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的意思是什么?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6-24 02:31:00
导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翻译: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 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西江月”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这一词调,源起于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来自于前代南朝的清商乐。唐五代时期存词数目较少,唐代吕岩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和《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的《西江月》,后人多认为这两首系托名所作。 《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和《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可能是此调最早的文人作品。 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的格律、音韵、句式等得以发展与统一,在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等各方面都得以开拓与创新,依调填制的词作蜂拥而出,参与创制的词人辈出,共计156人,共填制473首(不计异名词作),占两宋词坛词人总数的11.8%,词作总数的2.6%,苏轼、辛弃疾等诸多宋词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词流传于世,其中不乏流传千古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