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火虫在发光的时候同时也发热吗,萤火虫在发光的时候也发热吗
本文目录索引
1,萤火虫在发光的时候也发热吗
萤火虫在发光的时候不发热,具体分析如下: 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 因此可以看出,萤火虫在发光的时候不会发热。 扩展资料: 萤火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均能发光。萤火虫幼虫的发光被认为具有警戒、恫吓天敌的作用,而成虫被认为利用闪光进行种的辨认、求偶及诱捕。通常,雄萤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发出特异性的闪光,雌萤发出回应信号,雄萤借此发现并定位雌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萤火虫
2,北京理工大学生物专业怎么样
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排名,很权威,你看一下吧: 学科 学校 排名 年份应用经济学 北京理工大学 28 2009 教育学 北京理工大学 25 2009 数学 北京理工大学 23 2007 物理学 北京理工大学 34 2007 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 32 2007 力学 北京理工大学 12 2007 机械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7 2007 光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5 2007 仪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10 2007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22 2007 光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7 20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 14 2007 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13 2007 信息与通讯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5 2007 控制科学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10 200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19 200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12 2007 交通运输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15 200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6 2009 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1 2009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31 2009 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19 2009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24 2007 工商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 32 2007
3,河南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全面地掌握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生物技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验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备广泛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基本素质,受到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双重技能和素质训练,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生物技术新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原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环境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卫生安全及专业英语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食品轻工、环保工业、现代农业等企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到国内外相近学科的教学研究单位继续深造。
4,萤火虫的光为什么不会热?
萤火虫的光不会热是因为这种光叫冷光。萤火虫依靠发光细胞中的化学反应来发光,这种反应的发光效率非常高,可达95%。也就是说,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换成了光能,只有极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因此萤火虫发光时的温度很低,是一种天然高效的冷光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使用的白炽灯,只有约10%的能量被转化为光,剩余的能量都变为热能而被白白浪费了。看来在发光问题上,人类还得向萤火虫好好学习呢!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故被称为“冷光”。在自然界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由于萤火虫的光源来自体内的化学物质——三磷酸腺苷(简称ATP),不带辐射热,发光的效率高,几乎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可见光,为现代电光源效率的几倍到几十倍,物理学家们认为这是非常理想的灯光。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 除了萤火虫的荧光,自然界还存在一种绿色荧光蛋白(GFP)。该蛋白质最早由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等人在一种水母中发现,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200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下村修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因对该蛋白的发现、研究和改造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