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哪里?)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6-24 20:04:00
导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于孔子《论语·宪问》【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君子一词常常与高尚的境界和情操连在一起,而小人一词常与之相比较,这些常常反映在价值取向上不同,尤其是公与私的动机不同 一个人的言行和气质常常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孔子也在这些方面描述了君子和小人...
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摘自: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宪问篇》 2、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摘自: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里仁篇》 理解1、以言行一致为美德,以言过其行为可耻,这是孔子一贯提倡的做人准则。要么不说,要么说出就一定要做到。如果言之凿凿,却不能付诸实践,徒有华丽的言辞,那也只是假道学罢了。君子是行动胜过言语的。 2、孔子不仅强调“讷于言”,更强调“敏于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知道,说大话容易,做成事困难。许多事情,尤其是社会性事物,表面上看着简单,实际上却是千头万绪。只有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才能兴利除弊,造福社会;只有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