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五禽戏的发明者,五禽戏的发明人是谁

本文目录索引

1,五禽戏的发明人是谁

五禽戏的发明人是华佗。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扩展资料: 新编五禽戏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委托上海体育学院迅速展开了对五禽戏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并编写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200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健身气功·五禽戏”其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的虎、鹿、熊、猿、鸟的顺序,动作数量按照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每戏两动,共十个动作,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 2006年,华佗五禽戏被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禽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佗

五禽戏的发明人是谁

2,五禽戏的创始人是谁?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创始人是东汉晚期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也就是五禽戏。它比瑞典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1000多年。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于是,华佗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五禽戏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能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

3,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创作年代及创始人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 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还有人认为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现在亳州市政府与五禽戏协会正在积极的发扬这一健身的运动.力求打造成像太极这样的地位.

4,五禽戏是谁发明的

  一、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2011年5月23日,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五禽戏的练习方法:   1、虎戏   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向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2、鹿戏   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3、熊戏   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度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4、猿戏   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5、鸟戏   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5,“五禽戏”是由谁创立的?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熊,鹿,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的,故又称华佗五禽戏。五禽戏能治病养生,强壮身体。练习时,可以单练一禽之戏,也可选练一两个动作。单练一两个动作时,应增加锻炼的次数。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