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别指的是什么)
导读:六艺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分别为学习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命。其中射箭、驾车(御战车、驾车)为军事技能。六艺中的“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别指的是什么 古六艺 六艺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五经述解》:“六艺数家或以【诗】代【乐】,缘古人诗以合乐者,实【乐】方正宗也。” 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 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 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文学。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算术与数论知识。 2孔子六艺 【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 孔子讲学图 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 【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章算术》,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相关记载】《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3现代解释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的是?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的是?驾驭马车的技术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什么? "御""就是驾车,这是当时的“士人”的基本技能,因为当时的战马和战车的多少与国力强弱息息相关,孔子在授课时也把“御”作为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术语。有两种含意: 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 数:算法(算术与初步的数论知识) 二是关于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学说。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社会时期学校的六门教育教学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五礼即:“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丧葬﹔“军”礼﹐用于田猎和军事﹔“宾”礼﹐用于朝见或诸侯之间的往来﹔“嘉”礼﹐用于宴会和庆贺。六乐即﹕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名﹐五射即﹕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即箭穿过鹄的﹐要用力适当﹐恰中目标﹐刚刚露出白色箭头。参连即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襄尺的襄读让﹐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井仪即连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五御即﹕ “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鸾﹑鸣都是车上的铃铛﹐车走动时﹐挂在车上的铃铛要响得谐调。逐水曲即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过君表即驾车要能通过竖立的标竿中间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舞交衢即驾车在交道上旋转时﹐要合乎节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猎追逐野兽时﹐要把猎物驱向左边﹐以便坐在车左边的主人射击。六书即六甲﹐是古代学童练习写字的材料。因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所以叫六甲。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古代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各指什么? 礼:礼节(即今德育)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音乐 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什么? 西周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道德合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其中张扬等级观念的礼、乐是核心,书、数是基础,射、御等技艺也很受重视,其成绩可作为奖励的依据。教师往往由官员兼任的,如宫廷乐师教授乐舞,师氏(军官)则教以射、御,“师”之称呼即由此而来。 御(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