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墉是罗锅吗?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6-20 21:43:00
导读:刘墉是一位清朝的知名大臣,他精通百家,能言善辩。在书法上造诣颇深 是一位大书法家。在政治上刘墉的一生起起落落,大部分的官宦生涯都非常清廉爱民,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当然他在晚期也犯过一些错误,被乾隆斥责过。刘墉的祖籍安徽,出生在山东,他的父亲是乾隆时期的名臣刘统勋。所以自幼就接受了...
历史上刘墉不是罗锅。 当时刘墉80多岁了,人一老了,背也就驼了,嘉庆帝开玩笑的称其为刘驼子,自此才有了刘罗锅的称号。也有另一种说法,刘墉常年低头弯腰练习书法导致了驼背现象,但无论如何,年轻时的刘墉是绝无驼背症状和刘罗锅这个外号的,这一点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的时候就曾经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 人物简介 刘墉生于官宦世家,因父亲恩荫而直接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乾隆四十二年(1777),刘墉在江苏学政任上时,曾检举徐述夔的著作悖逆,掀起一场文字狱。其为官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其担任江宁知府时,深得百姓爱戴,甚至被比作宋朝的包拯。 乾隆四十七年(1781),他支持监察御史钱沣弹劾贪官、和珅党羽国泰,因其主持正义,被民间写进了公案小说《刘公案》中。嘉庆四年(1799),刘墉被任命参与对和珅的清算审理。 刘墉是乾隆朝的名臣,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九年(1804),刘墉善终于北京的家中,享年85岁。死后得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