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导读:静以修身的以是“用”的意思。一、以字的分析 以字在词性方面有以下几种:1、作为动词 【释义】:用。2、作为名词 【释义】:原因、缘故。3、作为介词 【释义】: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4、作为助词 【释义】: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

文言文虚词: 一、而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二、乎 (一)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二)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类似于“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三、者 (一)结构助词 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语气助词 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2、作连词 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3、用作动词 可译作“认为”。如: (1)皆以美于徐公。 五、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⑵才,这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⑹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