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如何能快速背出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读:适合朗诵的古诗词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古 类别:游仙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可以身临其境地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本人,去见识诗里面描写的奇特景象。因为听了海客谈瀛洲,越人说到天姥山,勾起了兴趣,于是做梦到了吴越,接下来看到了一系列的景象。建议大家可以先将原文的意思都弄懂。 如果能在脑海中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去想一遍,那背起来会更轻松轻快!尤其是容易中断的地方抓从视触听嗅四个方面加强画面情景,也可以运用连锁法加强记忆。 抓住几个 关键词来加强画面情境: 海客、瀛洲、烟涛、越人、天姥、云霞、天台: 梦吴越、镜湖月、影、剡溪、脚、云梯、海日、天鸡、路、迷花、倚石、熊、龙、岩泉; 雨、烟、列缺(闪电)、丘峦、石扉、日月、霓、云、虎、鸾、仙人、魄动、长嗟、枕席、烟霞; 行乐、东流水、别君、白鹿、名山、事权贵、开心颜。 在真正记忆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为了记忆的更加深刻需要对文章中的一些字词进行形象化处理时,可以运用谐音、增减字、倒字,替代、望文生义等方式,如: 海客、瀛洲、烟涛、越人、天姥、云霞、天台 我们可以想象为:海上的客人迎着烟涛越过许多人找天姥山,在云霞围绕的天台上看到了。 对照原文记忆 《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篇包括三个部分,有头,有尾,有中间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在对比中介绍天姥,和瀛洲、五岳、赤城、天台对比;第二部分为详细精彩地描写梦游过程;第三部分是因朋友送别的感叹。 一、对比中介绍天姥 1、与瀛洲对比 这部分对比,结构对账。海客对越人,谈对语,瀛洲对天姥,烟涛微茫对云霞明灭,信难求对或可睹。 表示天姥由于高远,和瀛洲一样难以一睹芳容。 2、与周边对比 先通过“天姥连天向天横”说明天姥很高,再与五岳、赤城比显示其气势,是“势拔五岳”、“掩赤城”。 3、与天台对比 天台有四万八千丈,已经很高了,但是和天姥比,也是“欲倒东南倾”。 二、梦游过程 1、梦游飞至天姥的山脚下,也即剡溪 先是描述如何飞去,然后是飞至剡溪。在这个过程中,由湖、月相伴。将湖、月、天姥山放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景色。 2、登山所见所闻 先是有底到高登山过程,中间见到“海日”,说明已经很高了。在到最高处,闻“天鸡”,说明都几乎接天了。 接着是在高处,见到、听到的绚丽景色。这里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先是迷迷糊糊之中,突然有“熊咆龙吟”,带来了一系列反响。此处和《桃花源记》中,“山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都相同的效果。 3、梦幻般仙人仙境 先是山形大变,为仙人出现造势。 再是仙人出现,分远、近两个视角描述。 4、忽然梦醒 先是神情恍惚,再是梦醒,失去梦中一切,只有身边之枕席。 三、感叹 有梦到现实,说明人世间美好之事与所梦是一致的。 接着说朋友送别后,自己将会云游四海。 最后,作为人在江湖的对比,不事权贵,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