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姬楚国之夫人也,《谏逐客书》文言文翻译
本文目录索引
- 1,《谏逐客书》文言文翻译
- 2,樊姬进谏 文言文翻译
- 3,求曹操三令之《举贤勿拘品行令》的翻译,考试用!
- 4,《樊姬进谏》的文言文及翻译
- 5,樊姬进谏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者还。。。翻译。。
-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
- 7,《樊姬举贤》的翻译
- 8,英语翻译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日与贤相语,不知...
- 9,《“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 10,樊姬进谏翻译
1,《谏逐客书》文言文翻译
【译文】
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2,樊姬进谏 文言文翻译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日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能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樊姬,是楚国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下朝回来晚了,樊姬问楚庄王原因,庄王就说:‘今天和贤明的丞相谈论,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樊姬说:‘这位贤明的丞相是谁呢?’王说:‘是虞丘子。’樊姬手掩嘴巴笑了。王问她为什么发笑。樊姬说:‘我有幸可以伺候大王,并不是不想得到大王的专宠,而是认为这样有损大王的形象。因此能够推荐和我一样地位的妃嫔数人。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却没有推荐一个贤臣,如果他知道谁是贤良的人却不引进,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忠的人;如果他不知道哪些贤良的人,那么是他不智。这样一个不忠不智的人,怎么能称为贤明呢?’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磕头说:‘我会像樊姬说的那样做的。’于是虞丘子辞职,推荐孙叔敖做楚国的丞相,(在孙叔敖的治理下,楚国)国富民强。楚庄王最终得以成为霸主,有樊姬的功劳。
3,求曹操三令之《举贤勿拘品行令》的翻译,考试用!
当年,伊挚、傅说出身极为卑贱;管仲,是曾经谋害桓公的贼人,他们都被重用创造了盛世。萧何、曹参,原本是个县吏;韩信、陈平在之前名声都不好,常常被别人当反面典型,而他们都是王佐之才,后来立下了不世之功。吴起为了当将军,把自己的妻子杀掉而取得国王的信任,散劲家财贿赂用人单位,母亲去世都不带回家看一眼的,然而他效力魏过的时候,秦国军队不敢惦记河东,在楚国效力的时候赵、魏、韩三国不敢谋划南方。如今天下甭管这人在民间的道德水准如何,如果他勇猛、善战,或者有高超的才能奇异的资质,就可以任命为将军或者太守;就是这个人平时真的是反面典型,或者不仁不孝的人,只要他治礼国家的方法高超,用兵如神,用人单位要想我大力推荐,不可漏掉人才。
4,《樊姬进谏》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荚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 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荚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于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5,樊姬进谏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者还。。。翻译。。
翻译: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国王派人侦察齐国军队到了什么地方。侦察人员回来了,说:“齐国的侵略者很近了,国人很害怕。”左右的大臣都对宋国国王说:“这就正如‘肉自生虫’(肉烂了就自己生出虫来了。比喻自己害怕就捏造事实。)所说的,以宋国的强大,齐国的弱小,怎么可能会这样呢?”宋国国王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于是)又派去侦察齐国的侵略者情况,侦察人员报告的情况像前面一样,宋国国王又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像这样做了三次。后来又派人前去侦察。齐寇近了,国人害怕了。侦察员遇见自己的哥哥。他哥哥说:“国家危在旦夕,你准备怎么办?”那弟弟说:“我是为国王侦察敌情,没想到他们这么迫近致使国人害怕成这样。现在我担心的是前面来侦察的人,都因为‘敌人已经迫近了’这么报而被杀了。现在,如实报告情况是死,不如实报告情况,恐怕后来也是死(为齐兵所杀),这怎么办呢?”他的哥哥说:“如果报告实情,就会比后来的死先死,比后来逃命的先逃。”(那侦察员)于是报告国王说:“完全没有齐国敌人的踪影,国人都很安心。”国王大喜,左右的大臣都说:“前面那几个杀得对啊。”国王赐了很多金子(给那个侦察员)。齐国的侵略者到了,国王自己坐上马车飞快地逃跑了。这个人因此在别的国家富足地生活。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是常见考点,解读试题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此题主要涉及一词多义。A.擅:独占。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传主形象的能力。本题宜用排除法,排除不属于题干的句子就得到答案。①是写樊姬对王的迎接;④是虞丘子的行为;⑥是樊姬的谦让个性。排除不能表现樊姬“善于劝谏”①④⑥句即得到答案C。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概括文本的能力。此题选择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说明正确项为三项,只消找出选项分析概括的错误即得到答案。“进贤退不肖”有错,只有进贤,没有退不肖。所以答案为C。《列女传·楚庄樊姬》译文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庄王登上皇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他,于是樊姬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努力治理政事。庄王曾经上朝,散朝时很晚。樊姬迎接他,问:“为什么回来这么晚?难道不感到饥饿疲倦吗?”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了,不能说是忠。”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因为私情蒙蔽国事,想要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应该吗!”庄王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庄王让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力。”《诗经》说:“官员们早点退朝,不要使国君太辛劳。”又说:“整天温和恭敬,认真办事。”说的就是这些情况。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子,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7,《樊姬举贤》的翻译
樊姬,是楚国的王后.一日楚庄王下朝很晚,
樊姬问其原因,楚庄王说:'今天和贤明的相国谈话,忘了时间已经很晚了."
樊姬问:'贤明的相国是谁?"
楚庄王说:"是虞丘子."
樊姬掩口而笑,楚庄王问她为什么发笑,樊姬回答道:"妾很幸运能够服侍大王,不是不想一个人享受富贵和大王的宠爱,我是怕这样会破坏大王的威名和声誉,所以举荐了几个人一起服侍大王.而今虞丘子当了十几年的相国,没有举荐一个贤才.知道而不举荐,是对大王的不忠:不知道是他的才能不够.那他凭什么为相呢?"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低下头说:"正如她所说的那样."
于是虞丘子辞去了相国之位,推举了孙叔敖.楚庄王在孙叔敖的辅佐下很快成为霸主,这是樊姬的出力是分不开的
8,英语翻译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日与贤相语,不知...
樊姬,是楚王的夫人.楚王上朝回来已经很晚了,樊姬问是何原因,庄王回答说:今天与贤相谈论,没发觉天已经晚了.樊姬问:贤相是谁?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庄王问他何故发笑,樊姬说:妾有幸侍奉大王,并不是不想获得大王的专宠,但怕伤大王的忠义,所以为进献了数人与我同等地位,现在虞丘子作相已经十几年了,没有进荐过一个贤能之人,他知道有贤者却不进荐,这是不忠;不能辩认贤者,便是不智.不忠不智,怎么能称为贤呢?明日上朝,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子,虞丘子稽首说:确实象樊姬所说的那样.于是辞去相位,而推荐了孙叔敖担任楚国丞相,国家富裕,军兵精良,庄王最终称霸,樊姬也有功劳.
9,《“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 擅:擅长 B.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求:寻找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对:对答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伯:称霸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王之所谓贤者何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今贤于妾者二人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此之谓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言行的一组是 ( )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评价很高。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批评,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0,樊姬进谏翻译
樊姬,是楚国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下朝回来晚了,樊姬问楚庄王原因,庄王就说:‘今天和贤臣对话,不知不觉的天就黑了。’樊姬说:‘那么这位贤臣是谁呢?’王说:‘是虞丘子。’樊姬手掩嘴巴轻笑。王问她为什么发笑。樊姬说:‘我有如此荣幸可以伺候大王,并不是不想得到大王的专宠,而是认为这样有损大王的形象。因此能够引进和我一样地位的妃嫔数人。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却没有引进一个贤臣,如果他知道谁是贤良的人却不引进,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忠的人;如果他不知道哪些贤良的人,那么是他不智。这样一个不忠不智的人,则呢吗能让大王成为贤臣呢?’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虞丘子,虞丘子磕头说:‘我会像樊姬说的那样做的。’于是虞丘子辞职,而将孙叔敖介绍给楚庄王让他做楚国的丞相,(在孙叔敖的治理下,楚国)国富民强。楚庄王最终得以成为霸主,有樊姬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