞机,快逃,快逃啊!”不知谁说的,人们开始了疯狂的奔跑,有的到火车上,有的到站台上,多多的妈妈被“潮流”推着,和爸爸分散了,她思索着怎么保护多多的安全,看到了一块由一些破烂搭起的小棚子,她把多多塞了进去,正想找个地方自己也藏起来,两架轰炸机飞得更低了,一架飞机扔下了炸弹,两颗炸弹落下来了,一枚落在了火车头上,一枚落在了站台上,“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彻了整个车站,一些人炸得血肉横飞,幸存者顾不得拍身上的尘土了,继续逃命。又是两声响,又是一些人倒下了,日军轰炸机就是这样两架一次来轰击上海火车站的,投完了所有的炸弹以后,日军飞机逃离了上海火车站。
多多上面的棚子早已经被冲击波给掀飞了,多多也炸得面目全非,他看到了火车站被轰炸以后的情景:天棚板掉在了火车轨道上,玻璃震得满地都是,架空桥空落落的,里面都可以看见外部,一些残余的碎片在架空桥上面摇来摇去,不时还有一些破烂落了下来,多多留在火车站里,他还不会行走,在这里他显得孤独和无助。
随后,记者来了,他看到了多多,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照片,尽管没有彩色胶卷,但他留给了人们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记忆......

10,上海火车南站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所有事情的资料

  1937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日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